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琼商是海南省的商帮。到南洋以至世界各地谋生的琼商,面对所在国度复杂的人文生态环境、风俗语言的巨大差异、种族民族之间的隔阀,可谓尝尽了人间辛酸。正如1933年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成立宣言所云:“窃以吾人生于今日之世,生计之穷通,与团体组织力之大小,关系至为重大。倘组织力狭小,则谋生之路,狭溢而艰难。”
琼商侨居他国,从单一的个体或是三五成群,到达目的地后,为图生存、和衷共济、共求发展、守望互助,或是有利发展、有利可图,便牵亲引戚,以奋斗成功者组织牵头,进而踊跃捐款,集腋成裘,自发地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乡缘关系、姓氏关系、出生地或共同方言关系、共同信仰的宗亲关系等乡团及宗教组织,以壮大家族、宗族或亲戚的经济力量及同乡的群体力量,推动亲缘、地缘人脉的认同及提携。如在泰国,琼商的先贤们先后创建了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泰国海南吴氏宗祠、泰国海南韩氏祖祠等近百个宗亲组织,创办了数十个从全国到地方的海南会馆。目前,在全球60多个国家,有琼商宗亲、乡团组织300多个。
在这些乡团组织中,规模最大的有泰国海南会馆、新加坡海南会馆、缅甸琼州会馆、柬埔寨海南同乡会、马来西亚海南联合会总会、印度尼西亚棉兰海南会馆、印度尼西亚槟城海南同乡联谊会、汶莱马来奕海南公会、汶莱斯市海南会馆、美国南加州海南会馆、美国北加州海南同乡会、美国纽约海南同乡会、美国德州海南同乡会、加拿大安省海南同乡会、加拿大温哥华海南同乡会、加拿大满地可海南同乡会、法国巴黎海南同乡会、香港旅港海南同乡会、澳门海南同乡总会、台北海南同乡会等50多个,而维系这些组织的总组织,就是设于海口市的世界海南乡团联谊会。几乎每个乡团组织以及总会都办有自己的刊物与网站。这个庞大的国际人脉网络,就是琼商的精神载体,也是琼商走向世界和世界了解琼商的桥梁、纽带和窗口。
“开放兼容、敢为人先”
中国人固有的传统观念是“故土难离”。可琼商不是这样,为了谋生,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地走出本土,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先是到东南亚各国,继而走向了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居住国人民和睦相处、共谋发展。演绎出了历史悠久的“下南洋”英雄壮举和“只要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海南人”的商业传奇,这就是琼商“开放兼容、敢为人先”的历史写照,昭示了琼商坚忍不拔、奋发进取、博爱友善的优良传统。
“恋祖爱乡、团结奉献”
琼商的精诚团结是举世公认的,他们到达目的地后,为了生存和发展,依托血缘、乡缘等关系,陆续创建了宗亲、乡团、宗教等组织,在不断壮大宗族和乡亲的经济实力的同时,还推动琼商、琼商组织之间的认同与互助。目前,在全球60多个国家,有琼商乡团组织300多个。
“恋乡爱祖”是历代琼商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他们在大力回报居住国的同时,一旦祖国(祖籍国)和家乡需要他们,就一定鼎力相助。在海南,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学到大学,海外琼商捐建的学校、图书馆、医院、公路、电线等无处不在。
“重教尚义、实业兴国”
琼商素有重视文化教育的优良传统。他们在大力支持祖国(祖籍国)和家乡教育事业的同时,还积极在居住国发展华文教育、创办华文学校,教育后代不要忘记华人根本。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大批海外和港澳台琼商回乡投资经商,创业发展。许多琼商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在海南兴办工业、农业、矿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商业、房地产业及其他企业,为海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克勤克俭、顽强打拼”
早期到南洋谋生的琼商,由于缺乏资本,只能靠“三把刀”(剃刀、菜刀、砍刀)白手起家,自食其力。有些人从事开垦荒地种植橡胶和从事农业生产,有些人在橡胶园当割胶工人,有人则开个理发店、裁缝店、茶饭店,求生存谋发展。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不断积累资金,琼商逐渐从体力型、收入少的行业扩展到智力型、科技型、收入高的多种行业,包括现代百货、轻重工业、餐馆酒店、房地产业、金融保险、旅游航运等,并且走向现代化、国际化,形成了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财团,经济实力大为增强,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提高,成为所在国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琼商的研究[1]
目前关于琼商的研究还比较少.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还不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海南岛自古孤悬海上.地处偏远.相对封闭,与中原文化交流较少,同时,本土文化也未能得到很好地保留和传承,在文化竞争中。处于边缘化地位。因此,有关琼商的文化和研究没有很好发掘、传承和
宣传。二是海南岛在行政区划上经常发生变动,大多数时候归属于广东地区管辖自从1988年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以省份名义参与各项活动的时间才不过25周年.关于海南省本土文化的独立研究开展时间不长,有关琼商的研究积累不够,也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三是海南岛由于地处边缘.自古以来就不是国家的经济中心.经济开发水平低.生存环境恶劣.是封建朝廷被贬官员的流放之地由于海南岛的经济状况不好,绝大部分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许多琼籍商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居民都选择海外发展.主要是东南亚地区.并且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第一拨大规模移居东南亚的情况,也就是“下南洋”。在某种程度上,琼商对海南经济的影响更多的是一种反哺形式琼商往往是在海外发展壮大后.通过捐款、回乡再投资的方式进行经济活动.琼商的成长轨迹跟海南经济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导致琼商在当地的影响力不如某些商帮对其本土的影响力大(如浙商).以至于人们忽略了这一重要的商帮群体。
- ↑ 皮永华,王新爱等.中国琼商研究现状与建议(A).中国集体经济.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