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9个条目

干扰效应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干扰效应(Interference Effect)

目录

什么是干扰效应

  干扰效应(Interference Effect)指在有两项或多项任务交替进行时,可能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

  此效应是由德国心理学家约翰·A·伯格斯特伦(John A. Bergstrom)提出并验证的。通过实验他发现学习第一个任务的规则会干扰到对第二个任务规则的记忆。他的实验中,要求实验者将两副写有单词的卡片分成两堆。当第二堆的卡片位置改变时,实验者的排序速度较慢,这表明第一组排序规则干扰了学习新的一组规则。之后的重大突破来自于美国心理学家本顿.安德伍德(Benton J. Underwood)在 1915 年的实验。安德伍德发现,随着学习的数字列表增加,学习过的最后一列数字的准确率在 24 小时后明显下降。[1]

干扰效应产生原理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知觉认知过程发生冲突时,就会产生干扰效应。

  人们的知觉和认知的不同与心智模型有关,这些模式会独立分析、处理收到的相关信息,处理后会传送到工作记忆区,并作出诠释。当输出资料一致,诠释过程会又快又好。当输出资料不一致,就会产生干扰,需要一些其他的处理,以便更好地解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对性能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干扰效应的应用[2]

  • 斯特鲁普干扰

  斯特鲁普干扰(Stroop Interference):刺激物不相干的一面引发了思考过程,因而干扰了刺激物相关方面的思考。

  斯特鲁普干扰

  图标协同文字可以准确的向用户传递所要表达的内容。例如上面这组图标,「地方菜系、美食、晚餐、大牌简餐」几个图标没有表达出所要传达的信息,还有几个图标要借助文字才能表达出其含义。即使图标设计的非常精美,但是图标功能却存在缺失,而且这几个图标不能刺激用户对信息的理解,反倒是让用户更加迷惑。设计师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所以最近改版后,信息传达变的更加直接,减少了干扰。

  • 加纳干扰

  加纳干扰(Garner Interference):刺激物一个无关的变化,引发了思考过程,干扰到跟刺激物相关的思考过程。

  举个例子:如下图,指出单独一排的形状,比指出两排其中一排的形状要简单。两排形状紧靠在一起,激发了想说出旁边形状的思考程序,造成干扰。

  加纳干扰

  • 前向干扰

  前向干扰(Proactive Interference):现存记忆干扰了学习。所以产品在改版迭代的时候,尽量不要干扰用户已经熟悉的路径或是破坏用户使用习惯。

  • 后向干扰

  后向干扰(Retrosctive Interference):学习干扰了现存记忆。

  正好跟前向干扰相反,用户通过不断培养现在的使用习惯,渐渐的就忘记了上一版的路径。

干扰效应的预防方法

  要想预防干扰,就要避免输出思考过程中相互冲突的设计。知觉的干扰效应,通常是因为信息的传达过程中有歧义,或是因为把互相干扰的元素结合在一起。要把干扰效应降到最低,首先要求设计师用准确的设计语言传达信息,如果这样还是无法让用户很好的理解,其次可以考虑利用文字或者引导来告知用户。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Bergstrom, J. A. Experiments upon physiological memory by means of interference of association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83,5(3), 356–369.
  2. 二手设计.那些很熟悉但又叫不出名字的设计法则:干扰效应.优设网.2018-08-16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上任鹅陈.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干扰效应"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