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信用悖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信用悖论

  信用悖论是指从理论上讲当银行管理存在信用风险时应将投资分散化多样化防止信用风险集中,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客户信用关系区域行业信息优势以及银行贷款业务的规模效应使得银行信用风险很难分散化。

信用悖论问题的提出[1]

  从经济学的角度,信用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跨时交易,二是借贷关系,三是按时履约。基于信用的交易和其他交易不同,它并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往往是通过双方签订一系列协议,现在交货,在未来某时点交钱。这种跨时交易丰富了交易的形式,从简单的现金交易扩大到居民个体之间、个人与企业问、企业与企业间及个人、企业和政府间发生的各种信用往来,以贷款、赊销和债券为主要形式。然而,这种时间上的跨度很可能导致违约现象的产生。由于涉及未来的偿付,尤其是未来收益还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就需要用一系列的制度和体系来维护对未来的预期和信心,以保证信用交易顺利进行。

  与跨时交易相伴的是借贷关系,每一种信用交易都伴随着借贷关系的产生。不论是政府的国债央行票据,还是企业债券、企业问的商业票据、赊销赊购,或是个人的车贷、房贷、信用卡消费、新兴的消费金融公司业务,都涉及在A时点借出,在B时点归还这一过程,而维系这种借贷不断发生的就是信用。正是由于信用的存在,使得资金得以融通,调配了资金占有的不平衡,使得有投资机会但缺少资金的人能够获取资金,从而扩大了交易范围,促进了经济发展,可以说信用是现代金融业存在的基础。

  借贷关系最终的结果要涉及是否按时履约偿付的问题。信用不仅仅是一种口头上的承诺,还必须落实在行动上。信用与交易人的性别、外貌、收入,学历等并不直接相关,只与借款人是否能按时履约相关。是否按时履约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有能力履约但不履约,例如一个人收入上千万元,他虽然仅仅欠款几百元,如果他不能及时履约,也算作违约,其信用记录也是不良的,具有恶意的逃债倾向。二是没有能力履约,比如企业经营不善导致发的债券或是借的贷款难以偿还,这也造成了现实的违约。不能按时履约,就无信用可言,因此有效的信用监管制度是信用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根据信用的定义以及信用的三大特点,可以总结出信用的本质是:利用“过去的记录”来监控“未来的偿付”。这一本质涉及“历史”和“未来”两个概念,而历史并不等同于未来,因此仅简单将两大概念联系在一起,在逻辑上有内在的脆弱性,难以维系,容易诱使违约的发生,因此“过去的记录”本身并不一定能有效监控“未来的偿付”,这就导致了信用“无以为信”的悖论。即信用必然产生期限错配,而期限错配可能导致信用失败。据估计,我国每年因信用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约6000亿元,无效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为10%一20%。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一0.5%,而我国高达5%以上,这些都是信用内在脆弱性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 王一鸣,任秋潇.信用悖论及其破解的理论分析与检验[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7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信用悖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