生态产业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生态产业园是循环经济在区域层面的实践模式,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产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产业空间形态。通过各个组团之间的交通网络衔接、环境保护协调、地区资源共享和功能互补等,使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上游生产的废物成为下游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实现综合利用,达到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生态产业园的类型[1]
生态产业园区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改造型、全新型和虚拟型。
(1)改造型园区是对现已存在的企业通过适当的技术改造,在区域内成员间建立起废物和能量的交换关系。
(2)全新型园区是在园区良好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从无到有地进行开发建设(主要吸引那些具有“绿色制造技术”的企业入园,并创建一些基础设施),使得企业间可以进行废物、废热等的交换。
(3)虚拟型园区不严格要求其成员在同一地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园区内信息系统,首先在计算机上建立成员之间的物、能交换联系,然后再在现实中加以实施,这样园区内企业可以和园区外企业发生联系。虚拟型园区可以省去一般建园所需昂贵的购地费用,避免建立复杂的园区系统和进行艰难的工厂迁址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缺点是可能要承担较昂贵的运输费用。
生态产业园的特征[1]
生态产业园与一般的产业园区是有本质区别的,其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并且生态产业园区的建立要比一般的产业园区困难得多。生态产业园具有横向祸合性、纵向闭合性、区域整合性、柔韧结构等特点,与传统产业园区的主要差别是园区内各企业之间可进行副产品的交换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废水得到梯级利用,共享基础设施,并且有完善的信息交换系统。由于一个企业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是另一个企业的“营养物”,园区内彼此靠近的工业企业或公司就可以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类似于自然生态食物链过程的“产业生态系统”。
除了以上本质特征外,生态产业园的特征还表现在:
1、具有明确的主题,但不只是围绕单一的主题而设计、运行,在设计产业园区的同时,考虑了社区要求。
2、通过毒物替代、二氧化碳吸收、材料交换和废物统一处理来减少环境影响或生态破坏,但生态产业园不单纯是环境技术公司或绿色产品公司的集合。
3、拥有规范体系,允许一定灵活性,而且鼓励成员适应整体运行目标。
4、在生态产业园区定位的社区以供求关系形成网络,而不是单一的副产品或废物交换模式或交换网络。
5、通过共生和层叠实现能量效率的最大化。
6、具有环境基础设施,企业、园区和整个社区的环境状况得到持续改善。
7、通过回用、再生和循环对材料进行可持续利用。
8、应用便于能量和物质在密封管线内活动的信息管理系统。
9、应用减废减污的经济型设备。
10、准确定位于生态产业园区以及其成员的市场,同时吸引那些能填补适当位置和开展其他业务环节的企业。
生态产业园规划的基本原则[1]
生态产业园区规划包括综合区域开发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区域生态规划等各项专项规划。产业园的整合概念性生态规划,其本质是构筑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合概念性生态规划,生态产业园规划可分为很多层次,如产业园总体规划、产业园控制性规划、产业园环境规划、产业园生态规划、产业园交换信息系统规划和产业园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等。但无论是哪一层次的规划,都要遵循以下共同的原则:
(一)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产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人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状况、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二)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运作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三)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人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应鼓励生产和提供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可以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四)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通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五)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六)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必须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