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强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杨国强,广东碧桂园集团创始人
目录 |
杨国强,1954年出生,祖籍广东顺德北滘镇 ,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广东省总商会名誉会长。杨惠妍、杨子莹之父。
1980年建筑包工头 ,1992年首次发展顺德碧桂园楼盘。杨国强一贯的房地产开发策略是在广州及其周边地区建设大楼盘,2003年他开发的“凤凰苑半山别墅”在广州热卖,20栋均价千万的豪宅别墅在3个月内全部售罄。
2007年04月20日,将创建的碧桂园集团(股票代码02007.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2008年,杨国强以125亿港元现金收购邵氏兄弟TVB的75%股权。
2015年10月12日,荣获2015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
2016年10月16日,获得2016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杨国强为人低调,但在业内所创造的惊人业绩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这样几个数据便可反映出其在业内举足轻重的地位:2006年中国私人企业纳税第一名,中国仅有的两家房地产驰名商标拥有者之一,旗下拥有土地储备的建筑面积约1800万平方米,居全国第四。碧桂园在内地已完成住宅单位38000个,在建住宅项目27个,总建筑面积逾1800万平方米,全国及东南亚项目共100多个。除住宅项目外,旗下亦包括不少酒店业务,已开发及经营五星和四星酒店各一家,另有8家五星级标准酒店已建或在建。
2002年5月,在广州碧桂园凤凰城销售大厅,人流如潮,万头攒动,那场面不仅令杨担心地说“太可怕了”,连一些在现场的见过大世面的业界人士,也无不担心地说“太可怕了”。这种火爆,也许只有杨才能创造出来。杨的碧桂园事业开始于1992年。在10年的发展过程中,碧桂园打出了“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的口号,先后开发了顺德碧桂园、广州碧桂园、华南碧桂园、碧桂园凤凰城、荔城碧桂园、碧桂园高尔夫生活村、碧桂花园、碧桂豪园、碧桂花城、碧海名轩、翠锦豪庭等10余个超大型居住社区,自1999年起每年销售总值均超过25亿元。有30000余户来自香港、珠三角地区及各省市的富裕家庭入住碧桂园,连年荣获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住宅小区、广东地产资信20强、广东纳税大户、广东省优良样板工程、广东省房地产诚信企业、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AAA级信用单位、中国农业银行省级黄金客户等数十项由国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颁发的各种荣誉和奖项。据此,碧桂园放言自称为“南中国居住领域的旗帜”。
对于地产界来说,碧桂园模式已耳熟能详。早在10年前,顺德人杨国强就看准了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对高档住宅社区的要求,投身地产界,投资兴建了碧桂园的开仞之作——顺德碧桂园。在改善先富者们起居状况的同时,杨的目的是帮助他们“显富”。这种定位毫无疑问在当时刚刚摆脱贫穷急于炫耀富贵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群中得到响应,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顺德碧桂园里捞足了第一桶金的他开始挥师广州,以同样的思路建造了广州碧桂园和华南碧桂园。
但是,广州地产界强手云集,杨在华南碧桂园项目上遇到了问题。危机关头,他放弃了仅仅服务先富阶层的理念,在碧桂园的建设中开始引入“阶段性定位”之观念。碧桂园否认阶层的不可跨越性,认为无论先富还是新富,人们目前的状态都是阶段性的,在“成长发展型”中都具有向上生长的力量。正因为各个“阶层”只是代表人发展中的不同阶段性状态,所以诉求的核心是一种基于“泛化”的平等化,这种平等化使得碧桂园开始了向平民化的转型,也孕育了碧桂园今天的火爆。
杨国强不仅在楼盘的经营上采取“泛市场定位”策略,而且他在用人上也是博采众长,这是他成功的又一个关键。尽管碧桂园曾经创造过每分钟成交一套别墅的惊人纪录,但人们对其仍然褒贬不一。
杨国强年少时家境十分贫穷,曾在乡下耕田放牛,其后转职做建筑工人。20来岁左右,杨国强加入镇政府属下的北滘建筑工程公司,从底层做起,至上世纪90年代初,他已经晋升为总经理。杨国强首度创业,是在企业改制中与多名同乡合资将北滘建筑工程公司买下,并成为大股东。后来北滘建筑更名为广东腾越建筑工程公司,成为碧桂园的附属公司。
不过他的房地产之路在起步即遭遇重大挫折。90年代他低价买下顺德碧江及桂山交界的大片荒地,并以“碧桂园”命名开始进军房地产。不过由于内地楼市泡沫破裂,碧桂园4000户只卖出了三户,差点变成烂尾楼。
杨国强最后转危为安,不得不提到记者出身的楼盘策划人王志纲。王志纲在观察碧桂园后,提出兴建一所贵族国际学校,吸引有钱人的儿女就读,并以此带动学生家属买楼定居。这一方案正好切合了已富裕起来的广东市场需求,杨国强果断采纳了这一建议,碧桂园一炮走红。杨国强不仅通过贵族学校带来楼盘销售的客源,多达每人30万元的学费,亦为当时陷入困境的碧桂园带来一笔不菲的流动资金。这一案例后来成为中国营销学的经典,王志纲也因此而声名鹊起。
如愿以偿地,杨国强隐在幕后长达15年。然而,公众的关注是躲不掉的。继二女儿杨惠妍成为中国女首富之后,杨国强再次成为媒体报道中的主角。这一次的起因是,他可能动用上百亿港币购买香港邵氏75%股权,后者为TVB的控股公司。大多数被采访到的地产业人士也对杨国强跨界收购一事颇感意外。
杨国强的个人简历完全围绕房地产而书写——建筑工人、包工头以及开发商。他懂房地产,早先,从拿地、规划、设计到施工、物业,所有需要下决定的事,他基本上一手包办了。香港媒体对杨国强的出现同样心情复杂。讲广东话的杨国强从1993年开始在TVB投放广告,香港市民对碧桂园并不陌生,但是他毕竟没有香港世家的传统,近来香港资本市场对内地地产股不看好,也造成碧桂园市值大幅缩水。
杨国强常常被描写为最土的中国首富:17岁之前未穿过鞋,不修边幅、总穿大一号的西装,一开会就脱鞋、盘腿,做企业也是,从来不进市区,专捡别人看不上的荒地,几百台吊车同时操作,“像卖白菜一样卖别墅”。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神秘人物。他不接受媒体采访,也不出席各种热闹场合,与内地同行若即若离。直到2007年4月碧桂园香港上市,碧桂园才出现在公众视线面前。表面上看,杨国强做企业毫无章法,但数据结果证明并非如此——碧桂园全国楼盘平均售价在3500元/平方米。做到这一点,得益于他“低成本土地、规模化生产、快速销售”的模式。杨国强的土地大多集中在郊区荒地。对这些低价土地的开发,当地政府会有更多的要求:盖酒店、做配套、引进大超市。很多开发商打了一番算盘,发现得不偿失便退了,但杨国强不仅做了,还赚到了钱。杨国强的管理能力也不像外界所想的那么糟糕。其前助理透露,曾被诟病的“个人包办一切事务”的现象,只发生在早期。当公司进入正轨后,杨不仅抓大放小,还知人善用。
被外界熟知的王志纲与“十二门徒”分别出现在1993年与1998年。前者,让顺德碧桂园转危为安;后者,则让广州碧桂园成为了一个经典营销案例。所谓的十二门徒,事实上有40人之多,在被杨国强批量招进来之前在广州各个楼盘担任销售经理。与十二门徒相比,杨国强安静、低调、保守。口袋里有10元,他只会拿出5元去投资。在广东地产商资金链开始紧绷的2007年末,杨国强公司账面上的现金余额还有95亿港元。
2007年底,关于碧桂园涉嫌“零地价拿地”以及大量囤地的报道让杨国强十分沮丧。他曾经向身边的人抱怨:自己一直认真做事,为什么会招来这么多人的不理解?他冲动地向外界宣布:2008年,碧桂园一年的开工量将翻一倍,达到1800万平方米。如此一来,40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也就摆脱了囤地嫌疑。
收购TVB,是不是杨国强的另一个冲动之举,旁人不得而知。比较巧合的事情是,代表杨国强收购TVB的伍绮琴和刘嘉毅,便是在囤地风波前后加入碧桂园的。在此之前,杨国强对传媒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趣。看电视看新闻联播,用电脑只看财报,除此之外,这两项电器对他没有特别的意义。而另一种说法是杨国强看中了邵氏拥有的清水湾地块。杨国强曾经给身边的人讲述过自己的梦想:有一套房子,它临海又临高速公路。房子里放着大量的书,他可以关起门来独自阅读,当他想见某一个人的时候,他可以开着车,迅速拐进高速公路。
现在,在他梦想的前方,还有TVB。因为公司在香港上市,为人极为低调的碧桂园董事长杨国强逐渐受到各方关注,其传奇般的造富经历亦被业界称为神话。
杨国强入围2013胡润慈善榜
2015年9月28日,杨国强被选为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和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共同发起的,2015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候选人。
2015年10月12日,杨国强荣获2015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
1997年,杨国强便投身教育扶贫。他找到广州一家媒体,拿出100万元,以与被助者签《道义契约》方式助学。此后每年100万元准时汇入(2006年增至每年200万)。18年里,共资助8065名贫困优秀学子。
2002年,杨国强出资2.6亿元创办国华纪念中学,在全国招收家庭贫困、成绩优秀、心智健康的学生,承担学生在校所有费用并提供助学金直至学生完成大学、硕士、博士。2013年,杨国强创办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所有入读学生免除一切费用,还发放日常生活补贴。2007年,杨国强创办国良职业培训学校,免费培训14313名农村籍退伍军人;2012年开展送技术技能下乡,免费培训16469名农村劳动力。
1997年至今,杨国强共投入21亿元扶贫,其中教育扶贫超过9亿,共计41875名贫困人口得到资助。
2017年2月14日,碧桂园集团捐赠善款1亿元启动“惠妍教育助学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