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教育支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教育支出(Educational Expenses)

目录

什么是教育支出[1]

  教育支出是指一个国家用于教育方面的全部开支。包括:教育基本建设投资、教育的经常费用、国家的财政拨款、社会团体和个人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等。

  教育支出受国家的经济发展制约,国际上通常采用下列四个指标:①教育经费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②教育经费在社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③教育经费在国家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④教育基本建设费用占全部基本建设费用的比例等来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支出的水准,反映一个国家对教育事业重视的程度。

教育支出的内容[2]

  国家教育经费支出,通常以财政年度为计算的时间单位,有预算支出和决算支出两种。许多外国常以预算支出为统计范畴。而我国则以决算支出为统计范畴,系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即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基本建设经费和教育事业费。国家教育经费支出的绝对量及其增长,既受到国家财政收入总量的制约,又受到人们对发展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的影响;国家教育经费支出的相对量及其提高,主要取决于人们对发展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章的有关条款规定了“四个增长”: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应当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应当保证教师工资逐步增长;应当保证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并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48条规定“要提高各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八五’期间逐步提高到全国平均不低于15%”。这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重视教育投入的重要指标。

  家庭和个人教育支出与其收入消费结构等有关。当家庭和个人收入有所提高而生活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下降时,当家庭和个人能从政府或金融机构得到教育贷款并有能力偿还时,家庭和个人具备了增加教育支出的物质条件。

教育支出的制约因素[3]

  公共教育支出受到教育发展需求因素和教育财政供给因素的制约。从教育发展需求看,人口、国民经济发展、国民教育需求和教育质量都是显著影响公共教育支出的需求因素。人口的数量变化、密度、地区分布与年龄构成对公共教育支出有明显的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公共教育支出的重要因素,它既对教育的发展提出需求,也是教育发展的根本财源。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制约公共教育支出的总量,而且还对教育经费来源构成造成很大的影响。教育是个人的需求之一。由于教育与个人终生所从事的事业、前途、生活状况以及个性发展关系密切,因此,个人往往把教育需求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越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对教育的需求越大。在国民教育需求较大的地区,对公共教育支出的总量及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等方面都有更大的需求。不同的公共教育支出,往往对应不同的教育质量,培养的人才素质也不同。随着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要求不断增加公共教育支出。

  从教育的财政供给看,国民经济发展、税收和财政预算、公共财政支出都影响公共教育财政支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公共教育支出的重要供给因素。税收的多少,决定了财政预算的大小,也决定了公共支出的量,同时也决定了公共教育支出的量。在财政预算中,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反映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度。在财政预算中,公共教育支出所占的比例,决定了公共教育支出的量。

教育支出占GDP比例[3]

  从国际比较看,各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多数都在5%以上。从我国教育投资与财政体制变革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6年以来,从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看,我们从以前的“人民教育人民办”,经过“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已经逐步过渡到“义务教育经费由省级政府统筹,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体制”。这个过程,也是义务教育经费责任重心逐渐上移的过程。从我国目前教育经费筹措来看,中央、省、县三级政府的教育投入责任都比较清晰。县级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省级教育经费投入的重点是高等教育和一些专项经费。中央教育投入的重点也是高等教育和专项教育经费,特别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对西部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给予倾斜。我国财政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基数加发展到部门预算、充足预算转变。

  所谓财政性教育经费,是和国际上公共教育经费(公共教育支出)相对应的指标。我国的公共教育支出包括4个部分: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用于举办中小学的经费,校办产业减免税部分。当初提出要求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必须达到4%,是经过各方充分论证的。既参照了国际通用的把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作为衡量一国政府对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的主要指标的惯例,对比了世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超过5%、发展中国家达到4%的情况,也综合考虑了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经济发展、财力供给的可能。

  但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偏低,长期不能达到4%,这是个不争的事实。问题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考察。首先从统计口径看,这个指标与GDP的资源分配问题有关。如果在GDP中财政支出占比例减少,那末以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为主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也可能减少。其次是财政支出的预算和决算的关系问题。在我国财政支出预算编制后,往往随着财政收入的增收,会追加财政支出。我们需要运用法律,监督财政增收部分的支出情况。第三是各级政府的努力程度不同。省级政府的教育投入积极性,还需大力提高。

参考文献

  1. 梁忠义 李颖分卷主编.教育财政.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2. 袁运开主编.简明中小学教育词典.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08月第1版.
  3. 3.0 3.1 公共财政与教育支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林巧玲,苏青荇,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教育支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