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第二次工業革命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第二次工業革命(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目錄

什麼是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也稱第二次科技革命和電氣革命,是指1870年至1914年的工業革命。其中西歐(包括英國、德國、法國、低地國家和丹麥)和美國以及1870年後的日本,工業得到飛速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緊跟著18世紀末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並且從英國向西歐和北美蔓延。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大規模應用為代表,電燈的發明為標誌。

  19世紀中後期,很多科學研究成果都應用於生產,各種新發明、新技術層出不窮,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是電的廣泛應用。1821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lO年後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這為電機(電動機和發電機)及一切有線電器設備的創新奠定了科學基礎。1888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電磁波的發現,則成為無線通信的科學基礎。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研製發電機成功,7O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從此電力開始成為影響人們生產和生活的一種新能源,強電能夠提供絕大部分生產和生活的能源,而弱電能夠提供主要的通信手段(電報、電話等)。其次,是內燃機的創製和使用。1862年,法國人德羅夏提出了四衝程理論,成為內燃機發明的科學基礎。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問世,不久以柴油為燃料的內燃機也研製成功。內燃機的工作效率遠遠高於蒸汽機,大大提高了工業部門的生產力,特別是迅速推動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新。同時,科學家從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煉出多種化學物質,並以此為工業原料,製成染料、塑料藥品、炸葯和人造纖維等多種化學合成材料,推動了化學工業的迅猛發展。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1]

  l9世紀70年代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不僅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發展.而且引起人類社會在經濟政治、思想以及國際關係等各領域的變化:

  一、經濟領域

  1.資奉主義生產組織方式的變化在l9世紀自然科學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電磁學理論產生和發展的基礎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在生產力提高的同時 加速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最終形成了以科技為依托、壟斷形式組織生產的經濟模式

  2.經濟結構的變化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後,最早出現壟斷組織的是鋼鐵和電力工業.之後汽車、飛機製造等工業部門也相繼出現壟斷組織: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工業結構實現了從輕工業重工業的飛躍,最終形成了以重工業為主導的工業佈局,資本主義生產進人成熟階段。

  3.能源結構的變化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隧著發電機的創製成功,電力逐漸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的新能源.人類社會進人“電氣時代” 以煤氣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以及之後創製成功的柴油機,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在此基礎上“電力”和“石油”成為人類社會使用的主要新能源。

  二、政治領域

  隨著壟斷組織在國家經濟生活中占據主導地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日益完善,英法美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較為健全的議會民主制度。

  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高速發展.資產階級調整統治政策,實行政治民主化和社會立法 在政治上工人階級已經取得了普選權、組織政黨等權利,階級矛盾相對緩和;經濟上,工人的生活狀況有所改善,工人運動失去了暴力鬥爭的環境,多以經濟鬥爭和合法、和平鬥爭為主。

  三、思想領域

  19世紀中期出現的三大思潮——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下到I9世紀末也有所發展甚至出現了新的變化。

  1.自由主義到干預主義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資本主義經濟從自由競爭階段進人壟斷階段,資產階級從要求實行自由經營、自由競爭自由貿易到越來越多的干預國家的經躋政治生活.與國家政權相結合.藉助國家政權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思想已從自由主義轉向干預主義。

  2.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

  19世紀末,隨著工人隊伍的壯大,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工人運動再度高漲。在俄國+以列寧為首的多數派,堅持把實現無產階級專政寫入黨綱 最終形成了以列寧為代表的布爾什維主義. 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誕生。

  3.民族主義

  面對帝國主義列強的殖民擴張和民族壓迫,亞非拉美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不斷高漲,在鬥爭中日益成熟的殖民地人民更加註意本國的實際情況.民族主義思潮日益民族化,如中國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三民主義、印度的提拉克主義等。

  四、國際關係

  1.世界格局

  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各國發展的不平衡性加劇。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相對緩慢,尤其是英國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而美德等國抓住機遇發展迅速,到l9世紀末20世紀初,工業產值超越英法分別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面對日益變化的經濟格局,列強要求按照變化的實力重新瓜分世界,到l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美的絕大多數地區已淪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產地、商品市場和投資場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同時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確立。

  帝國主義國家對外侵略擴張的同時,列強問爭奪殖民地和霸權的鬥爭日益尖銳,在勾結和鬥爭中形成了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侵略集團,各國更加瘋狂的擴軍備戰,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2.對中國的影響

  l9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發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國人民掀起反帝反封鬥爭的新高潮,先後發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在打擊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的同時,加速並最終推翻了腐敗的清王朝,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李英.從第二次工業革命看歷史的變化(A).歷史學習.2007,3:1617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2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Mis铭,Lin,苏青荇.

評論(共4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第二次工業革命"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新锐知本家 (討論 | 貢獻) 在 2017年3月5日 18:03 發表

技術革命與生產關係相互促進、相互影響

回複評論
123.129.109.* 在 2017年12月2日 22:49 發表

感謝

回複評論
123.129.109.* 在 2017年12月2日 22:50 發表

真的非常有幫助

回複評論
M id 644e44f334344ce08190d566a3d21c55 (討論 | 貢獻) 在 2022年10月26日 13:20 · 新疆 發表

很有幫助謝謝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