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自然资源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农业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一般包括各种气象要素和水、土地、生物等自然物。[1]
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特性[1]
1.地域性
不同区域农业自然资源分布和组合特征均有一定差异,发展农业生产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2.整体性
各种农业自然资源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统一的整体。发展农业生产必须按照资源优化组合和生态平衡的要求,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
3.动态平衡性
各种农业自然资源及其组合是不断发展演变的,由平衡到打破平衡,再形成新的平衡。
4.更新、再生性
土壤肥力的恢复、气候的季节更迭、水分的循环补给和生物繁衍等,这些只要人类在保护培育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得当,则具有更新、再生性。
5.数量有限性和潜力无限性
农业自然资源的蕴藏量和能利用量是有限的,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利用范围也是有限的,但是由于农业自然资源具有可更新、再生性,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可以寻找新的资源和扩大资源利用范围,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能力。
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原则[2]
1.因地制宜的原则
农业自然资源的经济利用价值,不仅取决于它的数量、质量,而且取决于它的时空分布和组合特点。因此,要求查明不同地区自然资源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农业生物的生态特性,结合社会经济条件,评价其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析研究并确定其利用方向,采取不同的利用方式与措施。
2.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就是保护已有自然或人工的生态平衡,尤其是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为了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必须制定有关法规,做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法可依,保护资源的不断更新,永续利用。
3.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要结合的原则
所谓经济效益即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供人类消费的财富和使用价值;而生态效益是指从生态学角度衡量利用自然资源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和改造自然资源,都要使生态系统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4.处理好局部和全面的关系
在对局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时,要考虑到对较大地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全局观点还表现在综合利用方面,一般地说,行政区划应当服从资源区划,只有以资源区划为基础,才能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5.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人类的生活消耗是无限的,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是无限的,如何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显得日益重要。对于条件好的资源要加以科学管理和培育,使其更新速度加快,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对于条件差的要加以改造,发挥其更新潜力和利用价值;对于不可更新的资源要着眼于节约利用和发挥其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农业自然资源的管理[2]
1.行政手段
政府或其主管部门行使行政权力,加强对各类资源的管理,协调各类农业自然资原开发利用保护过程中的矛盾,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
2.规划和计划管理
国家有步骤地开展和完善以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宗旨的综合规划,同时逐步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用以指导区域内各行业的规划和各项开发建设工作。
3.经济管理
努力建立诸如资源的资产管理、核算、消耗补偿等制度,合理调整资源产品价值,以价格杠杆促进农业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4.法律管理
要积极制定必要的综合性法律,从总体上规范各类专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从完善法制和严格执法两方面,使农业自然资源管理真正走上法律管理的轨道。
5.科学管理
要充分利用人类对农业自然资源的科学研究成果,以及大范围和远距离监测通讯手段,加强对资源的宏观研究,探索强化农业自然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加强对资源的动态监测和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为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6.分区管理
自然区域与行政区划的范围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区管理应是二者相结合。
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
1.保护好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土地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要保护好土地资源。尤其要保护好耕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用尽可能少的耕地,生产出尽可能多的农产品,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在发展节地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还必须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做好耕地的保护工作,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2.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途径
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之一。合理拟定农业种植结构,在基本满足某一区域范围内对粮食、经济作物的市场需求前提下的“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同时开发既节水又高产的施肥、培肥技术。节水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方面,如农业、水利、科技、气象、城建、环保、宣传、计划等部门,所以必须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同时充分发挥农民的节水积极性,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先进的输水、节水技术推行合理的灌溉制度,积极培育耐旱新品种,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尽量减少作物对灌溉用水的需要。
3.充分利用气候的差异性优势
我国气候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不同作物生产的气候生态条件。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气候、土壤、耕地和灌溉等条件,建立不同类型的优质生产基地。根据本地气候资源优势选择适宜品种,同时各地必须立足当地气候特点,采取与本区域气候特点相适应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如适宜播种期、播种量、施肥期、施肥量及施药、灌溉、排水等田间管理措施。
4.保护和利用好农业生物资源
开发农业生物资源,不要只注意其利用价值,忽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一定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做到开发促保护,切实加强原地保护(指在生物的原产地开展对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和迁地保护(依靠迁地基因库方法对动植物遗传资源进行保护)工作。
5.加强对农业资源综合管理的法制建设
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等法律制定相关的农业资源法规、管理条例,进一步建立农业资源利用评价、有偿使用、资源开发申报和审批等管理制度。加强农业资源信息管理体系建设,及时监测耕地、草地、渔业水域等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加强对农业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监督,为农业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创造条件。
6.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增进人们对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提高人们节约、合理开发、保护自然资源的自觉性,从而实现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