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喻文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并喻文化(cofigurative culture)亦称同喻文化、互象征文化、共成型文化
目录 |
并喻文化指的是文化的传递方式主要是同辈间相互学习。这种文化模式出现于前喻文化崩溃之际,后喻文化诞生之前,是一种短暂的过渡性质的文化模式。
1970年,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就在《代沟》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喻文化”,即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要而言之,前喻文化指的是年轻的要向年长的学习,后喻文化则倒过来,年长的需要向年轻的请教,并喻文化是指不管什么年纪都要一起学习。 [1]
米德是这样界定的“人们可以根据缓慢或急剧的变化去讨论前喻文化和并喻文化,而不必涉及这一变化过程的本质。例如,当农民或手工业者的子女首次进入工厂之际,即拉开了一场无可逆转的变革的序幕。”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以大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工业社会的开始可以确定为并喻文化的发端。[2]
并喻文化的解读[2]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人类文明蓬勃发展,历史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诸如科技进步、巨大灾难、移民运动、战争失败、信仰变更等原因逐渐动摇了前喻文化传递模式的基础。所有这些原因的共同特点是旧有文化的传播突然断裂,使得承担着文化传递重担的老年人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进而青年人失去了学习的对象,导致他们不得不重新寻求新的学习榜样。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并喻文化传递模式。但是并喻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传递形式却只是短暂的过渡性质,并不能维持很长时问。实际上,在并喻文化中依然残留着大量前喻文化的成分。长辈依然在大部分领域占据着统治地位。他们制订了种种限制,以此规范晚辈们的行为。在许多社会中,青年人接受新行为的时候也会把是否得到长辈的赞许作为一个重要标准。这说明晚辈之间的学习不仅不能逾越长辈指定的界限,并且决定其行为最终改变的条件依然是长辈的同意,而非自己的同辈。
并喻文化的发展结果[2]
并喻文化模式一月出现,往往会逐渐转向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
第一,并喻文化模式脱胎于同种文化的前喻模式。并喻文化虽然出现,但仍受到前喻文化价值标准的影响。这种并喻文化会以一种已出现的新的文化现象而逐渐被前喻文化所涵化。换句话说,即是这一并喻文化模式会重新以前喻文化的模式有长辈传喻给后代。例如,脱离奴隶主的奴隶会以全新的身份对其后代进行前喻文化传递,但内容仍然是其所处前喻文化模式下的文化。
第二,一种文化进入另一种不同的文化中时,如移民至其他国家。老一代的经验完全无法作用于新的文化。这时,年轻人就会倾向于转向身边那些相对有更多时间相处的同龄人学习,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年轻人对于老一代人的看法也会由此发生巨大转变他们不再视长辈为智慧的象征,不再是青年人的行为典范。青年人逐渐脱离对长辈生活和精神的依赖,更多时候他们更愿意去向同辈人寻求帮助。这使得其具有了更多转向后喻文化的可能性。
- ↑ 1725亿元交易!微软收购领英LinkedIn.网易新闻.2016-6-14
- ↑ 2.0 2.1 2.2 薛雪. 玛格丽特·米德的代沟理论与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文化运动中的代际关系[D]. 山东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