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家庭消费函数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家庭消费函数

  家庭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凯恩斯的家庭消费函数的方程为Ct = a + bYt

  上述式子中,C表示消费,Y是家庭可支配的收入,b是平均消费倾向,即家庭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率,因此上式说明家庭的消费数量主要取决于家庭可支配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具体关系则由平均消费倾向b来定义。至于参数a,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当收入为零时,家庭必须保持的消费水平

  在这个函数方程中,假定居民的名义收入随物价水平的升降而比例的升降,较高的物价水平并不意味着会少买些,较低的物价水平也不意味着会多买些,居民户的实际收入就其总额而言是独立于物价水平的。消费者购买消费品的总量完全取决于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在实际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将收入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用于消费,因为还要储蓄一部分。“作为一项规律以及一般而论,人们在收入增加时倾向于增加他们的消费,但不像收入增加一样多而已,”(《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楠中文译本第85页)凯恩斯认为,“满足个人及其家庭的当前基本需要通常是一个比积累资金动机更为强烈的动机,”“在已经建立了相当舒适的生活时,”积累资金的动机,“才会取得有效的支配地位。”(<<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楠中文译本第85页)这是凯恩斯消费函数存在的一个思想基础。这里有一个假设条件,即当前的收入能满足当前的基本需要,并能建立相当舒适的生活。凯恩斯家庭消费函数是建立在这个假设条件之上的。如果这个假设条件存在,家庭消费函数才有实际应用的意义。

家庭消费函数的其他考虑[1]

  在上面的公式中,我们所展示的实际上是一种消费收入之间的简单关系,即假定消费只与当期的收入有关。但是,事实上每个家庭在做出消费决策时,他们不仅考虑当期收入和当期消费,而是把消费和收入放到一个更长的时间跨度来考虑。消费函数的生命周期假定就是在整个生命周期这个时间跨度内考察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的生命周期分成两部分,青壮年(劳动期)和老年期(退休期),在第一时期该消费者把收入中的一部分储蓄起来,以备老年期使用。我们感兴趣的是,由什么因素决定了消费和储蓄的具体比率。为了简化说明,我们假定储蓄没有利率收益,一个人出生时无财富可继承,临终时的财富也为零。现在我们再假定:C表示每一期的消费(每一期的消费都相等), N L表示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以年为单位), WIJ为工作年份,YIJ为劳动的年收入。根据上述假定,第一点可以明确的是,该消费者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支出不能超过他的总收入,也就是说:C * NL = YL * WL

  接着第二点可以明确的是,一个不变的消费率与劳动年限占整个生命周期的比率有关:

  C = WL / NL * YL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为60岁,工作年限为45年,那么平均消费倾向就是0.75。由此可见,当一个人的工作年限占其生命周期中的比率越低,平均消费倾向就越低。反之,情况就相反。

  与消费函数的生命周期相应的是持久收入假定,它是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所提出的。持久收入假定也同样地否定消费取决于当期收入的分析,而把某一时期的消费与一个较长时期的收入联系起来,证明这一观点的一个典型例子是,一个消费者的工资可能是一个星期发一次,我们假定星期一为发工资日,那么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不会只在星期一把一星期的收入全部消费完毕,在这个星期的其他日子则什么都不消费。正常的情况是该消费者在一周的时间跨度内平均地支出他在星期一得到的收入。

  上面为了简化分析,我们把许多其他因素都抽象掉了,而事实上,一个人可能会有遗产,同时只要有储蓄,他就会拥有各种金融资产实物资产资产则会给人们带来收益。另外,当人们所拥有的财富增加时,不仅来自财富的收益会增加,而且财富本身就会促使人们更多地消费,这就是财富对消费的效应。因此,当我们具体讨论某一宏观经济中的消费函数时,我们必须详细分析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

参考文献

  1. 袁志刚. 中国宏观经济中家庭消费函数的特征[J]. 学术月刊, 1996(9):30-37.

相关条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an,东风,Tracy,Lly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家庭消费函数"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