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思维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标签思维”是指对所有经历或看到的人、事物的思维固化判断。“标签化思维”的局限性首先在于,轻率根据某个人的群体身份而下定论,在标签中很容易使得认知与现实产生偏差。这种现象已无孔不入,深入社会各个层面。
标签(label)一词原本指系在基督教主主教帽上的一根布带或条带,是权力和标识的像征。现在标签多指用来标志目标的分类或内容。
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
“标签思维”的局限性首先在于,轻率根据某个人的群体身份而下定论。其实,除了“潜规则”这样的帽子,“炒作”、“作秀”、“卖萌”、“装嫩”等一系列新鲜语汇,见证了“标签式思维”评价的成长语境。这些词汇形成了一个链条,面对层出不穷的公共人物、公共事件,总有一个帽子能扣到头上。于是,一个奇特的“标签思维 ”舆论景观出现了。
从一点印象,扩大到怀疑某个人、某件事的方方面面,人们往往落入这样的思维陷阱。实际上,色彩各异的“标签”,不过是公众认知、表达的一种简易程序。“以小见大”的惰性思维,有时的确简捷、高效,但极可能有失偏颇。
标签式思维无意识地预设了一个片面的道德价值判断,一个标签定性,似乎把问题看透了、解决了,但很可能把认知引向了错误的方向。正如俏皮话警醒的——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还可能是唐僧。
1、作为大众,可能需要再多点客观理性公允的态度,思维上的片面性与极端化,历史上曾经给中国人带来很大的麻烦。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避免思维的片面与绝对。作为媒体,应当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向大众展示更加全面更加客观的社会场景,而不是片面地跟风炒作所谓“二代”现象。
2、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为官者,为富者家藏万贯,头戴“红顶”,奢侈淫逸,令人生厌;也有少数的为官者,手握重权,忘乎所以,不把法律放在眼里。如此言传身教,则纨绔子弟恃权而行,仗富而骄,自然引起百姓公愤。这样的事儿,即使是罕有的个案,但人们听之闻之,也难免不会“以偏概全”、“由此及彼”呵。
3、通过有效的教育宣传、舆论引导,帮助大家走出“标签思维”,同时也需要以从严治党的理念,以法治化的制度,来树立法纪的严明,来让“标签思维”在实践中不断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