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工業現代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工業現代化(modernization of industry)

目錄

什麼是工業現代化[1]

  工業現代化是指通過發展科學技術,採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科學的管理方法,使工業自身建立在當代世界科學技術基礎上,使整個國家的工業生產和技術水平達到當時的先進水平。通過實現工業現代化來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一種必然趨勢。工業現代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科學技術現貨化和國防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也是工業化的重要內容。我國實現工業化的任務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提出來並開始實施的,走的是優先發展重工業的道路。

工業現代化的主要標誌

  ①勞動資料現代化。在工業生產過程中,不斷實現機械化、自動化,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最新科學技術成果。

  ②工業部門結構現代化,加速發展技術(知識)密集型工業,建立新興工業部門。

  ③職工知識結構現代化。職工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的普遍提高,在職工中科技人員比重不斷提高,具有專業知識的管理人員的比重增加。

  ④管理現代化。在工業管理中,廣泛採用電子電腦與其他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⑤主要技術經濟指標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當代世界先進水平。境完成重構,將是解決這類問題的重要切入點。

工業化和工業現代化[2]

  工業化和工業現代化就成為兩個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概念。無論是工業化還是工業現代化,都是以工業革命為起點開始其歷史進程的。但兩者之間又有著明顯的區別。

  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目標不同。工業化的目標是使機器大工業國民經濟中占統治地位,建立以重工業為基礎的工業國;而工業現代化的目標則是要使工業建立在最新科學技術的基礎之上,達到並保持當代世界的先進水平。

  第二,適用的空間範圍不同。工業化主要是一個國家的概念,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機器大工業在這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生活中占主導地位;而工業現代化不僅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概念,更主要的它還是一個世界性的概念,它不僅是世界工業總體的發展趨勢,其標準也是世界統一的。

  第三,歷史跨度不同。工業化是工業現代化的初始階段,它們具有共同的起點一機器大工業的誕生。但是工業化具有明確的終點和下限,而工業現代化則是一個隨著時代和歷史的進步不斷地進行的發展過程,沒有明確的下限和終點。第四,實現的標準不同。工業化實現有固定不變的標準,如工業超過農業、重工業超過輕工業占主導地位,等等;而工業現代化卻沒有其實現的固定不變的量化標誌。它實現的標誌是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而世界先進水平又是在不斷提高不斷變化著的。因此,工業現代化實現的標準是不斷變化的。

工業現代化的歷史性和世界性[2]

  工業現代化是一個歷史範疇,它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自工業產生以來就有的。工業現代化實際上是“機器大工業”的現代化,而並不包括手工業的現代化。因此,它是以機器大工業的誕生為起點而開始其漫長歷程的。工業現代化的內容和水平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在不停地發展變化著。這是因為,工業現代化是指把工業建立在當代最新科學技術基礎之上,使工業生產和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而科學技術是不斷進步的,與之相對應的世界工業先進水平的標準也是不斷地提高的。這樣,工業現代化就成為一個隨著時間推移、隨著科技進步不斷變化的動態概念。雖然不能說工業現代化的內容和水平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卻有著不同內容和水平的工業現代化。由以手工業勞動和手工技術為基礎的工場手工業轉變為以機器生產為基礎的大機器工業,可以說是世界工業史上的第一次工業現代化。當時人們就曾把那時剛剛產生的機器大工業稱為“現代工業”。從此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工業技術出現一次又一次的革命和革新,新設備、新產品、新工藝不斷地出現、應用和推廣,工業現代化的內容也就隨之不斷地改變和更新,水平也越來越高。19世紀末期的科技進步,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新技術浪潮,都曾賦予工業現代化以全新的內容,使其具有更高的水平和更快的發展速度。進入21世紀以來,工業現代化在內容和水平上,都較以前更為豐富更為高深。馬克思指出:“現代工業從來不把某一生產過程的現存形式看成和當作最後的形式。”科學技術的進步是無止境的,世界工業現代化的進程也是沒有止境的。因此,工業現代化是一個沒有最後終點的連續變革過程。

  首先,隨著世界工業全球一體化趨勢的日益強化,工業現代化日益成為世界性的發展問題。工業現代化是機器大工業的現代化,而機器大工業的一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生產的社會化。這裡的社會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國之內的生產社會化,還應該包括工業生產的國際社會化。當然,工業生產的國際社會化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它是由各國國內社會化逐步擴展而來的。在機器工業建立之初,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建立了近代工業體系,而這幾個國家內部的機器工業體系也很不完善,發展水平也不是很高。因此,工業生產的社會化還局限於幾個國家之內。而隨著工業發達國家生產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隨著越來越多的後發國家進入機器大工業時代,工業生產的社會化便開始越出國界而發展成為國際化。國際分工的擴大、世界市場的擴展、國際貿易的大規模增長、資本輸出、國際貸款額的急劇增加,特別是跨國公司在戰後的迅速發展,使工業生產無論是在生產資料的使用上,還是在產品的生產過程與實現過程中,都進一步國際化了。世界越來越成為一個聯繫緊密的整體,世界工業也越來越呈現出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今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世界工業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這種一體化趨勢必然日益強化。因此,工業現代化也就越來越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發展問題。

  其次,工業現代化的標準是世界共同的統一標準,即世界性的標準。工業現代化是以當代世界最新科學技術為先導,使工業達到並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的過程。因此,工業現代化的目標和標準,就是世界最新科技水平和世界先進工業水平。這是從世界工業的整體出發,考慮世界的科技水平和工業生產技術水平而形成的世界共同的統一的概念。它是世界各國所共有的,不是哪一個民族或國家所獨有的。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不論是工業發達國家,還是工業落後國家,都必須以這個世界統一的標準作為自己進行工業現代化的目標,都必須以此作為衡量自己國家是否實現工業現代化或其實現程度的標準。這個標準是統一的,也是唯一的,不可能有第二個標準。

  當然,我們強調工業現代化的世界性,並不意味著我們忽視它所具有的民族性和國家性。世界工業生產是以國家為基本單位的,世界工業現代化是由民族的國家的工業現代化構成的。而由於各方面歷史條件的不同,造成了世界各國工業現代化的條件、工業現代化的道路與模式、工業現代化的進程的巨大差異。各個國家、民族和地區,都必鬚根據自己的特殊環境和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工業現代化道路和模式,制定適合於自己的工業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具體政策,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實現工業現代化,使自己國家、民族和地區的工業跟上當代科技進步的步伐,達到並保持世界先進水平。因此,工業現代化也具有強烈的民族國家性。

工業現代化的兩種類型與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2]

  對於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來說,其工業現代化的條件、內容和水平是大不相同的,但仍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發達國家的工業現代化,另一類是落後國家的工業現代化。對工業生產和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國家來說,其工業現代化的進程並沒有因為工業現代化的暫時實現而完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隨著世界先進工業水平標準的不斷提高,這些國家的工業現代化又面臨著向新的科技水平看齊,向新的世界先進工業水平躍進的任務。因此,發達國家工業現代化的具體內容,是使自己已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的工業生產不斷地跟上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的步伐,把工業不斷地建立在最新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的基礎之上,從而保持自己在世界工業生產中的領先地位。而對於落後國家來說,工業現代化則意味著採取適合自己的高效率和高速度的發展戰略,通過有計劃的技術改造和學習世界先進,不僅要逐步地縮小與工業發達國家的距離,早日趕上發達國家,而且要追逐當代最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使自己的工業生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兩類國家的工業現代化的發展目標也各自帶有鮮明的特征。發達國家工業現代化的目標是保持自己的領先地位,而落後國家工業現代化的目標則是趕上並超過先進工業國家。為此,我們可以把發達國家所從事的工業現代化稱為“領先”型工業現代化,而把落後國家的工業現代化稱為“趕超”型工業現代化。

  從世界範圍來看,工業現代化存在著上述兩種類型。任何國家所進行的工業現代化必屬於其中一種類型,不是屬於“領先”型,就屬於“趕超”型。但就一個國家來說,其工業現代化的類型卻不是固定不變的。由於歷史條件的差異和變化,世界各國工業現代化的速度是極不一致的。有的國家快些,有的國家慢些。即使是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其工業現代化的速度也會有快有慢。這樣的結果,就會導致各國在世界工業現代化中原來所處的地位不斷地發生變化。直至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一些工業發達國家會失去原來的優勢,逐漸落後於世界科技和工業的發展,被別的國家趕上並超過而淪為工業落後國家或相對落後的國家。而另一些原來工業落後國家會迎頭趕上,一躍成為新的工業發達國家。這時,原來工業發達國家的工業現代化就會由“領先”型轉變為“趕超”型,而原來落後國家的工業現代化就由“趕超”型轉變為“領先”型了。在世界工業現代化的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並不罕見。

  由於世界工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性和各國工業現代化類型互換的可能性,促使各個國家在世界工業現代化的進程中爭先恐後、你追我趕。落後國家力圖通過“趕超”型現代化趕上並超過發達國家,以使自己擺脫落後而居世界的領先地位;而發達國家則要通過“領先”型現代化來求得新的提高與發展,以跟上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保持自己的工業領先地位。世界各國工業現代化的競相發展,兩種工業現代化類型的相互轉換,促使世界工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和內容的不斷更新,形成了世界工業現代化總體運動的歷史軌跡。

工業現代化的世界歷史進程[2]

  世界工業現代化的歷史進程開始於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工業革命,至20世紀90年代已經走過了200多年的發展歷程。在此期間,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低級向高級,從一國一地區向全球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

  (一)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60年代,大約100年時間,這是世界工業現代化初步發展和第一次高潮時期

  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拉開了機器大工業建立與發展的帷幕,開始了世界工業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工業革命的結果,使英國在19世紀30年代~40年代建立起了完整的機器工業體系,併在工業主要經濟技術指標上居於世界首位,從而成為當時世界的工業發達國家。工業革命在英國取得勝利之後,在空間上又向北美、歐洲擴展。美國在18世紀末,法國在19世紀初,德國和俄國在19世紀30年代也相繼開始了工業革命,加入了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的行列。這就形成了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的第一次躍進高潮。

  在19世紀50年代~60年代,英國挾工業革命之餘威,使自己的工業生產又一次獲得突破性發展,從而把世界工業現代化的水平又提高了一大步。英國工業無論在產品數量、質量上,還是在生產效率、資金占用、贏利水平和先進設備的自給率上,都保持著絕對的優勢,從而牢牢地占據著世界頭號工業強國的地位,成為當之無愧的“領先型”工業現代化的國家。

  這一時期世界工業現代化的主要特點是:第一,世界工業現代化剛剛起步,還處於初步發展階段,因此,工業現代化的水平不高,內容也比較單一;第二,到19世紀60年代,只有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其他歐美國家剛剛發展,而廣大亞非拉地區國家還是空白區。因此,整個世界工業現代化的格局是英國獨霸的一元結構

  (二)從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約40年時間,是世界工業現代化的第二次發展高潮時期

  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國和德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剛剛完成的基礎上,不間斷地開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工業生產和技術水平呈現出跳躍式的增長,很快接近並達到了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和德國無論在工業生產技術水平上,還是在主要工業產品的數量和質量上都超過了英國,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從而實現了工業現代化,成為第一批通過“趕超”型工業現代化獲得成功的範例。

  與此同時,英國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到來之際,沒有重視科技發展與應用並舉,未用最新的技術裝備自己的工業,相反卻因循守舊、不圖進取。結果被美德兩國捷足先登,失去了藉助新的科技革命進一步發展的機會,逐漸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終於失去了世界頭號工業強國的地位。從“領先”型工業現代化轉化為“趕超”型工業現代化的國家。

  新的科技革命給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使其出現了新的特點。第一,世界工業現代化的水平與內容有了極大地提高和豐富。隨著新的技術革命的推廣,世界工業現代化又有了新的內容和標準。以蒸汽機為主要標誌的機器體系已經落後於時代,不再是世界先進工業水平的標誌了。第二,世界工業現代化的格局發生了重大改變。隨著美、德兩國的迅速崛起和英國的衰落,原來由英國獨霸工業發達國家地位的一元局面被打破。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呈現出美、英、德、法等國平分秋色、各領風騷的多元格局。第三,世界工業現代化在空問上繼續向外擴展。除了北美西歐外,俄國在19世紀80年代工業革命完成的基礎上大大地縮小了與世界工業先進水平的距離。日本在19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也開始了工業革命,加入了世界工業現代化的行列,使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從歐美擴展到了亞洲。至20世紀初,日本用短短的40年時間完成了西方國家用70年至100年時間才完成的工業革命,以飛快的速度向世界工業先進水平靠攏。

  世界工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內容的豐富、發展格局的變化以及它向東歐和亞洲縱深發展與空間擴張,標志著世界工業現代化第二次發展高潮的到來。

  (三)從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約30年時間。這是世界工業現代化的曲折徘徊時期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給參加國的經濟帶來了嚴重的災難性後果。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出現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大倒退。戰爭結束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過了幾年的恢復,從20年代中期開始進入了政治經濟相對穩定時期。世界主要工業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工業出現高漲,使世界工業現代化又有了新的躍進。但是,20年代的經濟高漲也激化了資本主義社會所固有的矛盾。其最後結果,爆發了1929~1933年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危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生產和整個經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資本主義各國的工業現代化再次陷入低潮。經濟競爭與國際關係矛盾發展的結果,導致了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這給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和打擊。

  這一時期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中的重大事件,是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運動的開始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別是在資本主義世界普遍陷入發展危機的30年代~40年代,蘇聯工業和經濟以遠遠高於西方國家工業化時期的速度增長,為處於低潮中的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註入了新的生機。

  這一時期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的特點是:第一,兩次世界大戰和一次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使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總的趨勢是曲折發展、徘徊不前。第二,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美國的經濟實力大增,工業生產和技術水平明顯地超過其他發達國家而遙遙領先。原來世界工業現代化中多國稱雄的局面又被打破,形成了美國獨占領先地位的一元結構。第三,蘇聯進行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運動,為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增加了新的內容和生機。在資本主義工業現代化之外,又出現了社會主義的工業現代化運動。由資本主義國家獨占工業現代化的局面被打破。

  (四)從20世紀40年代中葉至70年代初。近30年時間。是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的第三次發展高潮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在50年代~60年代,世界範圍內又出現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憑藉著科技革命的強勁東風,使工業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突飛猛進地向前發展,形成了50年代~70年代初整整20年的工業高漲。新的科技革命和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高漲,促使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進一步向縱深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國和東歐等一些國家獲得獨立和解放並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在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中,出現了社會主義工業現代化與資本主義工業現代化分庭抗禮的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戰也使亞、非、拉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在政治上獲得了獨立。從50年代起,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先後開始了工業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使世界工業現代化進一步向全球推進,幾乎波及了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國家。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範圍”的工業現代化運動。

  這一時期世界工業現代化的主要特點是:第一,戰後新的科技革命以及西方國家長達20年的工業高漲,使世界先進工業的水平又有了極大的提高,內容也更為豐富。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進一步向縱深發展,其程度超過前兩次發展高潮。第二,一大批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步人工業現代化的行列,使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在廣度上和空間上進一步向全球擴張,成為真正的具有世界意義的工業現代化運動。第三,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以及社會主義工業現代化的蓬勃發展,給世界工業現代化增添了新的內容,對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第四,隨著日本和西歐國家的崛起,美國在世界工業現代化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其絕對優勢的地位開始動搖。

  (五)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是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多元發展時期

  從70年代初開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普遍陷入了經濟停滯與嚴重的通貨膨脹之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70年代~8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里,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大幅度下降,固定資本的投資速度越來越緩慢,物價指數飛快地上漲,工人大批失業,外貿出口也呈減緩趨勢。世界工業現代化的進程在西方發達國家遇到了挫折,出現了發展的低潮。

  與此同時,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與工業現代化進程也遇到了諸多難題。如,通貨膨脹嚴重,國際貿易狀況惡化,工農業生產比例失調,工業化冒進,外債增多,資金不足,等等。這些問題在70年代已經出現,至80年代進一步錶面化了,嚴重地影響了這些國家的工業現代化進程。

  70年代~80年代,中國、蘇聯和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紛紛探索和加速經濟發展與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改革成為這些國家中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並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由於客觀歷史條件的限制和主觀經驗不足,社會主義各國在改革與發展中也遇到了很多棘手的問題。社會主義工業現代化只能在不斷的嘗試與艱難的探索中前進。

  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滯脹,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中所遇到的難題,以及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改革的艱難,表明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又進人了低潮時期。

  這一時期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的主要特點是,第一,與前一次發展低潮相比,這一次世界工業現代化不但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而且在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都遇到了挫折和阻力。如果說前一次低潮主要出現在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那麼這一次低潮則波及了全世界。第二,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運動,使世界工業現代化的內容更為豐富,道路更加多樣化。第三,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工業現代化道路的多樣化選擇,以及所遇到的挫折,使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變得更為複雜。第四,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以及西方發達國家各自經濟實力的變化,使世界工業現代化的格局H趨複雜化了。資本主義國家中,美國的經濟地位進一步下降,它在世界工業現代化運動中的領先地位受到嚴重威脅。日本與歐共體加速崛起,大有與美國成三足鼎立之勢。

參考文獻

  1. 蘇東水.產業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 2.0 2.1 2.2 2.3 韓毅.論工業現代化的世界歷史進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7年第1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an,Yixi,KAER,泡芙小姐,方小莉,y桑,Mis铭,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工業現代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