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大中华圈是指中国内地、香港、澳门、中国台湾完全实现自由贸易,由美国印第安纳州博尔大学的郑竹园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提出。
“大中华经济圈”内的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香港及澳门种族相同、语言相通,彼此间更有血浓于水的情感。同时,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大陆与台、港、澳共同应对,真正做到了患难见真情。面对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南开大学中国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小衡在2009年8月4日指出,当前的金融危机对两岸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又提供了进一步合作发展的新机遇。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大陆仍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亚洲地区乃至全球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大陆的内需市场由此将展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伸展,发展潜力不可估量,这为两岸经济合作开辟了完全不同以往的合作天地。两岸未来的经济合作将由过去面向国际市场的“外向型”转变为面向大陆或两岸市场的“内向型”。
“大中华经济圈”的构建将对区域经济做出两大贡献:
第一,促进经济圈内各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发展,加快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的步伐。大陆经济崛起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与大陆的贸易、投资皆有明显的提高。东盟、南韩、港、澳、台与大陆经贸交往也日益频繁,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增多。如果两岸四地能在区域经济方面进行有效整合,那么,相信大陆与港、澳、台之间的贸易及投资行为会更加活跃,东亚区域内的经济贸易将上更高的台阶,并可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加强。
第二,“大中华经济圈”的建立不仅可以大大消除两岸之间的不稳定因素,还可以以经济贸易的沟通交流冲淡政治方面的一些阻碍。从历史经验观察,不稳定的政治因素及区域关系是导致经济发展落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两岸关系的紧张势必对双方的经济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中国台湾海峡两岸商务协会会长张平沼说:通过“大中华经济圈”此一形态的整合,先将彼此的经济发展起来,让大家在经济上达成一种共识,再进一步消除两岸间彼此的歧见,对区域政治经济的稳定将有正面的意义,“大中华经济圈”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大中华经济圈”以大陆、中国台湾、香港、澳门为核心,生产总额接近2亿兆美元,从经济、语言及文化各个方面观察,“大中华经济圈”比欧盟更有统合的条件。未来若加入日、韩及东盟,将形成拥有全球1/3人口、高达2O亿人的庞大市场,堪与美洲自由贸易区和欧盟竞争。
有人主张同时放弃人民币、港币、新台币和澳元,建立一种新的货币“中元”,在走向经贸一体化的过程中率先实现货币统一。也有人认为,应'-3首先加强经济、贸易上的合作,等待经济贸易合作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再讨论建立统一的货币区。譬如,欧洲各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在钢铁、煤炭生产上发展互助合作,以后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议会,经过40多年的努力才实现了欧元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