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林忠告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吉普林忠告[1]
吉普林忠告:将成败同等看待。
提出者: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普林
点评:如果不明白失败是什么,那么对成功的理解也是片面的。
一只鼬鼠向狮子挑战,要同他一决雌雄。狮子果断地拒绝了。
“怎么?鼬鼠说,“你害怕吗?”
“非常害怕”狮子说,“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竞和鼬鼠打架。”
和鼬鼠比赛的麻烦在于,即使赢了,也不过仅仅赢了一只鼬鼠而已。对于低层次的交往和较量,大人物是不屑一顾的。
在斗争中尤其如此,如果与一个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人争执不休,就会浪费自己的很多资源,降低人们对你的期望,并无意中提升了对方的层面。同样的,一个人对琐事的兴趣越大,对大事的兴趣就越小,碰到的棘手的麻烦越少,遇到真正的麻烦时就越容易束手无策。这就如同下棋一样,和不如自己的人下棋会很轻松,也很容易获胜,但永远也增长不了棋艺,而且这样的棋下多了,棋艺会越来越差。所以好棋手宁可少下棋,也尽量不和不如自己的人较量。
在企业中,也存在着“敢于挑战的鼬鼠”和“不敢应战的狮子”。有的员工敢于向困难挑战,勇于接受艰巨的工作任务,有着诸葛亮六出祁山般为“不可能完成的事业而奋斗”的决心,企业中,这样的人是“敢于挑战的鼬鼠”。有的员工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就害怕失败,担心“阴沟里会翻船”,毁掉自己辛苦积累的名声和地位,所以总是找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不能适应高压力的工作,这样的人就是“不敢应战的狮子”。
企业中总会有狮子和鼬鼠的存在。企业取得稳步的资本累积,要靠敬业踏实的狮子,他们通常有能力完成艰巨的工作任务,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但是问题也正是出在这里,经过无数次的风吹雨打,血战搏杀而赢得狮子美名的员工有时候会特别珍惜已经得到的名誉和地位,这样会使他们不敢承担一般性质的工作。就像围棋大师通常不愿意和普通人较量棋艺一样,赢了没有人会称赞他棋艺出众,万一输了可就一世英名不保,遭人耻笑。
而鼬鼠恰恰相反,他们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般的勇气,反正自己是一只微不足道的鼬鼠,如果运气足够好,完成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即可“一夜成名”,如果完不成的话,顶多还是一只鼬鼠,而且还是一只“敢于向狮子挑战的鼬鼠”。这样的员工有着不怕失败的勇气和决心,不惧压力,不畏打击,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企业领导应当怎样对待“敢于挑战的鼬鼠”和“不敢应战的狮子”呢?其实这也就是企业领导如何看待员工在工作中遭受的失败问题。优秀的领导者认为失败是胜利的必要累积,总是鼓励员工迎接新的挑战和失败的压力,不计较员工可能造成的损失不大的、积极的失败,能够调动起鼬鼠的决心和勇气,能够激发出狮子的壮志和豪情。
鼓励鼬鼠打大象
《聊斋志异》第一篇《考城隍》中,秀才凭借着“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之句受诸神传赞不已,最终被任命为河南城隆。这个流传上百年的名句关键的词在于“心”字,“一人二心,有心无心”,善恶不能凭借行动和结果来界定,要看到当事人“心”的出发点。意向是好的,付出了努力,即使结果不好,也应该受到赞扬。反之,刚开始就抱着损人利己、欺诈行骗的恶意去做事为人,哪怕行动中表现得道貌岸然,结果差强人意,都应该受到惩罚。
企业领导界定员工的奖惩也要从“心”字出发,如果员工的责任心和进取心都很强,并且在工作中已经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那么即使工作没什么进展,没有取得骄人的业绩,也是值得表扬和赞赏的。也就是说,企业领导奖励员工并不一定只是奖励那些已经取得很大业绩的狮子,而是更要注重培养和激励“有心为善”的员工,尤其是有着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勤奋的工作作风的员工。他们往往是企业中有勇气的鼬鼠。对众多的还没成功的员工来说,有勇气敢于向艰巨的工作任务发起挑战的鼬鼠是不多见的。企业领导一方面要保护好这样的鼬鼠,避免他们在不断地失败中过早地消磨殆尽新锐的锋芒;另一方面要激励他们时刻保持高昂的斗志,在逆境中求发展,不但敢于向狮子挑战,还要敢于向大象发起攻击。
提醒狮子是狮子
在企业中,狮子总是比鼬鼠要有优势的,再怎么说,狮子毕竟是狮子,他们天赋上的优势是鼬鼠们可望而不可及的。然而有些员工一旦将王者的桂冠戴在自己的头上以后,就不愿意再为普通的工作任务而操心劳神。甚至有的取得突出业绩的员工还担心若是执行简单的工作任务但是结果却并不完美,会削弱自己已经建立起来的威望。久而久之,他们渐渐变得挑三拣四,不愿意承担责任甚至开始逃避工作,为的只是固守以前取得的成就。
企业领导要用好员工中的狮子,重要的是时刻提醒他们是企业中最优秀的员工,要保持狮子好战的本性并激励他们不断地更新战绩。其实狮子不应战的根本原因是害怕失败,怕完成不了鼬鼠都能完成的工作而遭人耻笑。时间久了,就会逐渐丧失信心,以至于怀疑自己的能力。信心对狮子来说至关重要,失去信心和勇气的狮子和一只将死的蚂蚁并没有什么区别。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一口黑乎乎的棺材,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噔”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活见鬼,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干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另一个秀才也看到了棺材,一开始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那不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兆头,看来今天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不相信成功的到来。所以有人会因为失败而跳楼,也有人因为战胜失败而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有人会因为对手强大而畏惧,也有人会因为挑战巨人而使自己快速成为巨人;有人会因为产品卖不出去而抱怨产品、抱怨公司、顾客,也有人因为产品卖不出去而创新出大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有人会因为受不了上司的严厉而每每跳槽,也有人会因为“严师出高徒”而使自己能胜任更复杂的工作。
每个人都可以登上成功的领奖台,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经受起失败的一次次打击。正是因为成功的来之不易,所以成功者有时候会选择逃避来维持已经得到的成就,这也正是狮子不愿战斗的原因所在。优秀的企业领导会不失时机地激发狮子的信心和勇气,告诉他们,狮子永远是最凶猛的王者,他们维护王者地位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断取得新的战绩,无论是大的胜利还是小的成绩,并以此来捍卫“优秀”的威名。
- ↑ 赵光忠.领导用人力19法则.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6.01.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