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探究式教學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探究式教學(Inquiry Teaching)

目錄

什麼是探究式教學法

  探究式教學法,又稱發現法、研究法,是指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是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它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事物內部的聯繫,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見,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強。

探究式教學法的提出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最早提出在教學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他認為,科學教育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習大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科學研究的過程或方法。從1950年到1960年,探究作為一種教學方法的合理性變得越來越明確了。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學生學習科學的方法,那麼有什麼學習比通過積極地投入到探究的過程中去更好呢?”這句話對科學教育中的探究性學習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施瓦布認為教師應該用探究的方式展現科學知識,學生應該用探究的方式學習科學內容。

  美國20世紀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和教學改革家傑羅姆·S·布魯納在50年代末創立了發現法,並把它在美國施行,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認為“發現法就是學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學習的方法,通常稱作發現學習,並無高深玄妙之意。”與前人相比,布魯納更註意探究式教學法的理論依據,使之具有科學的基礎。

  施瓦布、杜威等人的研究,包括布魯納和皮亞傑在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影響了從50年代直至70年代早期的課程教材。這些教學材料的一個共同點是使學生參與到做中去而不僅僅是被動地聽講或只是閱讀有關科學的材料,對學習科學的過程比掌握科學知識給予了更多的重視。

探究式教學的缺點

  1、多數比較適合小班教學,在許多大班級實施時難度較大

  2、耗時比較長,在課時比較少的學科實施探究式教學時只能夠選擇性應用

探究式教學法的含義

  要研究探究式教學法,首先要明確什麼是探究。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對探究的定義是:“探究是多層面的活動,包括觀察、提出問題、通過瀏覽書籍和其他信息資源發現什麼是已經知道的結論,制訂調查研究計劃;根據實驗證據對已有的結論作出評價;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釋數據;提出解答、解釋和預測;以及交流結果。探究要求確定假設,進行批判的和邏輯的思考,並且考慮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釋。”

  探索式教學法又稱發現法、研究法,是指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是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它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事物內部的聯繫,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見,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強。學生需要思考怎麼做甚至做什麼,而不是讓學生接受書本上或者教師提供的現成的結論。毋庸置疑,學生對通過這樣的途徑獲得的知識會理解得更透徹,掌握得更牢固。

探究式教學法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自主探究欲望

  探究式教學的載體與核心是問題,學習活動是圍繞問題展開的。探究式教學的出發點是設定需要解答的問題,這是進一步探究的起點。從教學的角度講,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精心考量,提出難度適度、邏輯合理的問題。

  二、開放課堂,發掘自主探究潛能

  在富有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中進行實驗探究。這是教學的關鍵步驟,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擬定合理的研究計劃,選擇恰當的方法。同時,要求教師提供一定的實驗條件或必要的資料,由學生自己動手去實驗或者查閱,來尋求問題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設。這時,教師起到一個組織者的角色,指導、規範學生的探索過程。這個過程可以由單個學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師將學生分組來完成。要註意培養學生尋求合作的團隊精神。經過探究過程,學生要把自己的實驗過程或者查閱的資料進行總結梳理,得出自己的結論和解釋。不同的學生或者團隊可以就同一問題提出不同的解釋或看法。他們要能夠將自己的結論清楚地表達出來,大家共同探討。

  三、適時點撥,誘導探究的方向

  教師為了達到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學生不明白時可適當點撥,誘導探究的方向

  四、課堂上合作探究,訓練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探究教學中,教師是引導者,基本任務是啟發誘導,學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務是通過自己的探究,發現新事物。因此,必須正處理教師的“引”和學生的“探”的關係,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讓學生漫無邊際去探究,也不能過多牽引。

  1、交流自學成果。在課堂上,讓學生交流自學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維相互碰撞,努力撞擊出創造思維的火花。交流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言,也可以讓學生先在四人小組交流,然後派代表在全班彙報 2、合作學習,探究疑難。讓學生對“交流成果”環節中所提出的問題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認識進行討論,在合作學習中大膽質疑解疑。討論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同桌互幫,四人小組研討,全班辯論等,為學生充分表現、合作、競爭搭建舞臺,使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傳授知識和解決問題相結合,單一性思考和求異性思維相結合。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誘導。如:“你認為他說得對嗎?為什麼?”“對他的回答你滿意嗎?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等等,把學生的思維推向高潮。討論中,教師要做到:(1)要密切關註討論的進程和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和引導;(2)要發現多種結論,特別註意和自己備課時不一致的結論,變教案為學案;(3)要充分調動學生討論的積極性,及時發現優點,特別是善於捕捉後進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討論要使學生思維碰撞,閃現思維火花,激發表現欲,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

  五、課後留創新作業,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興趣,課後,教師佈置的作業要改革,努力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1、留因材施教的作業。教師要客觀看待學生身上存在的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留作業應做到因材施教,採用按能力分組、分層、適度佈置作業。如學習了課文後,我設計三個層次的作業(1)自由讀你喜歡的段落,抄寫課後詞語;(2)摘抄並背誦你認為優美的詞語,喜歡畫畫的同學還可以畫一幅山水畫;(3)寫讀後感或請你當一回導游寫一段導游詞。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愛好,選擇其中的一項來完成。這樣,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訓練,既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又提高了學生自覺主動地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2、留課外閱讀的作業。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減輕學生的腦力勞動,最有意義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範圍”。課外閱讀的作業,不但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而且能促進學生積累詞語,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能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3、留寫日記的作業。日記是學生暢談自己喜、怒、哀、樂的廣闊天地,是學生訴說心裡話、觀察社會、評頭論足的陣地,學生在寫日記時覺得有話可寫、樂寫、想寫。留寫日記的作業,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持之以恆,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

  4、留想象的作業。亞里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發現、發明等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善於創造必須善於想象。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捕捉課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華和突出主題的地方,鼓勵學生髮散、變通,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興趣。如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於是,我讓學生在課後充分發揮想像力。

探究式教學教學設計原則

  一、目的性原則

  充分考慮探究內容應達到的目的以及應發揮的作用。在實施過程中,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在親身實踐和實際操作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動手能力,併在實踐與研究過程中體會和學習科學方法。

  二、部分探究與全部探究相結合的原則

  設計探究式教學,就是要創造條件選擇一些合適的內容讓學生完整地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由於探究內容和課堂教學時間、任務的限制,在具體設計探究活動的過程時,要站在整體和全局的高度用系統的觀念進行有意識的設計,逐級推進,系統安排

  三、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是指在整個實踐與研究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註重學生的自我發展和互相啟發。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同時,提高對教師人要求。教師應成為物理探究活動的設計者和活動過程的引導者與組織者。要求教師要努力尋找教育對象與教育內容之間最佳的結合點,研究學生的思維方式和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善於將各種間接經驗轉化為學生生活情景中的直接經驗,並善於使學生將直接經驗與所學的知識結合,力求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

  四、面向全體學生,主動發展的原則

  “發展的主體的主動行為學生的”,“學習是通過學生的主動行為而發生的;學生的學習取決於他自己做了些什麼,而不是教師教了什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要表現為主動構建新知識,積极參与交流與討論,並不斷對自身的學習進行反思,改進學習策略。在教學設計中,確定教學要求時,要註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應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並始終堅定“每個學生都能成功”的信念,充分發揮每一個同學的最大潛能,人從而滿足各種水平學生髮展需要,使教學過程更能滿足其個性發展的需要

  五、與多種教學方式相互補充的原則

  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組織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動,通過探究式教學與其他教學方式的結合進行,使教學具有時效性。

  六、實踐性與創新性的原則

  鼓勵學生在原有知識水平、能力水平的基礎上學習創新。

  七、科學性和教育性的原則

  一個可行的、高質量的創造性教學設計必須以科學性作保障。科學性是指物理探究活動的目標、內容等是科學工作者的,採用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等是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認知規律的。

  教育性原則是指探究活動要有教育意義,寓教育於探究活動之中。科學性和教育性的原則要求探究活動要有明確的方向和教育目的,把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起來。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林巧玲,Mis铭,刘维燎,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探究式教學法"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