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云产业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云计算产业)

云产业(Cloud Industry)

目录

什么是云产业

  云产业是指基于云计算应用模式的产业平台服务。在云平台上,所有的产业园区,策划服务商,产业制造商,行业协会,管理机构,行业媒体,法律结构等都集中云整合成资源池,各个资源相互展示和互动,按需交流,达成意向,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云产业的类型[1]

  云产业可以根据服务内容分为三类: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简称Paas)、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简称Saas)和设备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简称Iaas)三种类型,还可以根据用户性质分为公有云(Public Cloud)、私有云(Private Cloud)、社团云(Community Cloud)和混合云(Hybrid Cloud)。如图1所示,云产业中的基本当事人包括三类利益相关者:用户(包括个人和企业)、云服务企业和政府,另外,为满足政府对云服务企业隐私政策的有效监管,第三方审计机构(Third Party Auditing)是第四类利益相关者。

  Image:云产业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相互关系示意.png

我国云产业发展现状[2]

  (一)云产业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中国云产业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计世资讯提供了一种包含搜索引擎网络游戏的口径较宽的统计数据,认为2009年云计算应用的市场规模已达403.5亿元,比2008年的315.2亿元增长了28%。另外,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结果,2009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为92.23亿元,比2008年增长26.85%。根据赛迪顾问2012年发布的《中国云产业发展白皮书》,初步估计2012年中国云产业市场规模为606.78亿元,相对于2009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92.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7.4%。由此可可见,中国云产业正处于市场起飞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二)云计算服务模式相对单一

  云计算服务分为硬件层的基础架构云(IaaS)、平台云(Pass)和软件应用云(saas)个层次,从长期来看,在云计算的产值中应该呈现均衡发展的格局。但是,中国目前云产业服务模式比较单一,大多数的云计算服务主要以Pass和SaaS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在IaaS层则主要依赖于技术实力强劲的IBM谷歌国际公司。计世资讯的研究提供了云计算应用的细分市场结构,其中,以软件即服务(SaaS)为代表的云应用服务所占市场比例最大,是目前云计算服务的主要方式。2009年,SaaS在云计算服务中所占比例为87.8%,平台即服务(Paas)所占比例为l1.8%,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所占比例为0.4%。这表明,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与基础服务领域非常薄弱,对国外企业的过度依赖很有可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受制于人。

  (三)云产业布局缺乏统一考虑

  尽管云计算服务在中国尚未真正全面普及,但是国内地方政府对云产业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各地纷纷建立云计算中心,投入相当高,动辄是几千万或者是上亿元;初步统计,中国正有超过20个城市将云计算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例如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很多省市都结合自身特色,推出了各自的云计算发展战略。这种一哄而上的云产业发展局面已经严重偏离了云计算的本质。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云计算中心吗?这些云计算中心真的能够高效地为我们提供服务吗?大多数的云计算中心建设项目不但未能对已经过剩的计算资源进行整合和高效利用,反而演化成为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从而造成更大规模的IT资源浪费。

  因此,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来发展云产业,需要从国家层面上统筹协调、统一考虑,参考各地实际需求来布局,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四)公有云难以“落地”

  公有云是云计算服务的一种形式,在美国和世界很多地区已经大范同普及,对政府、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然而公有云在中国一直难以“落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客户接受程度。根据埃森哲公司对100多位IT高级管理人员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已开始探索使用云计算,但在态度方面依然谨慎,目前更倾向于创建私有云,而不是使用公有云服务,只有不到20%的受访企业在使用公有云服务,构建和运行私有云平台的比例要更高,愿意把核心应用委托给云服务商的用户极少。另一方面,则是发展环境不成熟。机房基础设施、网络环境以及政策管制等都是公有云发展的绊脚石,国际上成熟的云服务比如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Raekspaee等移植到中国困难重重;国内土生土长的阿里云和盛大云等,不仅面临政策上的限制,也面临很多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

我国云产业发展的建议

  1、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出发,降低云产业电力、网络带宽成本;把脉市场规律,合理规划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统一我国云计算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包括以技术概念、参考模型为代表的基础标准以海量数据管理、浏览交互为代表的云计算关键技术及产品标准;以云服务模式质量评价、云治理规范为代表的服务运营资源管理标准;以云平台安全防护、云平台信息安全监管、安全审计为代表的信息安全标准。

  3、构建云产业的创新激励机制,调动企业积极性,强化产业化运用:利用财政政策加大对企业研发的支持比例;引导金融机构向云产业倾斜,帮助融资;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减免或补贴;人才发明在户口、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出台针对性支持政策。

  4、政府带头示范应用云产业化成果,开展数据公开工作。支持“产学研”联盟云计算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技术创新:在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建设、行业技术沟通交流、等方面做出努力。

  5、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加快数据隐私领域立法,加大云安全保护:加强法制宣传,加大司法保护,在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做出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锐.云产业发展与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平衡机制研究——基于成本-收益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3
  2. 蔡鹏飞.中国云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7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Tracy,寒曦,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云产业"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