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宜家效应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宜家效应(The Ikea Effect)

目录

什么是宜家效应

  宜家效应指的是消费者对于自己投入劳动情感而创造的物品价值产生高估的价值判断偏差现象。

  消费者对于一个物品付出的劳动或情感越多,就越容易高估该物品的价值;而当消费者尝试亲手制作的产品中途放弃没有最终完成时,宜家效应会消失。

宜家效应的由来

  美国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Dan Ariely)研究发现,人们对自己制造或参与制造的物品会抱有更多好感,且在制造的过程中投入的感情越多,物品对制造者的意义就越大。

  试想,你在宜家买了个包装箱,回家用螺丝和木板组装成了一个鞋架。这鞋架虽不完美,但你对它的喜爱很可能超过昂贵的成品家具。因为制造组装鞋架的过程中,你投入了劳动,并因此对该物品产生了依恋。

  由于在宜家买的东西都要自己安装,付出时间和劳动,因此,这种行为被称作“宜家效应”。

生活中的宜家效应

  1. DIY的热潮

  工业革命后,越来越多的工作被分解为局部效率最优。这种分解的代价是很难触发宜家效应。人们为了寻求更大的成就感,会选择自己动手做事。如组装家具、烘焙做饭、拼图手工等。同时,不管成品是否完美,都会倍加珍惜。这有时甚至体现在商品价值上。

  比如,当你卖房时,回忆翻滚:客厅墙壁是你花了三天粉刷的,上面还有孩子天才涂鸦的痕迹,卧室窗帘的装饰是妻子亲自缝制的….这些难忘的记忆都会量化在你对房子的出价里。而这在买家眼里却一文不值。

  2. 你为什么不能不工作

  众所周知,我们投入的劳动都以失去舒适和时间为代价。因此,我们应该无限地避免劳动,增加休闲时间,以提升幸福感,真的如此么?

  事实是,当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假后,我们反而会觉得无所适从,怀念充实的工作状态。回想读书时候,寒暑假的到来让我们呼雀跃,但当假期进行到中后期时,我们却到百无聊赖,反而怀念上学的时光。这是因为学习和工作中的成就足以让我们产生长远的满足感,来抵御付出的时间和辛劳。这也是为什么,心理专家经常谈到保持平衡的重要性。劳动和休闲要达到一个动态平衡,才可持续。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Mis铭.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宜家效应"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