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7个条目

港城關係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港城關係

  港城關係就是港口城市與其轄區內港口之間的相互需求、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關係。港城關係的性質、規模、範圍、特點處於動態變化之中,在政府市場的共同作用下,港城關係不斷調整,以適應港口城市及所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

  港城關係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經濟關係、地理關係、管治關係與文化關係(王輯憲,2010)。經濟關係是指港口與城市為實現各自的經濟利益而結成的關係;地理關係是指港口與城區的空間佈局關係;管治關係主要指港口城市對港口主體及其經濟活動的管轄及管理關係;文化關係是指港口文化與城市文化的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碰撞、共同成長的關係。

港城關係演變的主要特點[1]

  在不同時空,港城關係呈現不同的演變規律與特點,總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相容性

  港城關係的相容性體現在港口與城市相互需求、相互作用和共生共榮等方面:城市需要港口提供便捷的客運或貨運服務港口需要城市提供貨源、基礎設施及各種人才與技術支持港口經濟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港口作為城市的核心資源比較優勢,是帶動城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因素;港口發展與城市發展互為因果、相互促進,推動港口城市規模擴張與功能完善;港城同處一個地理區域,有助於共用基礎設施(如交通、水、電、氣、教育、居住等);港口文化與城市文化相互滲透與融合,生長出獨具特色的港口城市文化。

  港城關係相容的深層原因在於,港口作為物流的重要樞紐,是城市產業發展的重要依托,城市利用港口便利,吸引各種要素的集聚,進而提升城市對周邊地區的輻射能力。

  (二)衝突性

  儘管港城關係總體來說是互動包容的,但也不能忽視港城關係之間相互衝突、相互制約的一面,尤其是在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衝突性有可能變為主導。港城關係的衝突性體現在:港口與城市共同競爭有限的土地、岸線、水與能源自然資源;港口運營所帶來的污水、粉塵、廢氣、雜訊、交通擁堵等會影響到城市的人居環境;來港船舶在港口水域排出的壓載水及運輸的貨物會帶來外來物種的入侵問題:破壞生態環境、威脅居民健康和危害經濟發展(劉翠蓮,2009);地理關係緊張。隨著港口城市的擴張,原先作為港口的濱水岸線成為城市的中心區及重要的景觀資源,迫使港口不斷外遷;城市發展到以服務經濟為主體的階段之後,港城經濟關係進一步弱化,城市對港口的依賴性降低。港城關係衝突性的深層原因在於,港口與城市所追求的目標有差異。港口追求其經濟腹地而非所在城市物流價值的最大化,城市也追求經濟效益,但更強調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港口與城市在目標追求上的不同,導致這兩個活動中心在工程設施建設和功能兼容上發生衝突(許長新,2004)。

  (三)複雜性

  港城關係的複雜性表現在,對於不同的港口城市,港城之間的經濟關係有大有小;地理關係有遠有近;管治關係有寬有松;文化關係有深有淺。

  1港城關係的強度與港口類型有關。根據港口、所在城市與內陸腹地的關係,可將港口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貨物中轉型港口。該類型港口運輸的貨物主要不是來自所在城市,港口的經濟貢獻主要局限於港口產業本身。比如秦皇島是一個能源(煤與石油)中轉港口,但其本身不生產能源,也不加工能源(王輯憲,2010)。

  第二,臨港加工型港口。該類港口與所在城市關係密切,城市的臨港產業為港口提供了主要貨源。

  第三,混合型港口。港口貨源既來源於城市本身的加工製造業,也有很大部分來自內陸腹地或水水中轉。該類港口與所在城市的關係較為密切。

  此外,港口貨物類型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港城關係的重要性。有些港口因承擔部分重要戰略物資運輸而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洋山港承擔50%左右上海市居民天然氣運輸;廣州港承擔了廣東省60%煤炭、40%油品和30%糧食的中轉任務。

  2.港城關係的演變趨勢具有多變性。港城關係的演變趨勢不是簡單的“港興城興、港衰城衰”,而是具有多種可能性。總結港口城市發展與興衰的歷史,可以歸納出四種演變趨勢模式(高宗祺、昌敦虎、葉文虎,2010):

  模式一:港興城興。港口城市充分利用港口優勢,積極發展加工製造業和各種服務業,製造業與服務業的發展反過來又強化港口的軟硬體條件,進而實現港城互動協調發展。香港是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

  模式二:港興城衰。當港口產業成為城市主導產業,形成港口城市對港口產業的過度依賴,如果城市其他產業沒有發展起來,或者由於片面追求港口發展,人居環境惡化,城市很可能因缺乏吸引力而衰落。法國的勒哈佛市屬於這一模式。

  模式三:港衰城興。港口一度在城市發展的早期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後來被更有優勢的其他港口所取代,但是港R城市依托第三產業如航運服務、物流服務金融服務信息服務等的發展,成功實現城市產業升級和功能轉型。倫敦和紐約屬於這一模式。

  模式四:港城同衰。儘管港口在城市發展的早期發揮過重要作用,但由於城市不適應經濟發展技術進步的新要求,或者未能抓住重要歷史機遇,導致其在國內外分工體系中無法占據有利地位,當港口衰落的同時城市也隨之衰落,比如英國的利物浦。

  港口與城市發展具有各自不同的影響因素,因而結局自然不完全相同。港口發展主要取決於地理位置、自然條件、腹地貨源及城市臨港產業的發展等因素,而港口城市的發展則受制於區位條件、產業結構城市人口科技創新和國家政策等因素。

  (四)階段性

  從港城經濟關係來看,根據城市所處的經濟環境(即農業、工業及服務業在世界經濟中的支配地位),可將港城關係分為四個階段農業經濟時期(工業革命以前)。農產品是主要的貿易對象,毗鄰農產品生產地的港口城市得天獨厚,逐漸發展成為商業與運輸中心,這時的港城關係較為簡單工業經濟前期(工業革命開始至二戰)。在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的推動下,以輕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逐步建立。海外貿易的擴張使港口在工業化前期隨著貨物運輸量的猛增而獲得快速發展,這時港城關係開始走向複雜;工業經濟後期(二戰以後至2O世紀末)。大量臨港重化工業(如鋼鐵、重型機型、石油化工等)的出現,使港城關係發展到歷史頂峰,港口優勢讓許多沿海地區集聚了全球最大的城市群或經濟圈;服務經濟時期(21世紀以後)。第三產業成為城市產業發展的核心,與第二產業嚴重依賴港口的運輸功能不同,第三產業除少部分(如濱海旅游和郵輪服務等)之外,基本上不需要港口活動的參與。

  當然,上述分析只是一般情況,不是所有的港口城市都遵循這樣的港城關係發展規律,比如深圳就是例外。比較而言,工業經濟時期港城關係最為重要,原因在於港口作為物流的重要節點,是實現工業品價值的重要條件。

港城關係的演變進程

  港口的發展與城市發展密切關聯。港口作為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和對外貿易視窗,對城市和周邊區域經濟的發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城市作為港口的載體,在外向型經濟綜合運輸體系等的發展也促進了港口的發展。“建港興城、城以港興;港為城用、港以城興;港城相長、衰榮共濟”,正是港城關係的總結,也是世界範圍內港口城市演變的普遍規律。

港城關係的四階段

  1.港城初始聯繫階段。港口城市處於初級商港型經濟發展階段,城市對港口有很強的依賴性。

  2.港城相互關聯階段。以港口關聯產業和依存產業發展為紐帶,港口與城市在空間形態上相互融合,開始走向一體化,進入港口工業型經濟發展階段。以港口工業形成為標誌,港口城市完成了從簡單服務於港口到積極利用港口的轉變,港口城市不再是被動地受港口驅動而發展,而是通過港城互動實現共同發展。

  3.港城集聚擴散效應階段。隨著不同產業在港口城市的集聚,港口城市的產業體系漸趨完善,進入多元化型經濟發展階段;城市形成了港口經濟以外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但城市的發展仍然以港口為中心,並逐步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

  4.城市自增長效應發展階段。隨著城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多元化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城市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以後,其繼續發展將主要源於自身規模迴圈和累積。

參考文獻

  1. 唐宋元.港城關係演變特點及對港口城市發展的啟示[J].商業時代.2013,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港城關係"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