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7个条目

空間近鄰效應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空間近鄰效應

  空間近鄰效應就是指區域內各種經濟活動之間或各區域之間的空間位置關係對其相互聯繫所產生的影響。

空間近鄰效應的變化規律

  空間近鄰效應遵守距離衰減原理,隨著空間距離的增大呈現減小的變化趨勢。

  只要能夠基本滿足所必需的技術要求、經濟效益,各種經濟活動都傾向於就近組織資源、要素,也就容易與空間上近鄰的相關經濟活動或區域發生聯繫。而且,隨著空間距離的增大,各種經濟活動採取行動的可能性及產生的影響都將相應地減小。

空間近鄰作用產生的條件[1]

  互補性:即兩個區域間對對方的產品服務需求才能實現兩地的相互作用過程。供需關係越旺盛,作用力越強。

  中介機會:即當貨物在兩區域間輸送時,出現了第三地的需求或生產,所以兩區域之間的互相作用之一是由第三地替代。

  可達性:與距離有關,如果距離過大,即便存在著互補性,也會影響互補作用的發生。可達性受四個方面因素的制約:一是空間距離和運輸時間;二是被傳輸客體的可運輸性,受到經濟支付能力、時間、心理等方面的限制,各種商品、人口、技術等的經濟運距是不相同的,即可運輸性存在較大的差異;三是區域間是否存在政治、行政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障礙;四是區域之間的交通聯繫。

空間近鄰效應的產生原因[1]

  第一,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有節約社會勞動的內在要求,所以,在可能的前提下,就傾向於按照就近原則組織相關的資源和要素去進行生產和經營

  第二,由於空間感知能力的限制,各種經濟活動在進行發展決策時能夠獲取的決策信息常常以周圍地區居多,因此,為了降低決策風險,他們大多傾向於在周圍地區採取行動,謀求發展。

  第三,決策慣性的影響:雖然現代交通條件已經突破距離的約束,能夠去更遠的區域謀求發展,但是受長期形成的經濟與社會聯繫的影響,他們在同等條件下選擇發展地域時仍將以周圍地區為主。

  總之,只要能夠基本滿足所必需的技術要求、經濟效益,各種經濟活動都傾向於就進組織資源、要素,也就容易與空間上近鄰的相關經濟活動或區域發生聯繫。

空間近鄰效應對區域空間結構形成發展的影響[1]

  第一,促使區域經濟活動就近擴張。

  第二,影響各種經濟活動的競爭

  第三,影響各種活動發展上的分工與協作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空間近鄰效應"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