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6个条目

宜家效應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宜家效應(The Ikea Effect)

目錄

什麼是宜家效應

  宜家效應指的是消費者對於自己投入勞動情感而創造的物品價值產生高估的價值判斷偏差現象。

  消費者對於一個物品付出的勞動或情感越多,就越容易高估該物品的價值;而當消費者嘗試親手製作的產品中途放棄沒有最終完成時,宜家效應會消失。

宜家效應的由來

  美國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里(Dan Ariely)研究發現,人們對自己製造或參與制造的物品會抱有更多好感,且在製造的過程中投入的感情越多,物品對製造者的意義就越大。

  試想,你在宜家買了個包裝箱,回家用螺絲和木板組裝成了一個鞋架。這鞋架雖不完美,但你對它的喜愛很可能超過昂貴的成品傢具。因為製造組裝鞋架的過程中,你投入了勞動,並因此對該物品產生了依戀。

  由於在宜家買的東西都要自己安裝,付出時間和勞動,因此,這種行為被稱作“宜家效應”。

生活中的宜家效應

  1. DIY的熱潮

  工業革命後,越來越多的工作被分解為局部效率最優。這種分解的代價是很難觸發宜家效應。人們為了尋求更大的成就感,會選擇自己動手做事。如組裝傢具、烘焙做飯、拼圖手工等。同時,不管成品是否完美,都會倍加珍惜。這有時甚至體現在商品價值上。

  比如,當你賣房時,回憶翻滾:客廳牆壁是你花了三天粉刷的,上面還有孩子天才塗鴉的痕跡,卧室窗帘的裝飾是妻子親自縫製的….這些難忘的記憶都會量化在你對房子的出價里。而這在買家眼裡卻一文不值。

  2. 你為什麼不能不工作

  眾所周知,我們投入的勞動都以失去舒適和時間為代價。因此,我們應該無限地避免勞動,增加休閑時間,以提升幸福感,真的如此麽?

  事實是,當經過一段時間的休假後,我們反而會覺得無所適從,懷念充實的工作狀態。回想讀書時候,寒暑假的到來讓我們呼雀躍,但當假期進行到中後期時,我們卻到百無聊賴,反而懷念上學的時光。這是因為學習和工作中的成就足以讓我們產生長遠的滿足感,來抵禦付出的時間和辛勞。這也是為什麼,心理專家經常談到保持平衡的重要性。勞動和休閑要達到一個動態平衡,才可持續。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宜家效應"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