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规范论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文化规范论指在传媒所描述的图景与行为的反复影响下,人们可能在意念,进而在日常生活中认同和长期模仿此种场景的行为。
文化规范论是梅尔文·德弗勒在《大众传播理论》一书中提出来的一种传播效果理论。文化规范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间接的长期的影响,这种效果取决于一定“语境”内传受双方螺旋循环的互动关系。具体来说,大众传媒具有文化规范的作用,传播内容可以促使对象发生改变,尤其是那些经常在媒介中出现的、或不断被强调的事物,被认为是传播媒介为社会树立的文化规范,人们看待事物时会受到这种文化规范的影响。,在大众传媒构建的图景的反复影响下,人们可能在意念进而在日常行为中认同和长期模仿此种场景与行为。
文化规范论是梅尔文·德弗勒在《大众传播理论》(1966)一书中提出来的一种传播效果理论。他认为,大众传播媒介之所以能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是因为它发出的信息能形成一种道德的文化的规范力量;人们不知不觉地依据媒介逐步提供的“参考架构”来解释社会现象与事实,表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媒介的这种影响不是在突发的过程中,而是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缓慢地渗透进受众的思想和脑海中去的。
德弗勒(1970)进一步解释道:“文化规范论的主要内容是大众媒介通过有选择地表现以及突出某种主题,在其受传者中造成一种印象,即有关其突出的命题的一般文化规范是以某种特殊的方式构成或确定的。由于个人涉及某命题或情景的行为通常受着文化规范的指引,这样媒介就间接地影响到了人的行动。”其理论模式如下:
后来,乔治·格伯纳(G·Gerbner)关于观看电视节目的研究给文化规范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格伯纳发现,对于一系列不同的问题,“重”电视观众与“轻”电视观众的回答有很大的区别。“重”电视观众选择的答案往往是电视中所提出并强调的“解释”和“结论”,而“轻”电视观众的答案则是另外的情形,但却可在他所看重的媒介中找到根据。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于受众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消费者权益意识、人道主义观念、性的观念等价值方面的长期效果研究,都直接或间接地支持了文化规范论。但是,德弗勒本人对这一理论似乎已丧失信心。在他的《大众传播理论》第3版(1975)中,这个理论已被略去。1976年,他与鲍尔—洛基奇提出了媒介依赖论,并在合著的《大众传播理论》第5版(1989)中,将文化规范论融入媒介依赖论一章的内容之中。这告诉我们,任何理论都应该不断地发展、丰富和提高。
文化规范论与麦克卢汉的“媒介讯息说”有很大关系,这一论点直接影响了“文化规范论”的产生。麦克卢汉在《媒介通论:人体的延伸》提出著名的“媒介三论”。他认为传播内容即信息比渠道即媒介更重要。文化规范论也认为,传媒能对受众产生很大影响,足以使受众产生新观念,并按媒介所树立的文化道德规范行事,接受信息并依此对信息进行是非判断。文化规范论实际上是德福勒所讲的文化规范论是侧重于传播效果产生后对于受众接受信息的影响即受众如何接受信息。在他看来,受众如何处理信息与其所受介传播的文化规范有直接关系。
- 邵培仁.传播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