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2个条目

云雀汽车公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云雀汽车)
云雀汽车公司(Yunque)
云雀汽车公司(Yunque)

目录

云雀汽车公司简介

  贵州云雀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于96年7月24日成立,注册资金3亿元人民币,是国家批准的八个轿车生产基地之一。公司现有职工1100多人,其中各类工程技术人员190多人。公司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已建成冲压,悍装,涂装及发动机五条生产线,可达年产五万辆整车的综合生产能力。公司主导产品是云雀GHK7060微型轿车,云雀276Q发动机是引进日本全套技术及生产线生产的,0.544升排量功率达22千瓦,百公里油耗小于4升,在我国目前引进的小排量发动机中属先进水平。

  云雀的开发理念和宗旨是让人们拥有一台理想的经济、美观、活泼、极富动感的微型轿车。该车通过采用日本原装SUBARU四缸 EMPi(多电点喷)发动机和对内装及外观进行各种改良,无论是在发动机的动力性、加速性、安静性、稳定性、燃油经济性以及车辆的美观性、舒适性上都有诱人的表现。新型云雀是一台年轻化的、动感化的适用于任何人士的新型微型轿车。

云鹤历史发展

  云雀诞生的地方在中国贵州,这里地处高原,是一个农业大省,经济欠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整体偏低,20世纪80年代,贵州全省没有重工业,当时的省委省政府很想通过上马大型工业项目来提高全省的经济收入。而当时小云雀的老祖母――贵航集团的前身即生产空军主力歼七喷气式超音速战斗机的三线军工厂因为国家军转民的政策影响,正面临着二次创业的难题。他们多次与原航空航天工业部(现为航空航天工业总公司)联系,最终争取到了轿车项目,从而解决了解决三线厂“军转民”难题。1988年,轿车项目被提上议题,当时企业内部在上不上轿车的问题上出现了很大的分歧,最后的结果是“上马派”占据了上风,在一部分领导被调离的情况下,云雀汽车项目得以顺利开展。

  贵航集团选定了地处群山环绕的贵州省安顺市作为汽车总装厂,该地距离贵阳市约两个小时路程,原本是国家三线工程之一,代号011基地,是贵州航空集团主要生产基地,著名的双阳飞机制造厂也坐落与此,他们通过对飞机场进行改造,建成了大规模的汽车专用厂房,附近的飞机场也成为日后的汽车测试跑道。1989年贵州云雀引进日本富士重工轿车生产技术,并合作开发“贵航”牌微型轿车,随后“贵航”改名为“云雀”,1992年,富士重工的REX被引进到贵航云雀。

  同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制定了了“三大(一汽、二汽和上汽)、三小(天汽、北汽和广州标致)、两微(贵州云雀和长安奥拓)”的轿车产业格局,并规定除此之外的企业产品不得上目录,这个特殊时代的特殊政策为小小云雀的诞生建造了安居的暖巢。

  再谈谈与贵航合作的富士重工。该企业前身也是飞机制造企业,以生产民用飞机为主,1958年开始生产微型轿车Subaru 360,从此踏入汽车生产业。富士重工以微型轿车作为切入点,这个策略在当时日本经济复苏阶段显得非常到位,富士也凭借此项目与铃木一起成为日本微车领域的强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富士重工除了生产畅销的Pleo、Vivio微车外,还开发出先进的水平对置发动机、恒时四轮驱动系统等,并与1995年夺得世界越野拉力锦标赛车队和车手冠军。

  贵航集团与富士重工的合作是从技术引进开始的。1992年,富士重工的REX被引进到贵航云雀——值得一提的是,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富士重工的日本主要竞争对手铃木公司将ALTO(奥拓)车引进中国,交由长安汽车进行生产。可以说,富士重工当时对REX这款车是很有信心的。因为作为同类产品,在日本市场上REX和奥拓的销售比例为10:2。然而最终结果却出乎富士重工的意料,8年来,在贵州云雀的经营下,云雀与奥拓历年销售的平均比例居然是1:30。在第一个回合的交手中,以云雀的全面惨败告一段落。为何会出现如此败局?下面我们从各个层面进行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对比一下早期云雀和奥拓两款车的相关规格和参数,看看在静态的相互较量的其结果会如何:

  *奥拓:长宽高分别为:3300x1405x1440mm,轴距2175mm,前后轮距1215/1200mm;三缸水冷置顶凸轮轴发动机,排量 796ml,最大功率25.4KW/5500R/MIN,最大扭矩35NM/3000R/MIN,前轮驱动配四档手动变速器;悬挂系统为:前麦花臣式独立悬挂,后为螺旋弹簧三杆式非独立悬挂;前盘后鼓液压真空助力刹车,最小转弯半径4.4m。

  *云雀:长宽高分别为:3365x1420x1350mm,轴距2255mm,前后轮距1220/1220mm;两缸水冷置顶凸轮轴发动机,排量544ml,最大功率21.8KW/5500R/MIN,最大扭矩24.5NM/4000R/MIN,前轮驱动配四档手动变速器;悬挂系统为:前麦花臣式独立悬挂,后为斜摆臂充气减震式独立悬挂;前盘后鼓液压真空助力刹车,最小转弯半径4.8m。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两款车外观尺度很接近,云雀的突出卖点是车身刚性不错,安全性占优,同时云雀有良好的悬挂系统,四轮独立悬挂配合更长的轴距和轮距,有较好的弯路抗倾和急转弯方向回避危险的性能,在极限状态下操控稳定性优于奥拓。但是小云雀缺点却很明显,首先是外观小气,云雀车身尺度稍大,在视觉上却觉得偏小,这个与云雀后风挡的倾斜设计有关,这同时造成了内厢偏小,实用性受到影响;云雀的部分地方感觉不如奥拓精细,如灯具与灯框之间比较碍眼。内饰方面,云雀的相关部件也嫌粗糙,而奥拓车整体做工较好,仪表台、排挡杆、门饰、座椅等等都有大厂家的风范。行驶过程中,奥拓796ml排量的发动机优势明显,在加速、最高时速都比云雀优秀,行驶中发动机声音也不大,奥拓最高时速达到125km/h,云雀两缸544ml的发动机有点小马拉大车的感觉,因为发动机转速偏高,从起步阶段开始就有声浪的传出,有几分跑车味道,却没有跑车的速度。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云雀的早期产品并不占优势,相反,奥拓却凭借其精细的制作和优良的性能轻松胜出。这也许是云雀从起步阶段就开始受挫的首要因素。

  其次,体制的僵化是云雀受创的根本原因。也许是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大型国有企业,贵航集团的部分管理者对市场反映几乎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其最为经典的例子就是:1992年当云雀首批100辆轿车下线后,贵阳市出租车管理处的一位处长找到厂方负责人,要求购买云雀车以投入贵阳市出租车市场。而令人不解的是,云雀当时的负责人居然生硬地拒绝了管理处的好意,理由是这最先下线的100辆车要先满足集团和企业内部的需要。贵阳市出租车管理部门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意图明显,就是运用一定的经济和行政手段在企业初创时期给予一定的扶植。当这种好意在云雀初创时期被拒绝以后,从此,贵州省针对云雀的政策倾斜大门关闭。此后,在贵州省除了安顺市出租车的车型选用云雀以外,云雀在其它城市已全线败退。而与此同时,云雀的竞争对手奥拓也轻易地进入了贵阳市,一度一统贵阳的出租车市场。看到自己家门口满地跑着奥托车,真的不知道贵航集团的管理者心中是何种滋味!

  再次,富士公司对华的策略也是失去市场的重要因素。从1992年富士重工开始向贵航集团提供技术,到1998年双方正式合资,贵航集团始终扮演着零配件组装厂的角色,对于这个一款简单的微型车,富士重工不但牢牢地把握着核心技术,连提供汽车部件的总体数量也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而贵航也一直进行着机械式地组装,还要为此付支付巨额地技术转让费用。云雀出生数年,依然是一只正宗的东洋小鸟,国产化率几乎为零,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第四,管理层错误的市场运作给重创的小云雀伤口上洒了一把椒盐。在饱受市场煎熬的情况下,贵航集团的管理者决定采取减少产品成本,降低云雀价格来迎取市场的战略,这个战略本来并不是失误,但是当时云雀一直通过CKD方式进行生产,即使微小的零部件,贵航也不具备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他们提出了全面国产化的思路,刹那间,在贵航集团总装厂附近星罗棋布地建立起各种汽车零配件生产厂,安顺几乎成为一个微型汽车配件城。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生产出来的产品达不到市场的要求,有的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严重损害了小云雀皮实、稳定的良好口碑,也对日后云雀的再度折翅埋下了伏笔。

  从1992年到1998年,没有合资前的云雀公司净亏损在7亿元人民币以上。走合资的道路,成了当时云雀唯一的选择,而合资的最理想的伙伴,就是一直对贵航提供技术支持的富士重工。

  20世纪末的中国,正面临着加入WTO的关口,这是即将全面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富士重工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此时国内微车领域的竞争相当激烈,1998年中国微车年销量已经达到14余万辆,较1992年增加10万辆。国内市场中,除了老对手奥拓外,一大批新手也开始虎视眈眈。而贵州云雀从出生到此时,几乎没有什么成长,依然是一只营养极度缺乏奄奄一息的不死鸟。但是富士重工在权衡利弊,考虑再三的情况下,还是决定用合资的模式开始中国市场的全面挖掘。为了规避风险,尽量减小损失,精明的日本人采取了拉郎配的方式,它拉来了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和新加坡的陈唱公司共同进入。其中新加坡的这家投资公司与富士重工关系甚为密切,它总是在富士重工的境外合作项目里持有股份以求共同进退。1998年3月,中日合资的贵航云雀有限公司成立了。

  这次合作,各方共同投资资金为4.5亿元人民币,这个数额虽然不算很大,但是建造一家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微型汽车生产厂来说,应该是够用的。双方都满怀信心,希望用优质的产品打入中国市场。为了挑战奥拓在微车领域的霸主地位,云雀放弃了陈旧的EK23型两缸发动机,转而采用当时仍在富士重工Vivio上使用的EN07型四缸电喷发动机,同时对外观进行了全面改进,推出了号称“风之翼”的WOW,而此时的奥拓公司也依靠都市贝贝抢占市场,下面我们再次用对比分析,看看两款车在第二轮对阵中的情况如何:

  *都市贝贝:直列三缸电喷SOHC发动机,排量796ml,最大功率26.5KW/5500R/MIN,最大扭矩60.5NM/3000R/MIN,0-100km/h加速度为22秒,最高时速120km/h;

  *云雀WOW:直列四缸电喷SOHC,排量658ml,最大功率29.4KW/5800R/MIN,最大扭矩48.8NM/3600R/MIN,0-100km/h加速度为19秒,最高时速135km/h。

  从这一轮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新款的云雀虽然发动机排量偏小,但是其功率反而高出2.9KW,这一点功率对于微车来说举足轻重,表现为云雀拥有更为优秀的加速度和更高的时速。不但如此,云雀发动机运行起来,其平顺性和噪音指标都较奥拓优秀,尾气排放可以轻松达到欧II,而此时的都市贝贝却还是欧I。在底盘方面,云雀依然是强项,整体感和操作性都有不俗表现。都市贝贝的亮点在于视觉,它的座椅选材用料、仪表、中控造型都胜过云雀,而所谓新款的云雀,依然采用老式的冷暖分立结构的空调系统,不但难看,而且影响了降温效果。

  根据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新款的云雀WOW在整体性能上已经全面超过了都市贝贝,但是其还有很多地方应该进一步进行美化,包括对内饰以及部分设计进行革命性的改进。而都市贝贝正是投取了消费者的喜好,它着力用乘坐舒适、做工精良也吸引大家,毕竟,车子的性能是需要长时间的考验,而汽车的美观却是一目了然的。同时,长安还推出多个款式可供选择,其中一款加装了电动车窗、中控锁、大包围的快乐王子吸引了众多的眼球,也让云雀更加相形见拙。

  既然云雀整体性能占优,为何在第二回合的交手中又一次失败呢?此中原因更为复杂。

  其一:产品型号单一,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用一款数十年不变化的车型来投放市场,其结果应该可想而知!而其对手长安公司在推出各个款式奥拓的基础上,还有羚羊来满足微型轿车的三厢车市场。

  其二:新云雀的广告宣传力度很弱,这也是小鸟儿二度折翅的重要原因。厂家除了在其销售网点进行一些宣传外,整体广告投入费用很低,这也就是至今很多人对新云雀的认识依然是:体弱多病,起步无力,拥有一颗摩托车心脏的老鸟儿对新云雀风之翼一无所知。

  其三:缺乏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富士对于新款云雀控制很严格,限制了零配件的配套厂家生产,其主要部件必须从外地采购,这种做法的唯一优点是保证了配件的质量,太多的缺点不胜枚举:没有充足的配件提供,汽车维修不能及时到位,最终影响了消费者的购车心态,从而威胁了新云雀的整体销量。

  其四:管理方面的协调性太差。在整个合资过程中,富士重工几乎独揽大全,错误估计市场,同时对合资的中方进行层层限制,即使贵航公司向富士重工购买的零件被要求现款交易。而中方在管理过程中,计划体制下残余的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作作风也很普遍,这样的管理方式是云雀陷入僵局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五:合作各方矛盾层层。富士重工对于巨额投资的云雀项目,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进行经营和整顿,但是收效甚微,在云雀市场渐趋低迷的时候,合作的中日双方开始矛盾不断,并愈演愈烈,双方矛盾的焦点在于是否引进新车型的问题。富士重工认为应该把现有车型的市场做强做大,然后在资本有充足积累的情况下再考虑引进新的车型。而中方认为目前的车型不适合国内市场需求,应该及时调整战略,用更新更有吸引力的车型来抢占市场。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再回首,应该可以认同中方的观点。

  二度合作的结果是不愉快的。整个2000年,云雀车的销售量只有1470辆,销售网点进一步萎缩,而当初投入的4.5亿元已经全部用完,合作各方谁也不愿意再向这个无底洞扔下一个子。其间合作的一方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对云雀失去信心,退出其所持有的12%股份,被新加坡陈唱公司购进。2001年初,富士重工派驻云雀的销售部长小川洁的离任标志着这次合资以失败告终。2001年2月,上海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傅利国就任贵州云雀销售部部长,全权负责云雀的销售工作。

  事实却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此时的云雀已经不堪重负了:不到1000人的贵州云雀处于一种有半数以上的员工歇岗或半下岗状态,每卖出一辆车公司倒贴1万元。业界推测上汽接手的理由无非是:通用持有富士重工20%股份,而云雀又是富士重工在华的第一个合资项目,通用可能不会坐视不管,而上汽作为与通用合作紧密的企业也不会无动于衷。此时的云雀只有唯一的一张王牌――准生证!这个更象一个烫手的山芋,真的叫人食之不能,弃之可惜!更有说:包括国家经贸委和贵州云雀厂家的人都曾找过春兰,希望春兰对贵航云雀进行兼并重组。作为一个没有巨大债务的中日合资企业,贵州云雀会不会成为春兰集团获得轿车生产牌照的最佳选择?

  2002年初,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宣布将云雀正式以项目承包经营方式授权给贵州新世纪汽车投资公司经营。2003年1月29日,双方正式签署了《云雀轿车项目授权经营协议》,以承包的方式,正式接手了贵航云雀这家由国有企业控股的轿车厂。贵州新世纪汽车投资公司是一家以经营计算机为主的电脑公司,拥有一批汽车行业的专家人才,并且立志要将云雀打造成以微型车为主,另有其他中高档车型的西部轿车基地,他们采取了将云雀各类车型平均降价7000元等多项措施,以期挽回市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资料显示,2003年10月云雀产量为4台,同比下降98%,1到10月产量为1161台,同比下降20%。这个开工10年的企业累计产销不过以万计。在所有微型车市场中,云雀已显出局的危险。看来经营汽车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云雀如果要生存,必须走重组的道路,但是谁愿意接受并继续扶持这只伤痕累累的鸟儿呢?浙江民营企业向汽车行业大举进军让人民看到了一些曙光。2004年2月29日,浙江金华青年集团与云雀的母亲——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贵州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金华青年集团正式入主贵航云雀,全面进入中国轿车产业。该集团旗下拥有的金华尼奥普兰车辆有限公司占有国内高档客车50%的市场份额。这次合作,双方将共同投资达32亿元,建设贵州贵航青年汽车制造项目。这次市场定位是中高级轿车,主要通过技术合作引进从1.6L至2.8L排量的轿车,并将逐步建设占地10000亩的青年汽车城,包括生产国际著名品牌的豪华客车、豪华重型车。看来即使这次合作,小云雀真正获得新生的希望也十分渺茫,金华集团的真实目的,只不过想利用小云雀仅有的一点微薄优势,彻底改头换面,全方位打造自己的品牌。

提示 本条目仅是MBA智库百科云雀汽车公司的介绍。若您需要与云雀汽车公司联系,请访问云雀汽车公司官方网站。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8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云雀汽车公司"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23.189.148.* 在 2008年11月15日 19:46 发表

我叫玉龙,是辽宁开原人。对于云雀我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客观的认识,它那稳定的动力,坚实的钣金,合理的悬挂,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刚才我读了以上的文章,真的深感痛心。就像一个稍不成熟的孩子被人推来用去。其实,这款车真的很适用当前社会。只要外观,内饰作近一步改动例如:做工再细一点,外形稍作改动。它会很好销的。“云雀”这个国内微型轿车的第一品牌,我不希望它“面目全非”。我想让厂商了解它并没有过时,它的卖点就是:原装斯巴鲁机头;超省油;小巧;适用。对于一般的工薪阶层家庭用,做小生意跑 业务的,来回上下班跑通勤得等等它都特适用 。但,由于这款车并没有卖开所以售后维修也是让民众担心的一个问题。也正是因为它没有走量所以我认为这款车的价钱有些高。总之,云雀的血统大家不希望它变,全国那么多人认同它是很不容易的。或许由于广告;观念;合作等等问题使“云雀”没能长足发展,但我还是有愿望贵州云雀和富士重工能再度考虑这款车的问题。我是玉龙,我力侹云雀,希望它终能“飞”遍全国,因为它的朋友们一直拭目以待。

回复评论
222.73.95.* 在 2008年12月29日 14:44 发表

云雀车 ,是知到的都认为是好车,是家用车的方向,有眼光的企业家一定不要放弃。関键是要让老百姓知到云雀车的性能。我想云雀会重新飞起来的。

回复评论
218.13.45.* 在 2009年1月12日 11:28 发表

我台云雀车.在什么地方有配件.点算老板

回复评论
122.159.8.* 在 2009年12月28日 12:31 发表

可怜的一款车,可怜的云雀人.

回复评论
122.159.8.* 在 2009年12月28日 12:34 发表

我在开奥拓呢,不是长安的,是江南的,江南公司也够可怜的,大家看看秦川,改成比亚迪后的销售业绩越来越好.这种思路真的非常好.江南也是不错的一款车,可就是卖不过长安呀.支持江南.希望车型改一下,比铃木的新奥拓还要好,这样就有发展了.

回复评论
222.211.210.* 在 2011年1月29日 11:38 发表

云雀是一款好车我联系厂家继续生产。我们四川就有很多这车。

回复评论
119.134.73.* 在 2011年4月6日 13:53 发表

我也有一台云雀!可惜呀!零件难找呀!广东省茂名

回复评论
111.179.38.* 在 2011年10月30日 18:33 发表

朱柏山的项目 产业杀手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