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8个条目

指挥链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指挥链(Chain of command

  指挥链又称指挥系统(line of command),是与直线职权联系在一起的。从组织的上层到下层的主管人员之间,由于直线职权的存在,便形成一个权力线,这条权力线就被称作指挥链。由于在指挥链中存在着不同管理层次的直线职权,所以指挥链又可以被称作层次链(scalar chain)。

目录

指挥链的两个原理

  指挥链(Chain of Command)是一条权力链,它表明组织中的人是如何相互联系的,表明谁向谁报告。指挥链涉及两个原理:

  1、统一指挥Unity of Command

  古典学者们强调统一指挥原则,主张每个下属应当而且只能向一个上级主管直接负责,不能向两个或者更多的上司汇报工作。否则,下属可能要面对来自多个主管的相互冲突的要求或优先处理的要求。

  统一指挥原则经常被违背。如饭店安全管理人员(或是财务人员、人事部人员等)经常在自己的专业分工领域内对不在自己直接领导下的员工(如餐厅女服务生)进行指挥。解决的办法是在确保专业分工和岗位划分的基础上,通过紧密的协作,进行合理的指挥。在整个饭店的协作过程中,总经理起着关键作用。

  2、阶梯原理(The Scalar Principle)

  这一原理强调从事不同工作和任务的人,其权力和责任应该是有区别的。组织中所有人都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向谁汇报,以及自上而下的、逐次的管理层次。

  统一指挥涉及谁对谁拥有权力,阶梯原理则涉及职责的范围。因此,指挥链是决定权力、职责和联系的正式渠道 。

指挥链对组织的影响

  指挥链影响着组织中的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沟通。按照传统的观念,上级不能越过直接下级向两三个层次以下的员工下达命令;反之亦然。现代的观点则认为,当组织相对简单时,统一指挥是合乎逻辑的。它在当今大多数情况下仍是一个合理的忠告,是一个应当得到严格遵循的原则。但在一些情况下,严格遵循这一原则也会造成某种程度的不适应性,妨碍组织取得良好的绩效。只要组织中每个人对情况都了解(知情),越级下达命令或汇报工作并不会给管理带来混乱,而且还能够使组织氛围更加健康,员工之间更加信任。

美军的指挥链[1]

  “指挥链 – Chain of Command”是美军的一种固定用语,它的定义是“授权和责任的传递链路”,等同于中国军语体系中的“作战指挥体系”,命令沿着这条线在军事单位内部和不同单位之间传递,直至传达到最终执行者的手中。位于指挥链中的军事人员只从唯一的直接上级处接收命令,也只把命令传达给职务规定范围内的直接下属。

  高级别的军官并不能随意指挥低级别的军官或者部队,命令必须沿着同一条指挥链下达。比如A团团长不能直接命令B团炮兵营长提供支援,必须通过更高一级的指挥机关给B团团长下命令。这样才能保证指挥体系的正常运转,不会令出多头,干扰指挥。如果因为特殊原因A团团长真的给B团炮兵营长下达了命令,根据战场情况和标准作战程序,B团炮兵营长可以选择执行命令或者建议必须通过自己的指挥链下达。无论如何拒绝执行几乎总是被认为“不服从命令”,除非命令本身是非法的(即执行命令者将犯下违法行为)。

  另外只有作战军官处于指挥链内,军医、后勤等领域的专业军官则不是,只能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发布命令。比如美国航母上的牙医部门长是上校军衔,但他只能领导牙医或者医疗部门实施战场抢救,而无权指挥弹射飞机或者下令改变航向。

  如果一名军人因为无法执行命令或者履行自身的职责而越级向直接领导以上的层级求助,往往会遭到纪律处分,理由就是破坏指挥链。实际上不管名称叫什么,各国军队都是按照这一原则执行的。

美军的指挥链如何构成[2]

  美军“指挥链”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行政指挥链”,也就是所谓的军政系统或领导管理体制,以“总统和国防部长-军种部长(军种参谋长)-军种部队”为基本主线,主要负责对机关和部队领导、管理、军种训练、军种联合基础训练和后勤保障;二是“作战指挥链”,也就是所谓的军令系统或作战指挥体制,以“总统和国防部长(通过参联会主席)-联合作战司令部-作战部队”为基本链条,主要负责对部队的作战指挥、控制、协调和联合训练。

行政指挥链

  美国三军都实行文官领导,海军的领导机关是隶属于国防部的海军部,就在五角大楼内办公。海军部长由文官出任,经参议院提名并通过,由总统委任。他负责管理整个海军部,包括征兵、组织管理、后勤供应、研发采购、培训、动员和复原,同时还要监督海军舰艇、飞机、装备、设施的修造。

  海军部下辖两个独立军种 – 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最高军事长官分别为海军作战部长和海军陆战队司令,两人均为四星上将衔,也是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是总统和海军部长的海军事务顾问,向海军部长负责。海军作战部长名称中有作战两字,却没有作战指挥权,负责海军部队的行政管理、军事训练和制定装备发展计划,并向战区联合司令部提供具备部署资质

  海军部的行政单位众多,分为三大体系:

  一是向舰队行动提供维修、燃料、弹药、培训、医疗等方面支持的13个岸上司令部,包括海军作战部办公室、海军人事司令部、海军军医局、战略系统项目、美国海军学院、海军教育与训练司令部、海军气象与海洋科学司令部、海军情报局、海军航空兵空战发展中心、海军信息战司令部、海军法务司令部、美国海军天文台和海军安全中心。

  二是提供技术支持的5个系统司令部,包括: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海军信息战系统司令部、海军后勤系统司令部、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和海军设施工程司令部。

  三是拥有实际兵力的6个兵种司令部,包括:水面舰艇司令部(直辖指挥舰、两栖攻击舰、巡洋舰、驱逐舰中队、濒海战斗舰中队、两栖舰艇中队、扫雷舰中队等)、海军航空兵司令部(下辖航母、舰载机联队和岸基飞机部队)、潜艇司令部(下辖潜艇中队)、特种作战司令部、远征作战司令部和军事海运司令部,前三者又分为大西洋和太平洋两个司令部。兵种司令部负责本兵种的行政管理、战备训练和维护保障,它们没有作战指挥权,只是作战部队的提供者。

作战指挥链

  作战系统以任务为导向,和行政系统的指挥路径完全不同。作战指挥链的起点是国防部长,他即是国防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也可以直接向作战司令官下达命令。

  在战略层面,海军作战体系分为三级。第一级是国防部下属的作战司令部,各自担负特定的作战任务,统辖配属的海陆空及陆战队作战部队,指挥具体作战、演习行动,是美军作战部队的实际使用者。第二级是海军在这些作战司令部的架构下相应设立的海军职能司令部,执行作战司令部下达的海军任务。第三级是海军职能司令部之下的编号舰队,负责特定的作战海域,所有被分派进入其任务区的海军兵力均接受该舰队指挥。

  “作战指挥链”如何运行

  美国针对特定国家和特定情况制定了众多详细的“应急计划”。一旦危机发生,美军会迅速对这些应急计划进行选择、修改和扩充,使其升级为“危机行动计划”。美国“国家指挥当局”一旦决定发动战争,危机行动计划经过修订后就会变成“作战命令”,成为战争方案。从运行机制上看,美军作战指挥链运行大致分为4个流程。

  一是拟定应急计划。“应急计划”是和平时期联合作战司令部为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预先制定的作战计划,大致可分为3个层次:上层是联合作战司令部制定的整个展区的作战方案;中层是联合作战司令部和军种组成司令部的作战计划;下层是军种组成司令部下属部队的具体实施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应急计划以对特定冲突的预测为基础,其价值并不仅体现在计划的详细程度和预测的精准程度上,更体现在它能为部队演练提供蓝本。通过演习,一方面可以检验作战计划的可行性,为作战计划的修改和完善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以让部队熟悉作战计划,提高军兵种部队相互协调和配合的能力。战争爆发时,部队上了战场就不会感到陌生,因为战场上发生的,极有可能是他们在平时的演习中多次演练过的。

  二是制定危机行动计划。危机行动计划是在危机时期,联合作战司令部在时间紧迫和形势危机情况下制定,并提交给最高决策层作为决策依据的作战计划。危机行动计划虽然会根据现实因素做出调整和修改,但一般以应急计划为基础。例如,1989年12月,美出兵巴拿马,主要依据是“蓝勺行动”作战计划;2003年3月发动伊拉克战争,主要依据的是“1003东方大规模战区战争”作战计划。

  三是发布作战命令。总统根据国内外形势、危机发展状况等一系列现实因素,依据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参联会主席的建议,在危机行动计划的基础上,确定军事行动的总体目标、发起时间、以及“受援联合司令部”(指对作战计划制定负有主要责任的联合作战司令部)和“支援联合司令部”(指为执行某一特定作战计划承担支援任务的联合作战司令部)指挥控制关系等总体作战方案,最后以作战命令的形式由参联会主席向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传达。

  四是实施战役行动。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根据作战命令,确定具体的兵力部署和任务执行方案,并对下辖所有部队全权实施指挥。美军军政、军令分离体制剥夺了军种参谋长的作战指挥权,军种只有提供兵力的责任,军种参谋长不会与联合司令部司令争权。这就意味着战区内所有部队,无论来自哪个地区、哪个部门,一旦到达战区,原上级指挥机构就无权再对其实施指挥,仅承担对这些部队的行政管理和后勤补给等责任,因此战时受援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可有效调动全军资源用于作战行动。

  “作战指挥链”如何升级

  美军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构建,主要是通过3部法律的相继出台逐渐完善起来的,他们分别是1947年出台的《国家安全法》、1958年出台的《国防部改组法》和1986年出台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法》,前后经历了大约40年的时间,美军才在体制和机制上建立起了这种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在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同时,美军也针对现实威胁的变化,不断升级支撑联合作战指挥的指挥控制系统与联合作战战略战术。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始建指挥控制系统C2。为应对苏联洲际弹道导弹威胁,解决预警时间短的问题,美军认为必须有非常广的通信网,把美国尤其是北美大陆的部队联系起来,然后又加了一个C,就是通信。后来美国发现光有通信不够,必须有情报,所以后来又加了一个I,就是最开始的C3I,之后美军又把侦察的R和监视的S加了进去,形成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网络,即C4ISR网络。C4ISR通常被译为指挥自动化系统,它由英语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7个词首字母缩写而来。C4ISR系统的全球化,网络化、一体化和实时化特征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战略,战役和战术的区分概念。这种新颖的数字化网络化会议活动由于及时通报情况,掌握战争全局,在准确的时间和地点,集中兵力兵器及时信息传递,快速定下决心和平行制定作战计划等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每一场战争都不一样,过去的战争尤其是胜战给人们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影响着人们对未来战争的想象和设计。在联合作战的战略战术方面,美军却能够放下胜利“包袱”,不断创新战略战术,以己之长击敌之短,注重巧打、快打、精打。

  巧打的代表性理论是“打击重心”。美军认为一个武装集团犹如一部复杂的机器,对于保证这部机器平稳和可靠地运转,某些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重要;这些重要组成部分若受损或被毁,就会使整部机器失灵。这些更重要的部件就是“作战重心”,既是敌方军队从中获得行动自由、战斗力量和战斗意志的源泉,也是己方军队倾全力打击的目标。

  快打的代表性理论是“观察、判断、决定和行动循环”。该理论认为作战行动有4个环节,即观察、判断、决定和行动,把战争双方的活动看作是“观察、判断、决定和行动”周期的不断循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关键,是缩短己方的“观察、判断、决定和行动”周期,永远比敌人快一步,从而剥夺敌人的反应能力。该理论的实质是强调加快决策和行动节奏,使敌人应接不暇,由作战混乱演变为内部的分崩离析,直到心理瘫痪。

  精打的代表性理论是“网络中心战”。该理论强调通过战场各作战单元的网络化,将各种分散配置的侦察探测系统、指挥控制系统、火力打击系统和综合保障系统集合成一个统一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使各分散配置的部队能够共同感知战场态势,从而把信息优势转化为决策优势和行动优势,进而发挥出最佳作战效能。

指挥员如何高效融入指挥链[3]

  置身联合体系。信息化作战是基于信息网络体系的联合作战,是大体系支撑下的联合行动,智能化程度更高,作战体系整体联动性更强,作战行动、保障行动和支援行动的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作战单元甚至一个人、一件武器都是联合作战体系内的一个节点,都将深度融入联合作战体系,影响关联战争全局。指挥部队作战,就要置身联合体系,主动了解联合作战体系构成和其他军种的支援程度,尽快让部队融入联合作战体系,提前计划和及时请求联合作战体系予以支援,善于借力用力,倍增作战效能,这要求指挥员不断强化联合意识,具备宽广视野,着力增强联合作战指挥能力。

  搞好情报侦察。情报侦察对作战的成功起着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信息化战争,情报侦察与反侦察的对抗更加激烈,指挥员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敌,必须重视借助一体化指挥平台和通信手段快速获取战场信息,将太空侦察、空中侦察、无人机侦察、特种侦察、海上侦察、传感器侦察等各种手段有机结合,切实掌握战场各个方向敌情的性质、数量、状态,敌方预备队的位置及动向,摸清敌人的强点和弱点。再有,信息化战场,来自陆、海、空、天、电等多维战场的情报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潮水般地涌向指挥所,指挥员必须采取各种识别验证措施,从错综复杂、浩如烟海、动态更新甚至矛盾百出的战场情报信息中辨别真伪。唯有如此,指挥员才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拨开战场“迷雾”和“面纱”,看到“庐山真面目”。

  及时定下决心。定下决心是指挥员对作战目的及行动作出决定的活动,来源于对战场情况的科学分析判断,是作战指挥的核心和重中之重。定下作战决心,指挥员必须正确理解和领会上级意图,准确判断敌情及其行动企图,科学确定我之作战指导、作战目的、主要方向、重要目标和作战部署。既有基本案,又有多种应变案。值得注意的是当今时代,各种精确制导弹药、各类电磁网络攻击手段大量运用于战场,极大提高了火力打击的距离、精度和效能,也极大提高了电磁网络攻击软杀伤效能,使火力对抗、电磁网络攻防更加激烈。因此,指挥员要科学制订联合火力打击和电磁网络运用计划。

  周密协同保障。协同是将宏观的决心落实到微观的操作层面,是“指挥员在头脑里打一遍仗”,避免打乱仗。协同动作组织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争战役战斗的进程,控制着战局的发展方向。作战协同必须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熟悉各军兵种武器装备的性能与作战运用,周密制订协同动作方案和协同计划,处理好各参战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要周密组织以火力运用为主的协同演练,既要演练参战部队之间、军地之间、军事行动与舆论宣传之间的有机协同,还要加强指挥员临机处置突发情况的演练,提高指挥员、机关和所属部队协调一致的作战能力。周密组织好气象、侦察、通信、后装等各种作战保障。及时做好思想教育和战场管理工作,确保部队按照上级规定的时限,完成作战发起前的各项准备。

  灵活指挥控制。指挥员在作战全过程中都要分析判断情况、及时定下决心、指挥部队行动。只不过,战斗实施过程中情况瞬息万变,对抗更加激烈,指挥员判断情况、定下决心、指挥作战、控制部队的速度要更快。指挥员应善于运用信息系统形成应对战场情况的指挥思路:一是快速反应,做到掌握情况快,定下决心快,作出处置快。二是找出焦点,善于正确分析战场多维空间对抗态势,从敌我若干矛盾对抗中,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出影响战局发展的战斗焦点和主要环节。三是灵活处置,根据战场情况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作战方案行动。四是借助机关,充分发挥机关的辅助决策作用,借助机关实施快速指挥。五是把握节奏,冷静处理战场情况,在科学预见事态发展、周密了解战场情况、精确分析计算的基础上把握战机,以速度优势弥补力量不足。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1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uxiaoxue,Dan,Zfj3000,33,Tracy,陈cc.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指挥链"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