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内疚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幸存者内疚(Survivor Guilt)或称为幸存者综合征(Survivor Syndrome)
目录 |
幸存者内疚是指,一个人认为从创伤事件中幸存的自己是有过错的。我们因为自己幸存而感到困惑和内疚,甚至宁愿自己也遭遇不幸。
上世纪60年代,研究者在针对犹太人大屠杀的研究中发现,那些从痛苦中幸存下来的人,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样可以幸福快乐的继续生活,相反的,他们一直饱受痛苦的煎熬。而幸存者的痛苦主要是“内疚”和“自责”组成。之后,研究者相继在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战争、空难等天灾人祸中发现了这种的情况。这种现象在之后被命名为“幸存者内疚”。
并且随着研究的进行,“幸存者内疚”逐渐不再只针对战争等极端情境,也被发现在裁员、考试等更广泛的情境中出现。对个体而言,比如高考之后考上好大学的人,经济条件最好的孩子,家中被偏爱的孩子,都可能出现幸存者内疚——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都是在有其他人失败或者“牺牲”的情况下,幸存了下来。
英国心理学家Stephen Joseph认为,产生幸存者内疚主要有三个原因:
a. 别人面临生命危险,而自己平安无事;
b. 觉得自己没能做到某些事情,比如看到那么多人生命受到威胁,自己却无能为力;
c. 曾经做过某些事,比如离开疫区,担心自己传染他人,或觉得自己“遗弃”了家乡的人。
1. 为自己做过的事感到内疚。
比如,伤害过他人,做过对不起他人的事情,给别人带来过生理或心理上的痛苦;或者是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没有直接地伤害别人,但是违反了内心道德或伦理的准则,比如欺骗过他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达到目的等等。无论如何,这些行为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2. 为自己没有做,但是曾经想要做的事情而感到内疚。
比如,在与他人的竞争中,你曾经有过一丝念头,想要通过不正当的、伤害他人利益的方式来获得胜利;在一次突如其来的灾害中,你也想过丢下自己的亲人或朋友,独自逃离。这是一种很难处理的内疚,因为你实际上没有做过这样的事,从行为上来说,你仍然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没有其他人会谴责你,你也很难将这些想法对他人启齿;但你会震惊于自己曾经有过这样的禁忌想法,并不断地自责。
3. 为一些认为自己“做过”的事而感到内疚。
认为是自己的行为导致了对他人的伤害,使得(原本是偶然的)灾难的发生。比如,你的家人可能在一次家电爆炸的意外中死去,你在悲痛之余,会不自觉地寻找自己和这件事的联系,认为是自己的过错导致的,因为在此之前你没有足够的关心家人,也没有及时去检查家里电器的使用情况。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人往往会不断修正自己对过去的记忆,并越来越相信自己真的犯下过错误。
4. 认为在帮助他人上,自己做得不够。
有过类似“从其他人身上爬过”体验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内疚。曾经在寄宿学校中,看见过同伴因为种种原因、一生受到重大负面影响,这样的孩子很多在长大后都有这个类型的内疚。
5. 内疚于自己获得了别人没有获得的机会,或者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常见的情况是,在很多人去世的情况下,自己生还了;当其他人都受了重伤的时候,自己没有受伤;在金融危机后,资产没有受到影响;在大规模的裁员中,自己留在了公司;在高考过后,同学或者兄弟姐妹中只有自己考上了好的大学。在同样的情境面前,他人成为了“牺牲品”,而你成为了“获益者”,会使很多人都感到困惑和内疚,甚至宁愿自己也和其他人一样遭遇了不幸。
- “自由企业先驱”号(MSHerald of Free Enterprise)
沃里克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蒂芬.约瑟夫(Stephen Joseph)研究过在“自由企业先驱”号(MS Herald of Free Enterprise)倾覆事故中的幸存者,459人亲历那场事故,其中有193名游客和船员丧生。研究表明,有60%的幸存者都饱受幸存者内疚的折磨。约瑟夫继续说道:“内疚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别人去世了,而他们还活着;第二种形式跟他们不能做的事情有关——这些人时常遭受创伤后‘入侵’,因他们一再重温那场事故;第三种形式,是关于他们做了些什么的内疚感受,比如在事故中为了逃离而从其他人身上爬过。他们通常想要回避去想起那场灾难,不想记起真正发生的事情。
- 飞机失事的幸存者
Waylon Jennings是Buddy Holly的乐队里的一名吉他手,他起初本来在消失于1959年2月3号的那个不幸的飞机上有一个座位,但他将座位让给了生病的“大爵士乐家”Richardson,只是在后来才听说了飞机失事。当Holly得知Jennings不打算飞行时,他说:“唔,我希望你那过时的汽车结冻。” Jennings回应道:“唔,我希望你那过时的飞机坠毁。”这些言词交流尽管在当时只是相互戏谑,却萦绕了Jennings的余生。Jennings后来成为一名乡村音乐明星,表达出对于Richardson之死的幸存者内疚。
- 大屠杀的幸存者
意大利犹太作家、大屠杀幸存者Primo Levi,被他在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魂牵梦绕,他在自传中广泛探索了自己的幸存者内疚,尤其是在“被淹没的和被拯救的”("The Drowned and theSaved")一书中。据说他的去世是一个自杀,他在生命结束之前饱受抑郁之苦,这种抑郁很可能是由幸存者内疚所致。
- 校园枪击案的幸存者[1]
在去年美国佛州帕克兰高中发生校园枪击案时,希妮·艾洛逃过了一劫。然而,失去17名同学和老师的悲痛,以及事件造成的持续性创伤,对她影响巨大。上周末,年仅19岁的艾洛终结了自己的生命。希妮母亲称其一直备受幸存者愧疚感的困扰,且在今年被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如何缓解幸存者内疚的创伤 [2]
(1)“适当暴露”的原理就是,学会在安全的空间里,不带内疚和羞耻感地将经历暴露给他人,并且在场的听众愿意不带有评判性地去倾听。
在同辈的鼓励下,当事人渐渐开始更放心地分享,接受自己的道德冲突和内疚感,而不是简单地擦除记忆,或者将它们放在一边不去触碰。因此,如果作为幸存者的内疚困扰着你,可以尝试寻找一个安全的空间和合适的听众去分享,互助会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分享也可以采用写信的方式,这封信不一定要真的寄出,但你可以在信中表达对某个人或者做错某件事情的道歉,以及探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
(2)如果你的确做过“不对的事情”,学会自我原谅。过去的行为是不可改变的,无论你有多么希望改变——你所能做的只有接受这个事实,表达出真心实意的道歉或忏悔,避免在未来还会有同样的事情发生。
在这里,可以进行“责任的重新评估”:如果你觉得自己对某件事负有全部或大部分责任,那么试着把这个事件拆分开来,分析种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比如当时的情境、领导的指示、模糊的道德环境等等,如此,你可能会认识到自己只是担任了其中的一个小角色,而不应该为此负全责。这个重评的过程不是为了淡化自己的责任,或者不去重视应该承担的责任,而是去理解是什么困住了你,使你无法前进。
(3)行为疗法还有一个重点,即通过行为,重新建立起信任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比如,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些表达善意的行为,并收到他人的正向反馈,会帮助人们信任自己仍然可以是善良的,也信任他人会报以同样的善意。有时虽然深感遗憾,我们也只能先保护好自己。每个人都先保护好自己,才是最有效率的降低可能伤害的方式,“在飞机上的乘客请先为自己佩戴好氧气面罩,再为他人佩戴。“
这让我想起万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