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结构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国债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1]。
应债主体结构是社会资金或收入在社会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格局,即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各自占有社会资金的比例;国债持有者结构,即各类、机构和各阶层居民认购国债比例;应债资金来源结构;国债期限结构。实践中,比较重视的国债结构有国债期限结构、利率结构、种类结构和持有者结构[1]。
1、国债的期限结构
国债的期限结构是指各种期限的国债在国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合理的国债期限结构是短期、中期、长期国债的比例恰当。美国1970年短期国债占49% ,中期占33% ,长期占14% ,各种期限都有。我国国债期限结构不尽合理。中期国债偏多,短期太少,长期几乎没有。
2、国债的利率结构
国债利率是国债利息占国债票面金额的比率。利率对于国债发行者和国债投资者来说有不同的作用。不同期限的国债,会有不同的利率。在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上,国债利率是影响市场利率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国债利率结构不合理,国债利率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致使偿债负担沉重。
3、国债的种类结构
种类结构是指各种类型的国债在国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我国国债种类结构单一,1978年前只有一种,即国库券。后来逐渐增加种类,主要有重点建设债券、财政债券、金融债券、保值公债等。总体说来,种类太少,不能满足不同的投资者的需求。
4、国债的持有者结构
持有者结构是指不同的投资主体在国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我国国债持有者结构是与国债发行对象及发行方式相联系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债发行对象包括各级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和个人,发行方式主要采用了行政分配的方法,因此,我国国债持有者主体主要是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机关及个人。随着发行方式的改进,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机关持有的国债急剧减少,金融机构、各种基金、个人持有的份额呈上升趋势。
国债结构的优化[1]
2、调整品种结构,增加财政债券、建设债券、可转换债券、储蓄债券等券种。
3、调整持有者结构,调动个人、投资基金、银行、证券公司等持有国债。
4、调整利率结构,实行利率市场化。
5、调整资金运用结构,发挥国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