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4个条目

心理劇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心理劇

  心理劇(psychodrama):是由精神病理學家莫瑞努(Moreno)1921年提出的,心理劇能幫助參與者,通過音樂、繪畫、游戲等活動熱身,進而在演出中體驗或重新體驗自己的思想、情緒、夢境及人際關係,伴隨劇情的發展,在安全的氛圍中,探索、釋放、覺察和分享內在自我是一種可以使患者的感情得以發泄從而達到治療效果的戲劇。

心理劇的主要特點

  1、強調以“行動”來經驗生命而非談論問題

  心理劇幫助人們在演出時充分地“經驗”與“體會”問題。Moreno始終相信,唯有行動才能幫助個體把不曾察覺的事物喚醒。成長的經驗讓我們害怕與真實的感受對話。身陷成長困擾問題的人們就是因為無法接近、感受自己,生命顯得死板僵化沒有彈性。在心理劇的過程中,個人的肢体和心理會逐漸地開放,恢復生命本來應有的自發性與創造力。經過這樣的體驗,個體更容易觸摸自己真實的感受,並將其以整合的方式表現出來。

  2、強調音樂、美術等多種元素與咨詢技術的整合

  心理劇將音樂、美術、燈光等多種元素整合起來。Moreno不相信語言可以走入心靈的大道,然而,音樂、雕刻、繪畫、啞劇等藝術有著語言所不能及的跨文化的溝通功能。例如,在舞臺設景的階段,導演可嘗試運用音樂,將情境中的聲音、氣味……等信息表達出來。演出過程中也可讓主角敲擊地面以發泄情緒或讓輔角推擠主角造成身體上的壓力。這些具體呈現的方式可以喚回主角在事件發生當時的真實情感,使主角產生強烈的感受。此外,導演也可運用不同的燈光顏色來輔助主角表達情感。如紅色可以協助憤怒的表達;藍色可以用在夢中的場景;綠色可以代表一個花園或森林;在親密的時刻,可以將燈光調暗。所以說心理劇的中的肢体語言、聲音等非語言信息,是一般以口語為主的心理咨詢方式所不具備的。

  3、強調心理劇內容的自發性與原創力

  自發性與創造力是心理劇的核心。Moreno認為人類社會化之後帶來的問題是自發與創作能力被壓抑,使人面對問題時不能創造出適當的反應。他說:“自發性是在當下、現時、當場發生的,它觸發個人對一個新的情境做出適當的反應,或是對一個舊的情境做出新的反應。”自發性是一種能量,也是創造活動的催化劑。只有自發性非常高時,創造力才會出現。心理劇中的一些方法能催化個人恢復天生的自發與創作能力,以自發性的方式創造性地對舊有文化遺產做出新的反應,使個人更具彈性。

  4、強調互動的關係

  Moreno等人認為,人是生命舞臺上的即興演員,角色的演變、創作、擴大、深入都是一種過程。這種過程只能在我們與別人的互動中產生。心理劇所重視的就是這種互動的過程,而不僅僅是內在角色的扮演而已。個人互動關係的模式是由家族中文化傳承而來,個人自我是經由幼年角色學習而來。因此個人的不適行為來自早年角色學習的偏差心理劇治療則提供一種方法使人回到原來重要場景而修補個人與重要他人間的關係。Moreno認為團體中的每位成員互為彼此的治療媒介。只要能夠被團體中的一位曾經有相同故事,但沒有因此被束縛住的成員所瞭解,併在情緒、語言及肢体上被接納,這樣的互動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療愈的經驗。

心理劇的適應症

  1、心理劇可以用於心智失常的兒童、青少年、老人也可用於弱智者、精神病患者和罪犯。

  2、有些心理學家社會工作者也常安排一些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或含有人格問題的劇情,以揭示患者內心世界的秘密。這種辦法特別適合於離婚者、吸毒者、輕生者及違法者。

心理劇的基本要素

  在演出的過程中,心理劇有五種主要工具,或者是說器材,是跟其他團體方式不同的。Moreno(1953:81)說:舞臺(stage) 提供演員一個活動的空間,這個空間是多面向的,而且其彈性也是無限大的,而主角(subject or actor)則被要求在舞臺上扮演自己,去雕塑出自己私人的生活。觀眾(audience)不但觀看,而且代表了一般大眾的聲音。輔角(auxiliaryegos)有兩個重點,他們是導演,探索者以及導引者的延伸,同時也是主角的延伸,雕塑出主角真實或想象的部分。導演有三個主要的功能:導演、咨詢員以及分析師 。

  導演

  心理劇導演即是咨詢師。這位咨詢師必須具有深厚的心理學及心理劇導演學識。在北美及一些歐洲國家皆有訓練心理劇導演之中心,且有一定的訓練制度。學員必須一一完成各個階段的考試,方能得到美國心理學會所頒發的心理劇導演證書。

  導演在心理劇中,並非如一般電影或戲劇導演那樣權威,指示所有演員演出他所想要的效果。相反的,心理劇導演僅是協助主角處理他的問題,是主角想要創造的情境,而非依導演的意願去創作的。因此,導演必須擁有咨詢師同理、寬容、深度瞭解問題的能力,但同時,他也要能自如地運用心理劇的技巧導引主角將其問題以演劇的方式順暢地呈現出來。導演非但得具有一般心理師的洞察力、耐心、坦誠、熱情等特質,他更需要有勇氣、好奇心、活力、創造力想象力和膽識去協助主角、瞭解主角,並能察覺主角內心的世界或掙扎的癥結,而將其情緒或思考過程順勢帶到現場,使主角能在安全的氛圍中,盡情檢視他的障礙,找到宣泄的出口,進而激發力量去重新思考問題、找到解決的方法。

  主角

  主角是心理劇里最重要的元素,所有其它的元素都是隨著主角的指示或要求而跟著主角進入他所想要的心理劇當中。

  舞臺

  莫里諾的一句名言是:“有舞臺就夠了。”在心理劇中,一個舞臺可以將過去、未來與現實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可以讓主角如幻似真、自由地悠游在他所創造的天地當中。心理劇的舞臺並非像一般的劇場那樣講究,但是為了要讓成員有演劇的激動與現場感,還是需要區隔舞臺與觀眾之間的空間。如此,當導演帶領主角踏入舞臺空間的剎那,主角將立刻感到自己即將踏入自己的心靈世界,這是頗有催化作用的。心理劇的舞臺佈置與場景亦全靠主角去搭建,當然這需要視情形而定,或導演可以準備一些道具供主角選用。這些道具基本上只是象徵性的,通常幾張椅子、桌子,一些各種尺寸、不同色彩的布等小對象即可發揮極豐富的想象力。

  替身

  每個人皆有內在的感受、一個“內在的小孩”。當一個人孤獨或無人可訴時,會怎麼辦?可能就是與自己對話。以下節錄一段莫里諾提出他為主角創造一個替身的說法:在心理劇舞臺上你會看到什麼?譬如你可能看到一位有著心理問題的人。這個人的心理問題嚴重到連溝通都極困難:護士無法與她講話、醫生也無法溝通。於是你就可以採取以下的方式導演心理劇:你帶著這位成員,你和她說,你可能與你的父母、兄弟、姊妹皆無聯絡。你也和你的丈夫、或任何人都失去聯絡,但是,假設你可以就和你自己說話。假設你可以和一位最親近你、最瞭解你的人說話。假如我們能為你製造一個你的替身,然後你就擁有一位你可以向她說話的人,你可以與她一塊兒行動,因為你們屬於彼此。

  輔角

  輔角可以分廣義與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說,所有團體成員,除了主角與替身以外皆是輔角,包括由主角所選出的所有角色與在旁觀看的成員皆是。狹義的說法則是僅指出來參加演出的成員。輔角可能是每次心理劇中皆需要的角色,其功用即是烘托主角的現實感,讓主角能與當事人再度對話。由於輔角是由主角在團體成員中挑選的,主角亦是用其角度詮釋其特征或行為,擔任輔角的成員必須用專註、同理的態度去配合當時的情境,甚或激發主角內心對此情境的掙扎與矛盾。有時,輔角的角色可能過於複雜、或過於艱難,被挑選出來的成員可以婉拒演出該角色,或者,導演可以布偶或其它方式表現。無論如何,輔角之演出是遵循主角之感受與意見,讓主角能在他所創造的場景中去澄清他的問題或思緒。

  觀眾

  所謂心理劇中的觀眾,則是指所有參加的成員。這些成員若在一齣心理劇中未擔任任何角色,則成為觀眾。觀眾通常在心理劇進行時僅默默地註視眼前的演出。但是在心理劇完成後,這些人可以與主角分享他們的感想,或與主角對話,如此可以幫助主角瞭解他並不孤單,也讓主角能從自我的情境中跳出,重新走回現實。觀眾對主角的支持與同理,是支持主角重生的一股力量,亦是讓主角省思整個情境的動力。

心理劇的治療技術

  角色互換

  最基本的核心技術。通過說明對主角來說某個重要人物的的行為方式,主角提出對該角色的主觀看法,或者先扮演該角色,讓輔角採取較接近主角體驗的方式來演出情景。在適當的時候,當主角對輔角的表達的觀念和行為有所感受時,主角與輔角互換角色。暖身和演出階段,角色交換是很重要的。莫瑞努(Zerka Moreno,1983)認為,主角需要從自己的主觀態度出發,表演出感受的事件。角色互換中,導演鼓勵主角對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產生同感,導引使輔角演出內容和主角對事件的看法保持一致。在適當的時候,允許較多的表達衝突情景。角色互換可以幫助主角增進對重要他人的深入認識

  鏡照技術

  輔角通過模仿主角的手勢、態度、演出中的言語,來反應主角的角色。導演可以將主角帶出場景,使他脫離原有角色,讓主角有機會以旁觀者的角度去觀看整個心靈掙扎的過程、或紊亂的情境,以激發主角重新詮釋這個情境,進而產生新的領悟。主角背對舞臺,通過觀看現場錄像帶中的生動畫面,幫助主角更自然而客觀地評價自己。

  獨白

  主角可以在想像自己單獨處在一處,自言自語幻想一件事件或感受。演出中,可以暫停演出,表達當時感受。主角可以進行單獨的活動,自言自語與其他輔角或替身說話。獨白有助於主角表達並加以澄清未覺察的想法,更明顯地體驗情感(Greenberg,1986)。

  替身

  輔角站在主角身後與主角同台演出,甚至替代主角說話,該輔角就是替身。替身可以模仿主角內心的想法和感受,並時常表達出內心潛意識內容,幫助主角覺察內心活動過程,引導表達出內在的感受和體驗。替身是主角的代言人,可以替主角處理事務和此時此地的問題。根據需要,可以有多重替身一起演出,展現主角的多面性,或者生活中的各種角色。

  空椅技術

  空椅子技巧是將一張空椅子放在舞臺中間,讓每位成員將其想象為一位他想訴說的對象而展開對話,從這個角度說,空椅子也是一個配角。空椅子技術也可以在預熱階段使用,通過每位參與者與空椅子地對話,可以選擇一位有強烈情緒困擾而其問題又具有普遍性的人做主角。治療者可與其共同商定演出題材。

  未來投射

  用於幫助成員們表達、解釋自己對未來的看法、期望和感受的一種技術。主角或參與者不只是討論希望、願望,對未來的恐懼或生活目標等看法,而且把這些預期事件放到現時中,並演出表達出來。通過為未來事件的構建、期望,並帶回現實,思考問題情景,增進對期望的事件結果的瞭解,有效地採取措施,實現期望中的未來。

  其他心理劇地技術還有中斷行動(cutting the action),重演(replay),角色訓練(role training),超現實場景(surplus reality scenes),魔術商店技術等。

心理劇的治療過程

  暖身

  它作用是用來催化創造性的潛能。第一個階段像是在編織一個安全的搖籃,在這個搖籃中,每個人都可以開始相信導演、團體以及心理劇這種方法。暖身的作用是用來催化每個人的創作性和潛能,也促使團體成員儘快進入狀態之中,這個狀態就是進入到每個人的內在以及進入到團體氛圍里,而不是停留在自我內在之外,不是以一個旁觀者的狀態存在,而是實實在在成為一個參與者,來致力於深入到自我內在洞察自己。這第一個階段象是在編織一個安全的搖籃,在這個搖籃中,每個人都可以開始相信導演、團體、心理劇這個方法。當這個房間像是有一雙臂膀環繞著你以後,你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有可能做到了,並表達出這些看起來是無法被表達的東西。

  演出

  暖身後,導演及被選出來的主角,更進一步的將問題從錶面帶入核心。導演利用團體的成員作為輔角,來表演這個局中重要的人物。其他團體成員,除非是擔任角色,否則是不能坐在舞臺上的。劇一旦開始上演,舞臺就像是進行著某個儀式的地方,該發生在那裡的事,就只在哪個地方發生。大多數的心理劇都是在一個經過設計的舞臺上演出的。在演出的過程中,其他團體成員,除非是擔任某個角色,否則是不能坐在舞臺上的。

  分享

  這是一個讓團體可以宣泄並且整合的時間,也是一個”愛回去“,而不是回歸的時間,不鼓勵時間分析,但鼓勵認同。每個人都能發現到自己跟主角哪裡像、哪裡不像。讓團體的成員去宣泄自己的情緒,或者是得到一些反省。分享更進一步的功能是冷靜下來,讓成員可以重新進入其個人現實世界的方法。 心理劇的訓練

心理劇的訓練

  心理劇的訓練通常都是提供給研究所畢業程度的專業人員參與,通常需要好幾年才能夠完成。被訓練者通常都有他們自己的治療以及督導時間,同時,也有一個訓練師會追蹤他們的臨床工作,也追蹤他們對於過程的瞭解程度為何。由於心理劇是一種很有力量的治療工具,通常只有那些正在受訓中,打算將來使用這項工作的人,才應該練習這項技術。在英國,被受訓的治療者以及訓練師都必須是英國心理劇協會(British Psychodrama Association)的會員。治療者都必須要根據他們使用的程度,在英國心理劇協會(BPA)以及英國心理治療委員會(United Kingdom Council for Psychoterapy,簡稱UKCP)中登記。英國以外的國家所施行的狀況應該是跟英國相當的,隨著各國文化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但都必須遵守咨詢倫理,咨詢倫理同時領導、保護著個案跟治療者或者是訓練者。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寒曦,nonameh,上任鹅陈.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心理劇"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