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1个条目

身份焦慮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身份焦慮(status anxiety)

目錄

什麼是身份焦慮

  身份焦慮由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在《身份的焦慮》一書中提出,是指擔憂我們處在無法與社會設定的成功典範保持一致的危險之中,害怕被奪去尊嚴和尊重,這種擔憂的破壞力足以摧毀我們生活的鬆緊度;以及擔憂我們當下所處的社會等級過於平庸,或者會墮至更低的等級。

  通俗來說,就是害怕自己不夠好,害怕自己比別人差,害怕自己被時代、被社會所拋棄。

為什麼會產生身份焦慮

  德波頓將焦慮的起因歸類為以下幾種:

  1、渴求身份

  被他人註意、被他人關懷,得到他人的同情、贊美和支持,這就是我們想要從一切行為中得到的價值。他人對我們的關註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原因便在於人類對自身價值的判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不確定性——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人對於我們的看法。我們的自我感覺和自我認同完全受制於周圍的人對我們的評價。我們的“自我”或自我形象就像一隻漏氣的氣球,需要不斷充入他人的愛戴才能保持形狀,而他人對我們的忽略則會輕而易舉地把它扎破。我們通常會對自己的地位產生焦慮。因為我們的地位決定了我們可能贏得多少世人的愛,而世人對我們的關愛又是我們看重還是看輕自己的關鍵。

  比如:我們講一個笑話,如果周圍的人都哈哈大笑,我們就會對自己幽默搞笑的能力產生自信;我們進入到一個環境裡面,大家都不屑與我們交談,這時就會對自己產生懷疑。

  2、勢利傾向

  每一個成年人,都必須在這滿是勢利鬼和冰冷面孔的世間爭取一個位置,這些人的影響是使我們產生身份 焦慮的關鍵所在。勢利者包括一切過分強調一定價值觀念的人。他們最明顯的特征其實並非是簡單的社會歧視,而是在社會地位和人的價值之間完全畫上等號。與勢利者相處,會使我們感到我們身份之外的自我如此渺小,哪怕我們具有所羅門的智慧也根本無力改變勢利者對我們的歧視。而正是人類這種由於渴求尊嚴而受挫,並深感恐懼的情緒導致了整個社會的群體性的勢利病徵。在勢利社會裡,如果一個身份低賤的人所遭受的痛苦,在物質層面上表現為貧困的話,那麼被人忽略、受人白眼則是他們在精神層面上遭受的痛苦。

  3、過度期望

  要想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失敗者”, 我們必須期待更多的東西。而這種期待的判斷,必須有一個參照群體----那些我們認為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只有當我們所擁有的同兒時的朋友、現在的同事、我們看作朋友的人,以及在公眾領域與我們身份相當的人一樣多,甚至還要多一些時,我們才會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如果我們有一個融樂的家庭,一份舒適的工作,但我們在一次同學聚會上發現一些老同學(再也沒有任何群體比舊時的同學更堪為比照群體了)住的房子比我們大,工作更優裕,我們回家後反倒更容易生髮強烈的不幸感。

  就像我們每天都會經驗到許多不平等的對待,但我們並不會因此而妒恨每一個比我們優越的人,這就是嫉妒的特別之處。有些人的生活勝過我們千倍萬倍,但我們能心安無事;而另一些人一丁點的成功卻能讓我們耿耿於懷,寢食不安。我們妒嫉的只是和我們處在同一層次的人,即我們的比照群體。世上最難忍受的大概就是我們最親近的朋友比我們成功。

  4、精英崇拜

  人們開始傾向於認同這樣的觀念,即人的才識往往能影響或決定他在社會上的地位,這種認同反過來賦予了金錢一種新的道德涵義。在精英社會裡,財富成為一個人良好秉性的象徵:富人不僅富有,而且就是比別人優秀。於是,身份同德行相關,富人才是對社會有用的人,窮人是有罪的,墮落的,他們窮是因為他們蠢。

  誠如社會達爾文主義者認為,一個社會的資源,即金錢、工作和榮譽都相當有限;要獲取這些資源,就必須有一番爭鬥。在叢林社會裡,只尊重那些能夠適應社會的人,而對社會弱勢階層悲慘的境遇,無人自疚。在精英崇拜的社會裡,貧窮不只是一種痛苦,更是一種羞辱。

  5、制約因素

  焦慮是當代欲望的伴隨產物,為了獲取社會身份的奮鬥有一個明顯的特征,那就是不確定性。在等級社會裡要穩妥地獲得或持有一個自己渴望的位置決非易事。我們憂慮於被同事或者競爭者打敗,受變幻無常的才能和運氣的制約,還有全球經濟發展規律的影響。持續的焦慮來自於需求的滿足的不穩定性,來自於雇主的裁員、同事之間的競爭以及經濟環境的現實威脅所做出的真實反應。在我們的需求和世界不確定條件之間,產生了一種不平衡,而這種不確定性構成了我們身份焦慮的關鍵原因。

如何應對身份焦慮

  1、學習哲學

  哲學家們普遍是不在意他人的看法的,他們更加專註於自我修養,所以哲學家往往會比普通人更加淡定。在哲學家眼中,我們普通人往往會處於自虐的狀態之中,我們經常會在還沒有搞清楚他人的觀點到底是不是值得我們關註之前,就盲目的尋求別人的贊揚。經常在跟一個人還不熟悉的時候,潛意識里就希望在這個人能夠認可我、喜歡我。多讀哲學,我們就能夠學會判斷某個人對我們的認知到底值不值得去重視。學習哲學能夠使我們對世界、對人性看得更加透徹,從而提升自己的判斷水準。

  2、多讀藝術作品

  藝術作品中通常都會有一個聲音去譴責我們當代社會存在的弊端,或者教育大家如何去發現美麗,從而幫助我們減輕痛苦。藝術作品能夠通過有感染力的聲音、畫面等東西,在不知不覺中默默地向我們展現我們現在的社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同時揭示我們自己的生活狀態,幫助我們更加正確地看待這個世界。

  以小說為例:很多經典小說中往往有對於標準社會等級的批判、質疑和攻擊。往往會摒棄以財富和血統來判斷一個人的標準,而是用道德來評判一個人品質的優劣,比如我們都熟知的《簡愛》。通過呈現那些被我們遺忘了的人群的生活,在思想層面對主導地位的等級觀念起到一個抵制的作用。此外,作者阿蘭德波頓還提到了悲劇作品的例子,悲劇藝術往往會引導我們去探尋失敗的根源,我們對於實際情況瞭解的越多,就更容易去理解他人,原諒他人。悲劇作品還會引導我們去思考我們自己會不會和這個悲劇人物有同樣的後果,對世人起到警醒作用。

  3、學習政治

  從公元前到現在,每一個階段,人們的理想標準都是在不斷變化的。這是由政治背景和政治框架所決定的。例如:古希臘社會,人們覺得武士是理想的身份標準,後來,人們覺得紳士是理想的身份標準,而現在社會,人們又覺得富人才是理想的身份標準。通過對政治的學習,我們可以對某種意識形態的起因和影響因素有一個清晰的、根本的把握。只有瞭解了造成某種社會問題的根本原因,才能更好地去面對和處理它所帶來的後果,才不會輕易使自己變得沮喪和迷惑。

  4、信仰宗教

  宗教信仰可以教會人們如何去看待死亡,使人們明白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什麼才是最有意義的東西。

  除了對自己的死亡進行學習和思考之外,還可以通過思考別人的死亡來擺脫身份的焦慮。當我們知道那些取得偉大成就的人最終也會歸為塵土的時候,很多現實的瑣碎和焦慮頓時就會釋然了。

  宗教也會引導我們去看待事物的起源,提醒我們任何事物終將都會消失。跟永恆相比,我們的生命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我們永遠不可能去跟時間做對抗,即便成功了,也是只享受著一時的成功,最終這一切都會退回原點或者消失殆盡。

  宗教還會引導我們回歸自然,巨集大的自然景觀是一種無限空間的代表,當和這種無限空間相比的時候,我們短暫的生命是如此渺小。很多身處大自然當中的時候,心情就會變得非常的平靜。此時我們在社會等級之中的渺小感就隨風吹散。

  5、生活方式

  在書中作者以波希米亞人的生活態度做例子,其實跟現在流行的極簡主義、斷舍離是異曲同工的。

  關於波西米亞,作者是這樣說的:

  19世紀初,有一群特立獨行的人在西歐和美國開始引人註目。他們衣著朴素,生活在比較便宜的城區里;他們博覽群書,似乎並不在乎金錢;他們中的多數人性情憂郁;他們投身於藝術和感情,而非商業和物質上的收益;他們有時候在性生活方面不符合傳統規則;他們中的有些女士留著短髮,而此時短髮尚未成為時尚一一人們稱他們為“ 波希米亞人”。

  波希米亞對於當時的社會來說其實是一種新興流派,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能夠體悟世界,能夠以一種觀察者或創造者的身份去觀察註釋情感最根本的問題。在當時崇尚金錢的社會,“波希米亞”是尋求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定義了一種“亞文化”。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33,Tracy.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身份焦慮"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M id 35171c4d8c7f8a5d095f2b7a8c1966e8 (討論 | 貢獻) 在 2023年1月26日 21:58 · 浙江 發表

有身份焦慮可能是自己不夠自信,比如一個人遇見高官真沒必要恭恭敬敬,反而與其適當對峙更容易建立關係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