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泡菜效應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泡菜效應(Kimchi effect),也有叫做鏈狀效應

目錄

什麼是泡菜效應

  泡菜效應: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同樣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後,將它們分開煮,其味道是不一樣的。[1]

  有一句俗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泡菜效應”或“鏈狀效應”,它是指人在成長中的相互影響以及環境對人的影響。揭示了環境對人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這個原理可知,人在不同的環境里,由於長期耳濡目染,其性格氣質素質思維的方式等方面都會有明顯的差別。[2]

泡菜效應的故事

  同一個石頭,不同的價格

  有個年輕人一直在苦苦尋找一種快速成功的方法,但很難。一天,一位智慧的老婆婆拿了一塊石頭,讓年輕人拿去菜市場門口叫賣,結果無人問津。年輕人很無奈地拿著石頭來問老婆婆,說石頭一文不值。老婆婆讓他拿到珠寶店門口去賣,結果有人出價300塊錢。年輕人沒賣,他又拿著石頭再去問老婆婆。老婆婆說明天你再拿到外國人經常出入的文物商店門口去賣。結果一個日本游客願意出價30000塊買這個石頭。年輕人突然醒悟,原來同樣一塊石頭,放在不同的環境產生的價值是不一樣的。

  孟母三遷

  古語中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象地說明瞭客觀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尤其對青少年影響更大,更深刻。因此,人們歷來重視對所處環境的選擇,主張“居必擇鄉,游必就士”。

  大家所熟悉的“孟母擇鄰”的故事,就是一例,孟母為了給孟軻選擇一個適於成長的居住環境,竟三次搬家,由“近墓”之所遷至“市旁”又繼而到“學宮之旁”可見她多麼重視環境的選擇。《顏氏家訓》中說“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默化,自然似之。”就說明瞭小時候在一定的環境生活,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定的品德習慣。我國古代即有“親君子,遠小人”、“交益友、摯友、諍友,莫交損友、佞友、酒肉朋友”之說。

  魯迅先生也說過:“讀書人家的子弟熟悉筆墨,木匠的孩子會玩弄斧鑿,兵家兒早識刀槍……”這些名言,不無道理。假如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即使你的行為不怎麼好,但這些都只是暫時的,因為在你的朋友潛移默化下,不久的將來,你一定也會變得高尚的;假如和許多行為、舉止十分卑鄙的人在一塊,不用說,不過多久,你做事和說話就會和那一幫人相似。這說明環境,它往往能改變人。

  人們不僅註意環境選擇,更註意一定環境中人的交往。《淶水聞記》中記載著宋朝張奎母的事跡。兒子每次請朋友到家做客,她都在窗外悄悄聽著,朋友和兒子談論學問,她設宴招待;如是嘻嘻哈哈,不談正事,就不管飯吃。這個故事說明說明張奎母重視兒子結交人。古人結交朋友中還註意“結交勝己者”,就是結交才德超過自己的人,以便在交往中受到良好的影響,取長補短。但是也有人並不重視結交朋友上的問題,往往近“墨”變“黑”,這方面的事例也是屢見不鮮。

泡菜效應的啟示

  家庭環境方面

  譬如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甚至會決定孩子一生的價值取向,左右孩子對人生觀幸福觀的評判標準。一個在父母的爭吵打罵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他的家庭觀念會很淡薄,對社會對人生的理解也會很偏激,對家庭、對社會缺乏責任感。而在一個溫馨寬鬆的家庭氣氛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對家庭充滿依戀、對社會對人生的理解寬厚而平和,從而有更多的機會走向成功。

  很多父母都認為自己給孩子買了許多課外書籍,而孩子就是不喜歡閱讀,這完全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孰不知這同父母本身有著密切的關係。

  試想,一對父母如果自已從來不讀書,業餘時間都用在了搓麻將、看電視或各種娛樂應酬上,那就不能給孩子起到帶頭作用,口說千次不如自已做一次榜樣。假如每天晚上,父母陪著孩子一起閱讀,一起進入書中美妙的境界,互相交流讀書所悟,長期堅持不懈,父母就不愁自己的孩子不喜歡閱讀了。

  一個人出生於什麼樣的家庭無法選擇,但爭取怎樣的生存環境和發展卻是可以選擇或奮鬥的。

  學校管理方面

  學校要重視校園硬環境和軟環境的建設,重視通過良好的環境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校園的硬環境主要是指校容校貌,它由校園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樓一臺等建築物構成;校園的軟環境主要是指正確的輿論風氣、和諧的人際關係民主的管理方法、嚴明的校紀校規、獨特的校風校訓等。校園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具有“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為此,學校要努力讓校園的硬環境整潔、優美、有序,讓校園的軟環境充分體現人文精神,蘊含豐富的教育因素,從而給學生詩情畫意、溫馨怡人的感受,發揮對學生啟迪智慧、激發靈感、培育志向的作用。

  教師家長方面

  面對正在成長中的兒童,教師要真誠地熱愛和關心孩子,要時時對他們報以友善、和藹可親的態度,因為教師的態度會成為孩子從鏡子里看到的態度,會激發出孩子成倍友善、和藹可親的態度回應教師,教師友善、和藹可親的態度和兒童回應的態度共同營養雙方的精神、溫暖雙方的心房、保健雙方的心靈。

泡菜效應與教育

  泡菜效應在教育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一個孩子的家庭中,如果父親是一個不三不四的人,往往孩子也會成為他的繼承者,品行不端,舉止粗野,學習落後。學生的鏈狀效應不是單方面的,既表現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互相感染,也在個性、情緒、興趣、能力等方面發生綜合影響。一個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同學之間的相互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超過教師對學生的影響。

  在《西南聯大啟示錄》中,楊振寧先生談起他在西南聯大讀書的情景時感慨地說,當時,在十分艱苦的環境和條件下,同學們依然非常認真地學習,相互熱烈地討論,從同學身上學到的東西,比從老師身上學到的還多。他認為,同學之間的學習討論比上課時師生之間的教學更加深入、細緻,不受時間與地域的影響。討論某個問題,可以從白天討論到晚上,從教室討論到宿舍,甚至睡覺時還爭論不休,拿出著名科學家的著作來印證,逐段逐句地推敲研究,實在是受益匪淺。而同老師的討論時間不會那麼長,也不會那麼細。

  一個學校、一個班級的孩子來自社會的不同層面,不同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不盡相同。比如,在孩子“順手牽羊”拿人家東西的問題上,就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立場和態度。一些父母認為,孩子的這種行為不對,必須矯正。但也有一些父母則誇孩子聰明、有出息,將來長大了不會吃虧。又比如,孩子在外面打架闖了禍,一些父母會教育自己的孩子,主動向對方賠禮道歉,多找找自身的問題併進行引導。這樣,孩子就知道在外面打架是不對的,再遇到此類事情的時候,就會主動地規避。但也有一些父母則不同,孩子在外面打了架,如果孩子打贏了就表揚,說這孩子將來長大了不會遭人欺負,父母放心,甚至還表揚孩子有陽剛之氣,將來是乾大事的;若孩子打輸了,則要幫孩子討回“公道”,甚至要打回來。

  人對環境的改造是微弱的,而環境對人的影響則是深刻的、巨大的。初中期的孩子正處於人生一個十分重要的過渡期,一方面,他們看問題、想問題和處理問題開始逐漸向理性靠攏;另一方面,這種理性還比較脆弱,也不穩定。因此,在這一時期,隨著孩子的社會生活面擴大,一些不良的觀念和行為,也開始滲入到了孩子的生活之中。“拜把子”、“講哥們義氣”、“夠朋友”、“夠意思”,比吃論穿,相互包庇,成了一些學生對某種行為的特殊贊詞。一旦出現這些情況,就混淆了是非,並會把這些惡俗當成錯誤的思想行為的庇護所。比如,學生打群架,若哪個同學不參加,不大打出手,那是要讓其他玩得好的同學看不起的,甚至還有可能被這個小集體“開除”。

  應用舉例

  有位教師在日常的教育中註重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很重視從學習環境上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如在班級一角放置幾盤盤景。使室內整潔,舒心怡神。教室內保持整潔衛生,窗明几淨。學習環境是一種特殊的生存環境,我在班級佈置上採用了色彩與內容相結合,一踏進班級,紅色的幾個大字“我在乎你”馬上映入眼帘,隨之進入視線的便是黃色的註解:“學校在乎你,老師在乎你,同學在乎你一班在乎你,大家在乎你的成長”吸引學生對班級的熱愛,班級的佈置給“教”與“學”創造一個溫馨的環境。他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使班內形成濃厚學習空氣,創造—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為了搞好學習上的合作,根據自願結合的原則,成立課餘 “學習互助小組”,相互質疑問難,答疑解惑,共同探討。或在優生和後進生之間開展“一幫一,一對一”活動,發揮優生的傳幫帶作用,促進後進生學習上的轉化。這樣,該教師把握住了學生的學習心理,從外在和內在兩個方面給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生活,學生不僅能便好地學習知識,心理上也能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 羅安琪, 周曉雲. 教育管理中的六大效應[J]. 教育科學論壇, 2009(09):52.
  2. 俞婷, 王碧海. 從“泡菜效應”淺談企業文化建設[J]. 中國科技博覽, 2011, 000(038):109-109.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咪小鸭,林巧玲,Yixi,Gaoshan2013,寒曦,Lly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泡菜效應"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