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樊纲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樊纲
放大
樊纲
樊纲(Gang Fan,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改革基金会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

目录

樊纲简介

  1953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为上海市崇明县。 1969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1975年转到河北省围场县;1978年考入河北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1982年毕业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主攻“西方经济学”业;1985年至1987年赴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及哈佛大学访问研究;198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91年获孙冶方经济学优秀论文奖;1992年晋格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3年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界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1992至1993年任《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1994-1995年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2006年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樊纲的研究成果

  樊纲的经济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基础理论的研究

  1990年与张曙光等人合作的《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是中国经济学者在新时期第一部较为娴熟地利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国经济的特殊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实证分析的著作。

  • 运用现代经济的理论方法对中国特殊问题的理论实证分析

  1988 年,《灰市场理论》,马上在理论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不仅是因为这篇论文娴熟地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走后门"这一人们已经谈论很多的日常现象,分析出了一些仅靠直觉无法认识到的道理,而且使许多人看到了经济学实证分析的魅力,认识到原来经济学的理论其实就是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抽象,"提炼"出来的.

  通过分析改革的社会成本社会收益来论证不同条件下的体制转轨方式(见《两种改革成本...》),但总体上说,他从一开始就将体制改革看成一个利益冲突的社会过程,运用公共选择的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在各种经济政治条件下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来分析和论证转轨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体制改革的政策选择.这种方法使他较容易系统地对改革过程中的一系列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对体制转轨的基本趋势有一准确的把握,并得出一系列有实用价值的政策结论.他的这些理论成果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学界对转轨经济学的研究,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樊纲除了发表过《50%的突破:非国有经济的新发展与产权改革的新要求》(1994),《论公共收支的新规范—我国乡镇"非规范收入"若干个案的研究与思考》(1995),《企业间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1996), 《中国财富报告》(项目主持人,2002)等实证分析报告之外,从2000年开始,他与王小鲁等合作,定期研究和发表"中国各地区市场化指数",通过5个方面近30个指标的分析与综合,对中国30个省区之间体制转轨过程的相对差距,进行系统的分析,希望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一定时间之后形成一个可以供经济学家利用来分析转轨过程的"体制变量",使现在的许多理论假说,获得坚实的实证基础.

  • 宏观经济政策研究

  樊纲一方面一直坚持对宏观经济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密切关注中国宏观经济的动态,樊纲根据投资增长率持续加速的趋势,最先明确提出了要防止经济过热趋势的观点(《当前经济的主要问题是谨防过热》,2003年7月).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决策提供了参考,事后被多数学者认为是正确的.

  最近几年来,樊纲对全球化条件下落后国家和弱小企业的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樊纲的主要著作

  • 《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
  • 《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
  • 《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
  • 《渐进之路--对经济改革的经济学思考》
  • 《中国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
  • 《经济文论》
  • 《樊纲集》
  • 《走进风险的世界》
  • 《发展的道理》


樊纲研究领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6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樊纲"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202.40.137.* 在 2010年8月28日 15:06 发表

樊綱先生:

請詳述你舉辦之 (富二代培訓)的实况和費用. Please email at apple.lam4@gmail.com accordingly. Thank you.

回复评论
94.201.228.* 在 2011年1月22日 02:29 发表

怎么以前还有的负面评价全没了? 以后这个百科也太不客观了 光剑好听的说

回复评论
yangning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6月11日 15:30 发表

樊老师: 拜读了《城市化--下阶段经济增长的关键》有感: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能否顺利完成,将成为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关键。 我作为一个关心国家经济政策但不懂经济学的公民,希望国家政策能够实现大的目标,为老百姓带来实惠。前几天和同事聊天突发奇想:能否根据国家的实际经济力量来折中的实现3600万套保障房。 以国家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折算13万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平均每人可以得到国家1万元的住房保障补贴。当然国家短期只能拿出1-2个亿,也就是说即使有再多的钱拿来盖房子,都嫌不够。还有一个问题,即使有钱盖好了房子,如何保证房子不被用于私下获利:出租给亲戚朋友。 我觉现实存在的即是有些合理的。既然大家拼命违章占地盖房,就说明有一定的道理:希望将来国家将小产权房视为商品房的“延伸”,从中获得巨大的回报。当然,其中牵扯法律等诸多问题。 我的想法是认可部分小产权的地位,但是,必须将其作为36000万套保障房的一部分。而且,国家量力而行将相当部分的保障房的档次降低,改为回收改造违建的农民房,但前提条件是一定要比现有的农民房的质量好。我认为外表漂亮的商品房不一定比难看的农民房好多少。只要有真材实料,不花多少钱也能住上大房子。最根本的是通过国家控制的大量农民房提供低廉的出租房,来带动房屋市场租金的逐渐下调,使得投机者无法以租金还贷。从而根本性的撼动房价。不过,同时也应避免出现大量银行坏账。 当然,农民房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群的暂时的需求。还需要建造农民房和商品房中间层的房屋。这需要等农民工层次的人慢慢富裕起来,再加以改造农民房。 总的来说: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需要,保障房需要满足多个层次的需求。

回复评论
125.39.112.* 在 2011年7月20日 00:10 发表

宠物“经济学家”

回复评论
119.133.109.* 在 2011年8月23日 21:33 发表

其实他也不是宠物“经济学家”,也不是不想讲真话, 是因为他的官方身份。

回复评论
60.163.32.* 在 2011年11月22日 20:26 发表

事到如今,请樊纲看看几年前自己写的批评郎咸平的言论吧,再想想今天的经济。樊纲好意思吗?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