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2个条目

有效利他主义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有效利他主义(effective altruism)、有效利他主义运动

目录

什么是有效利他主义

  有效利他主义是美国哲学家彼得·辛格在书中《你能做的最大善事》(The Most Good You Can Do)[1]对新出现的有效利他主义运动,有效利他主义探讨各种改善社会的方式,不仅是一般设想的(投身公益慈善活动,或捐钱给公益慈善团体),而更从生活的各个层面,各种职业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最大化每个人能给这社会带来的正向改变。

  有效利他主义运动由后一种捐献者构成,他们是知行合一之士。他们的目标是用他们愿意拿来用于慈善目的的资源,尽可能地做最大的善事。简单来说,是指应该理性地做好事,在付出同样代价的情况下,让自己做的好事最大化。

  有效利他主义和一般利他的理念不太相同,一般利他注重施予者、项目的善意(企业强制捐献、互惠性的捐款、或是捐款给对其个人有所影响的机构),较不注重施予后,项目执行后的成效。

有效利他主义的举例

  假设一位英国医生,想知道自己行医一辈子,到底能救多少条命。比如一个癌症晚期患者本来只有三周的生命了,你用大剂量的药帮他延长到了两个月,这两个月他活得特别痛苦,你能说你救了他的命吗?

  有效利他主义,就提出一个计算方法,说如果一个人健康地生活36年半,就算一命。这位英国医生按照这个标准一算,他在英国做一辈子医生,大概能救四条命。那同样做一辈子医生,能不能救更多命呢?能!如果是在非洲,一个医生一生能救300条命。但是对于这位医生来说,更好的选择是继续在英国当医生。因为英国医生的收入高,他可以把自己的收入捐一部分给非洲。只要每年给一个国际慈善组织捐600英镑,就相当于他在英国当医生的所有治病救人的成就。

  从这个案例也能看出来,有效利他主义的核心思想就是,怎么在符合自己需求的情况下,将自己做的好事最大化。

有效利他主义的全球运动[2]

  美国的专业民意调查组织盖洛普公司询问了135个国家的人,在过去一个月当中是否为慈善组织捐过钱、为某个组织贡献过义务劳动,或者,帮助过某个陌生人。盖洛普的这项调查实际上也是2014年世界奉献指数(World Giving Index 2014)的基础。

  该调查的结果表明:大约23亿人,即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每个月至少会有一次利他行为。更客观的利他主义证据也支持这一发现。在许多国家,医用目的的血液供应依靠志愿者的匿名献血。

  此外,从全球来看,超过1100万人在骨髓捐献数据库中注册,表示愿意向陌生人捐献自己的骨髓。还有少数人(但人数在不断增加)则更进一步一愿意为陌生人捐献肾脏。2013年,美国有177例在世捐献者的利他捐献,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英国有118例此类利他捐献。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慈善捐赠。光是在美国,2013年就有2400亿美元的个人慈善捐赠。加上基金会和企业的捐献,总数达到了3350亿美元,这一数字占到GDP的2%。就人口捐钱比例而言,缅甸、马耳他、爱尔兰、英国、加拿大、荷兰和冰岛都做得不错。在缅甸,91%的受访者在过去一个月中捐过钱(美国的这一比例为68%),缅甸人的这一行为,体现了该国深厚的“小乘佛教传统”。同时,缅甸也是义务劳动时间比例最高的国家(51%)。

  在奉献人群的反面,研究奉献行为的心理学家认为,向大量慈善机构捐小钱的人与其说是受助人愿望的驱使,不如说是为了从捐钱行为中获得的“温情效应”(warmglow) 。另一方面,其他捐献者捐更多的钱,但他们通常根据慈善机构开展活动的信息而做出选择,他们的捐献只针对少数机构。他们希望给世界带来一些正能量,捐献也让他们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一但这不是驱动他们的原因,一些研究表明,慷慨的人通常比不奉献的人更快乐、更满意于生活。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奉献可以引起大脑回馈中心的活动(回馈中心是大脑的区域,它也受美食和性行为的刺激)。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捐赠者不是利他的。他们的直接动机是帮助他人,他们的奉献让他们更快乐,这只是奉献帮助了他人的结果。如果这样做的人更多一些,就会有更多的奉献,而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将“利他主义”的定义定得如此狭隘,以至于只能用于奉献与个,人总体利益相悖的情形,这就失去了最重要的要点一最理想的状况莫过于促进他人利益与促进自身利益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彼得·辛格. 有效利他主义运动[J]. 中国新闻周刊, 2015, 000(016):45-45.
  2. 彼得·辛格. 全球化有效利他主义运动[J]. 中国民政, 2015, 000(011):58-58.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ly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有效利他主义"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