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创新机制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流通创新机制是指流通创新的各要素与经营环境相互作用、相互耦合、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和功能体系。它主要包括树立流通创新观念的认识机制、保证流通创新稳定运转的运行机制、激发流通创新活力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流通创新行为的调控机制。[1]
流通创新机制的内容[1]
(一)认识机制
理念是指导人们行动的指南,理念创新是流通创新的思想基础,对流通创新认识不足,就会使创新活动失去前进的方向和目标。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有意无意地把流通产业置于次要产业,忽视 流通产业的天然职能,忽视 流通创新,使我国的流通创新相对滞后,造成了巨额的库存积压和资源浪费,导致国民经济运行质量下降。因此,完善流通创新的认识机制,提高对流通产业和流通创新的认识,树立流通发展的新理念是塑造流通创新机制的起点。
(二)运行机制
这是流通创新机制的主体部分,是指在流通创新运行过程中,各创新要素直接的组合联系方式。如经营者与投资者的创新组合,可形成新的投资体制,为建立现代流通企业制度奠定基础;流通企业与经营环境进行创新组合,可形成新的流通业态;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的创新组合可整合成新的供应链:企业内部各部门、各机构之间的创新组合,可形成新型的组织结构和方式等等。不同的运行机制,由于其组合方式不同,创新的行为和活力也有所不同。确保流通创新运行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是流通创新活动顺利运转的基本前提。
(三)激励机制
这是为流通创新运行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机制。企业为什么要创新?熊彼特认为,这是因为社会存在着某种潜在的利益,创新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这种利益。当创新者发现这种利益时,便组织人力、物力和资金,并吸引其他人投资去完成创新。因此,创新本质上是一种交易,只有当创新者的“创新活动”能获得合理的收益,流通创新才能持续稳定地开展。
(四)调控机制
这是保证流通创新实现预定目标和满足环境发展的约束机制,是企业和员工创新行为的控制器和调节器。在流通创新活动中,流通企业不仅要自我发展,实现创新目标,而且也要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处理好各方面的社会关系,使创新行为合理化,创新效益最大化,使创新活动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目标和国民经济发展方向,以进一步增强流通企业的创新力。调控机制涉及到许多方面、但主要可分为三个层面,从宏观层面来看,流通创新要受到市场、社会、政策和法律等因素的约束:从企业层面来看,流通创新涉及到流通改革和企业的经营形式、决策方式、组织结构、管理职能的合理选择与配置,以及企业内部的监督方式等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员工层面来看,流通创新的绩效与员工的自我调控机制密切相关,因此,如何调节和提升员工在流通创新活动中的工作自主性、责任性自我效能就成为流通创新调控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见,完善的调控机制不仅能规范流通创新活动,实现创新目标,而且还是促进流通创新的重要力量。
完善流通创新机制的基本途径[1]
构建和完善流通创新机制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根据我国流通产业的现实,为了促进流通创新的发展,我国应构建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流通创新机制。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重塑认识机制
流通创新认识机制,是指通过一定方法和手段提升人们对流通创新的认识,转变观念,以推动流通创新活动,实现流通创新目标的内在机理。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流通产业的现实,完善流通创新机制应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正确认识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树立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的新观念:二要是正确认识我国流通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消除“流通产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低,不需要创新”的错误观点.树立“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平台,以流通创新为龙头”的新观念;三是要正确认识到流通创新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将流通创新与工艺创新、材料创新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供应链为纽带,提升我国流通创新的总体水平。
(二)优化组合,健全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流通创新稳定运行的基本前提,它涉及到流通创新的宏观环境状况、市场结构选择,流通体制改革、微观主体塑造和政府的政策引导等因素。健全流通创新运行机制。第一,要培育一个良好的市场结构。根据我国流通产业的现状,大力培育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应该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第二,要加大流通体制改革力度,彻底改变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现象,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为流通创新提供良好的市场条件。第三,要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流通创新的主体是众多的流通企业,鉴于我国流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的现状,因此,大力开展资本营运,通过“购、转、并、租”等方式不断优化组合流通企业,增强其创新能力,已成为完善流通创新运行机制的重要内容。第四,要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流通企业存在规模小、资金少、人才缺乏、实力较弱等问题,创新能力弱、难度大,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给予支持和引导,以促进流通创新的开展。第五,要建立以流通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导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投资体系,多方位开拓流通创新的融资渠道,建立流通创新风险投资基金,为流通创新奠定坚固的物质基础。
(三)协调利益,完善激励机制
根据我国流通创新的现状,我国流通创新激励机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要协调好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流通领域是市场竞争最为激励的领域,理论上,应该是竞争压力大,创新激励较强。但现实是我国大多数流通企业创新动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流通创新需要较大的投入,还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而效益的体现具有一定滞后期,若无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协调,会直接减少企业的短期收益,从而影响经营者和员工的经济利益。因此,加大流通体制改革力度并给予政策支持,协调好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是促进流通创新的重要途径。其次,流通创新需要流通产业广大员工的努力,但员工创新能力的释放程度与其所获工资、奖金和福利呈正相关,为了促进流通创新,就必须对现行薪酬制度进行改革,特别要大幅度提高流通创新人员的物质待遇,以激发其流通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要针对我国流通企业管理中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的现状,大力加强民主管理,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提升流通创新人员的思想觉悟水平,以促进流通创新的开展。
(四)健全法制,强化调控机制
根据流通创新调控机制的主要内容,调控机制的塑造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推动流通创新的宏观调控机制。为了推动流通创新,政府应通过政策和法律加以调控,其主要措施是:(1)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执法力度,维护创新者的权益,为流通创新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环境。(2)运用各种政策和信息手段对流通创新进行政策指导和信息引导,使流通创新明确方向和目标,减少失误和资源浪费。(3)允许流通企业在保证国家税利逐步增加的前提下,增加创新资金的提取比例,并根据技术设施的更新周期和企业承受能力,提高折旧率或加快折旧速度。(4)对流通创新任务较重的企业实施一定的政策优惠,给予税收减免和信贷支持.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积极性。(5)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流通企业通过组建创新联盟和产学研相结合等形式开展联合创新,提升流通创新的效益。
2.完善企业内部调控机制。其主要措施是:(1)加快现代流通企业制度建设,克服短期行为,形成长效机制,使流通企业真正成为流通创新的主体,积极投身于流通创新。(2)完善现代企业法人内部治理机制,明确流通创新的责权利关系.并通过法律和规章制度规范流通创新活动。(3)平衡协调流通创新和其它经营管理活动的关系,合理分配和利用各种资源.既保证现有生产经营稳定进行,又以创新求发展。(4)健全流通创新风险预警体系,进行风险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流通创新的风险损失,促进流通创新的开展。
3.发挥自我调控机制的作用,规范流通创新行为。自我调控机制是指创新主体根据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条件的变化和创新活动的实施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活动策略和活动目标定向的内在处理机制。发挥自我调控机制的作用:一是要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提高创新主体的工作自主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以充分发挥创新主体的自我调控作用。二是要加强教育,提升工作责任心。工作责任心是自我调控机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心理动力源泉,责任心越强,就越能主动地、尽心尽责地做好创新活动的自我调控。三是要提高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指创新主体对自己完成某项创新活动的能量判断和信念, 自我效能较高的创新主体往往具有较强的调控意识与意愿.能选择更有挑战性的创新目标,并愿为创新目标的实现作出更大的自我调控,因此,流通企业应通过塑造企业文化、总结经验教训、树立榜样和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等途径来提升创新主体的自我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