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品牌經濟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經濟學分支學科
部門經濟學
比較經濟學
保險學
不確定性經濟學
保險經濟學
產業經濟學
城市經濟學
財政學
產權經濟學
畜牧業經濟學
傳媒經濟學
供應鏈物流學
第三方物流學
燈塔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
福利經濟學
服務經濟學
非生產領域經濟學
分銷物流學
風險經濟學
法律經濟學
房地產經濟學
非稀缺經濟學
古典經濟學
公共經濟學
國際經濟學
規模經濟學
管理經濟學
公司金融學
工程經濟學
規制經濟學
工業經濟學
國土經濟學
國防經濟學
規範經濟學
國際統計學
過剩經濟學
國際金融學
公共管理學
巨集觀經濟學
海洋經濟學
環境經濟學
後勤學
混沌經濟學
護理經濟學
巨集觀信息經濟學
計量經濟學
結構經濟學
教育經濟學
經營經濟學
經濟動力學
公共財政學
計劃經濟學
經濟預測學
基本建設經濟學
激進派經濟學
金融學
金融工程學
實驗金融學
金融市場學
經濟控制論
價格經濟學
技術經濟學
交易成本經濟學
建築經濟學
金融經濟學
經濟倫理學
近代統計學
經濟地理學
經濟社會學
家庭經濟學
軍事經濟學
經濟政策學
家政經濟學
科學經濟學
凱恩斯經濟學
空間經濟計量學
快樂經濟學
空間經濟學
開發經濟學
會計公共關係學
理論經濟學
旅游經濟學
勞動經濟學
勞務經濟學
流通經濟學
林業經濟學
勞權經濟學
馬歇爾經濟學
民生經濟學
民族經濟學
描述統計學
農村經濟學
農業經濟學
能源經濟學
農業生產經濟學
新經濟地理學
品牌生態學
品牌經濟學
品牌學
區域經濟學
窮人經濟學
企業物流學
企業經濟學
契約經濟學
歧視經濟學
氣象經濟學
人口經濟學
人事管理經濟學
生產力經濟學
數量經濟學
世界經濟學
實證經濟學
生態經濟學
數理經濟學
實驗經濟學
神經元經濟學
商品運輸學
商業經濟學
社會經濟統計學
生物經濟學
商品學
數理統計學
水利經濟學
商業地理學
投入產出經濟學
推斷統計學
統計學
土地經濟學
圖書館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
文化經濟學
衛生經濟學
物流管理學
物流學
物流技術學
物流會計學
物流經濟學
維基經濟學
物資經濟學
污染經濟學
微觀信息經濟學
消費經濟學
心理經濟學
信息經濟學
新制度經濟學
行為經濟學
現代物流學
憲政經濟學
行為金融學
現代金融學
心理統計學
新貨幣經濟學
新政治經濟學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
信息系統經濟學
運輸經濟學
演化經濟學
應用經濟學
郵電通信經濟學
漁業經濟學
藥物經濟學
語言經濟學
中觀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
制度經濟學
電子商務物流學
資源經濟學
資產階級庸俗政治經濟學
戰爭經濟學
知識產品經濟學
轉軌經濟學
綜觀經濟學
自然資源經濟學
質量經濟學
自然災害經濟學
知識經濟學
[編輯]

品牌經濟學概述

  一、問題的提出

  新古典經濟學認為價格作為資源配置的協調機制是充分有效的,價格這隻“看不見的手”在指揮著人們的行動和選擇。然而我們的問題是:如果價格機制是充分有效的話,那麼品牌與價格機制之間存在什麼關係?品牌研究涉及到多門學科,如管理學營銷學廣告學傳播學等,但正如貝克爾所說,對品牌的經濟分析是最有說服力的,這是因為,它能對各種各樣的人類行為作出統一的解釋。從學術界來看,國內已經有學者開始利用經濟學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對品牌進行經濟研究,如孫日瑤(2006)、劉華軍(2006)。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是品牌經濟學或日經濟分析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經濟學是一門科學,其基礎假設就是向右下傾斜的需求曲線。眾多經濟學家對此都有過精彩的論述,如斯密科斯斯蒂格勒馬歇爾弗里德曼張五常等。需求曲線和需求定律是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表述,二者都表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價格和需求量之間是反方向變動關係。儘管馬歇爾等經濟學家利用基數效用論序數效用論來推導出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但是由於效用論遭到一些經濟學家的批判,如科斯(1988)、張五常(2001)等,他們乾脆拋棄效用論,直接把“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作為經濟學的基礎假設。按照張五常的解釋,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的原因是:人性使然。換言之,正是通過將最廣泛意義的局限條件全部包括進來,將人類一切行為全部歸結為局限條件下“趨利避害”,才導致了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需求定律所以重要,是因為需求定律所揭示的約束人類行為的局限條件——代價,是制約人類行為最為本質的局限條件,如科斯從成本、阿爾欽從產權和競爭、張五常從交易費用角度來看待一切局限條件。

  所有的經濟問題都是選擇問題,任何選擇都要付出代價,需求曲線中的價格當然不限於金錢價格,它是最廣泛意義上的價格或代價,換言之,市場價格是一種代價,但代價不一定是市場價格(張五常,2001)。一般我們在分析消費者選擇和購買的時候,把消費者實際支付的商品價格作為“價格”,而實際上,消費者在選擇的過程中的代價除了實際支付的價格外,從眾多可供選擇的品牌中選擇一個進行購買的過程中還必須花費選擇成本(孫日瑤,2006;劉華軍,2006),選擇成本和支付的價格一起構成了消費者選擇和購買的“價格”,即代價。我認為,品牌經濟學和品牌經濟理論必須從選擇成本出發看待一切局限條件。也正如新制度經濟學把“交易成本”理解為生產交易中的摩擦力一樣,我們也可以把選擇成本理解為需求領域的消費者在選擇和購買過程中的摩擦力,這種摩擦力的存在降低了消費者的選擇效率。實際上品牌作為一種品類符號,可以有效地降低消費者的選擇成本,進而改變需求曲線的位置。然而,品牌是如何影響作為馬歇爾所認為的“經濟分析的發動機”的需求,經濟學中並未給出解釋,這在某種程度上妨礙了經濟學對品牌的分析。正如張五常反覆強調的那樣:經濟學最基本的理論,其實只有一個,就是價格理論,價格理論的精髓就是一條向右下傾斜的需求曲線(需求定律),其他任何千變萬化的理論,若不是從這個基本理論推演而來,皆是謬誤(向松祚,2005)。本文在已有的品牌研究的基礎上,運用經濟學的需求曲線分析工具,在經濟學的分析框架內,引入品牌這個要素,推導出引入品牌後的需求曲線及其變化,同時在此基礎上對社會福利進行分析。本文的分析對於企業擺脫“價格戰”陷阱,由“價格戰”轉向“品牌戰”具有啟示意義。

  二、品牌信用度與需求曲線的變化

  孫日瑤、劉華軍(2006)通過“選擇成本”將品牌引入經濟學的分析框架,並從選擇成本的角度看待影響和制約消費者品牌選擇行為的局限條件。所謂選擇成本,是指通過交易費用,目標顧客獲取一組品牌信息之後,從中選擇一個品牌所花費的成本。品牌是與目標顧客達成長期利益均衡,從而降低其選擇成本的排他性品類的符號。品牌信用度是通過品牌這個排他性的符號向目標顧客做出並做到某種品類承諾的程度。品牌信用度等於品牌品類度品牌策略的乘積,品牌信用度決定了消費者在選擇某個品牌商品時的選擇成本。由於品牌品類度介於0和1之間,品牌策略取值0或1,因此品牌信用度也介於0和1之間,即B∈[0,1]。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些定義,可以通過把不同的品牌看作其能代表的利益點——品類(category)的集合,那麼每個品牌所包含的品類數是不一樣的,比較這些品類是否能夠滿足自己的利益點就需要花費時間、精力等等,這些就是選擇成本。

  為了說明引入品牌後對需求曲線的影響,我們構造如下需求函數

  Q-f{P,Cc(B)}

  其中,Q表示需求數量;P表示商品的價格;Cc表示選擇成本,選擇成本是品牌信用度B的函數;f表示需求數量Q與商品銷售價格P和選擇成本Cc

  之間的函數關係。該函數滿足以下條件:

  aQ/aP<0,且a Q/ap2>0 (1)

  30YaCc<0,且,3 a i>0 (2)

  商品的銷售價格和選擇成本都是消費者在選擇和購買過程中的代價。由於人的“趨利避害”的本性,任何代價的上升都會使需求數量減少。因此(1)式說明在選擇成本及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個品牌的商品價格上升,則其需求數量減少,反之則增加。將某個品牌商品的價格和其需求數量描繪在二維的平面中便得到了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同時在某品牌商品的銷售價格及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者選擇該品牌商品的成本越大,則其需求數量越少,反之則越多。將選擇成本和需求數量描繪在二維的平面中可以得到“選擇成本需求曲線”,該需求曲線也是向右下方傾斜的。由於選擇成本Cc是品牌信用度B的函數,則:

  Cc—g(B),該函數滿足:dCc/dB<0,因此,我們可以得到需求數量與品牌

  信用度之間的關係:

  aQ/3B=3Q/aG:·acc/dB>O (3)

  (3)式表示在某品牌商品的銷售價格及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個品牌的品牌信用度越高,則對該品牌商品的需求數量就越大,反之則越小。當某個品牌成為單一品類的代言,即品牌信用度B-1時,該品牌商品的需求數量達到最大。因此,當某個品牌的品牌信用度提高後,在價格不變的條件下,需求量也會增加,此時原來的需求曲線就會向右移動。同時,由於品牌信用度的提高是以品牌品類度的提高為前提的,即某個品牌所代表的品類越少,其品牌信用度越高。而隨著品牌代表的品類數量的減少,該品牌的替代品則越少,進而使得該品牌商品的價格需求彈性變小,移動後的需求曲線的斜率比原來的需求曲線的斜率要大,移動後的需求曲線將更為陡峭。

  為了簡化分析,我們用線性需求曲線來說明品牌對需求曲線的影響:

  Q—f(P)一a— bP (4)

  Q—f{P,Cc(B)}一a(1+B)一bBP (5)

  其中,不考慮品牌因素的需求曲線用 (4)式表示,引入品牌後的需求曲線用(5) 式表示,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沒有考慮品牌,而後者則考慮了品牌。(5)式表示,在滿足品牌信用度提高的情況時,在任何既定銷售價格條件下,某品牌商品的需求數量比不考慮品牌時的需求數量要大。為了形象地說明此點,我們用圖1來描述引入

Image:引入品牌后的需求曲线的变动.jpg

  圖1 引入品牌後的需求曲線的變動

  品牌後需求曲線的變動。圖1中,需求曲線D1為引入品牌之前的需求曲線,D2為引入品牌後的需求曲線。如圖1所描述的那樣,當引入品牌後,由於品牌信用度的提高使消費者選擇成本降低,從而在任意價格水平下,D2D1的需求數量都要大,即Q2>Q1。實際上,當引入品牌後,品牌信用度的提高使某個品牌商品發生了變化,從而使得其需求曲線變為另一條需求曲線。該變動的根本原因是品牌降低了有著“趨利避害”本性的消費者的選擇成本,從而使需求擴大,需求曲線右移,並且更加缺乏彈性。引入品牌後的需求曲線的移動和形狀的改變不僅僅解釋了品牌信用度的提高可以在同一價格條件下有更大的購買量,而且可以說明當需求曲線移動後,在價格有所提高的情況下,購買量較之前也可以有所提高。這個結論對於只依靠降低價格提高銷售量的企業來說,無疑是具有啟示意義的。此分析也證明瞭品牌“賣得貴、賣的多”,儘管初看上去違背了需求定律,但當我們通過選擇成本這個局限條件把品牌引入到需求曲線後可以發現,品牌降低了消費者的選擇成本從而改變了需求曲線的位置,因此並不違背需求定律

  經濟學中對需求曲線位置的變動已有許多有益的研究。比如廣告會使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多納德·海等,2001),移動的原因是廣告提供了消費者選擇和購買的信息,但是我們也看到,中國的許多廣告“標王”紛紛落馬。原因在於,廣告儘管提供了信息,但是如果廣告的作用不是通過品牌信用度的提高來降低消費者的選擇成本的話,廣告的作用就不會顯現出來了。廣告策略是品牌策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廣告的方向必須是提高品牌的品牌信用度,否則企業還要承擔廣告投資的風險。此外,在《藍海戰略》(W.錢金等,2006) 一書中,作者認為通過價值創新可以使需求曲線右移,但本文認為價值創新能否使需求曲線右移要看該價值創新能否提高品牌信用度進而降低消費者選擇成本,否則任何價值創新不過是“曇花一現”。

  三、均衡與福利

  在分析了需求曲線為什麼變動及如何變動後,需要對均衡及福利進行分析。在經濟學研究中,從馬歇爾開始,均衡就成為一個極為重要並占據核心位置的概念,均衡分析與供求分析一起,成為經濟學分析中重要的和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我們可以用圖2來描述引入品牌後需求曲線的變動如何改變均衡。

Image:均衡的变动.jpg

  圖2 均衡的變動

  圖2中,D1為不考慮品牌的需求曲線,D2表示引入品牌後新的需求曲線,S為供給曲線。在不考慮品牌的情況下,需求曲線D1與供給曲線S共同決定了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均衡點為E1,均衡價格為 P^*_1,均衡數量為Q^*_1。當引入品牌後,品牌信用度的提高降低了消費者的選擇成本,使得需求曲線向右移動,由D1移動到D2,此時,需求曲線D2與供給曲線S共同決定了新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均衡點為E2,均衡價格為P^*_2,均衡數量為Q^*_2。由圖2看出,引人品牌後需求曲線變動,使均衡價格上升,由P^*_1上升到P^*_2;同時使得均衡數量增加,由Q^*_1增加到Q^*_2

  在經濟學分析中一般用消費者剩餘生產者剩餘來表示社會福利。我們仍然用圖2進行說明。在不考慮品牌的情況下,消費者剩餘為三角形HE_1P^*_1的面積,生產者剩餘為三角形OE_1P^*_1,整個社會福利由三角形OE1H的面積來表示。在引人品牌後,消費者剩餘用三角形GE_2P^*_2的面積表示,生產者剩餘用三角形OE_2P^*_2的面積表示,整個社會福利用三角形OE2G的面積表示。通過比較,我們容易發現,引入品牌後,不論是消費者剩餘還是生產者剩餘都增加了,從而整個社會福利也增加,這就是圖2中三角形OE2G的面積大於三角形OE H面積的經濟學意義。因此,當引入品牌後,品牌信用度的提高降低了消費者的選擇成本,提高了整個社會福利水平。

  四、企業如何剋服“價格戰”陷阱

  在現代商業實踐中,有人提出用“品牌戰”替代“價格戰”,但缺乏經濟學層面的理論分析。“價格戰”是指企業間的價格競爭,企業通過壓低產品的銷售價格,以擴大銷售量與市場份額。實際上,價格競爭僅僅是眾多商業競爭手段中的一種。雖然有人循著傳統理論的分析把定價決策視為市場行為的中心決策,並做了大量的實證研究,不考慮其他競爭手段的作用。但現在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開始認同價格決策只是諸多競爭手段之一,有時候甚至是相對次要的一種的看法,價格決策已不再被視為企業競爭戰略的必然的中心環節(多納德·海等,2001)。可以想象,如果“價格戰”真的是可以成功地、持久地擴大銷售與市場份額的話,就不可能有其他的手段出現,換言之,其他競爭手段的出現說明瞭“價格戰”不再必然奏效。

  毋庸置疑,根據需求定律或需求曲線,價格降低,需求量將增加,但是商品的銷售價格與成本一起構成了決定企業利潤的兩個因素,如果僅降低產品的銷售價格,而不伴隨著成本的相應降低的話,結果只能壓縮企業的利潤空間,使企業進入“價格戰”的陷阱。為此,剋服“價格戰”陷阱的一個可行的思路應該是,在有利潤的價格前提下,通過品牌建設,提高品牌信用度,進而通過有效降低消費者的選擇成本使需求曲線右移,擴大銷售量。此外,由於品牌信用度的提高使需求曲線變得更為陡峭,根據經濟學原理,這可以使廠商有更大的價格決定權,廠商在定價決策上就有更大空間。這也同時說明瞭一些強勢品牌為什麼能以較高的價格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原因恰恰是由於這些強勢品牌的品牌信用度較高,降低了消費者的選擇成本,使需求曲線右移。

  這裡的分析可以為市場中的廠商如何在有利潤的價格前提下擴大銷售量和市場份額提供思路。如圖3所示,D為市場需求曲線,眾多的品牌在Pm這個價格下銷售商品,比如說在高檔的轎車市場有賓士寶馬奧迪等等品牌,這些品牌轎車基本上是處於同一個價位,在這個價格下,整個市場容量即目標顧客總數也就限定了,即由市場需求曲線決定在價格為Pm時,市場容量為Q 。這些品牌商品分 圖3 廠商市場份額的擴大割了這個市場容量。各品牌廠商的需求曲線的位置決定了各自的市場份額,根據我們的研究,在價格既定條件下,品牌信用度決定了需求曲線的位置,各廠商可以通過提高品牌信用度來使各自的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從而擴大市場份額。如某品牌廠商原來的需求曲線為D1,在Pm的市場價格下該廠商的市場份額為Q1,當通過品牌建設提高了品牌信用度後,需求曲線由D1右移至D2,此時該廠商的市場份額由原來的Q1增加到Q2。因此,對於處於激烈競爭中的品牌廠商來說,只有通過品牌建設來擴大市場份額才是更為有效也更為持久的競爭策略,而運用“價格戰”策略不但使廠商的利潤空間大大減小,同時還會使廠商多年積累的品牌價值縮水,這對於廠商來說是極大的損失。

Image:厂商市场份额的扩大.jpg

  圖3 廠商市場份額的擴大

  五、結論

  需求曲線或需求定律刻畫了人類行為的本質,所以成為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之一。本文將品牌這個要素通過“選擇成本”引入經濟學,用需求量、價格、選擇成本、品牌信用度這四個變數描述了品牌是怎樣影響和制約人類的選擇行為的,在這個意義上,引入品牌後的需求曲線成為品牌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本文的結論是:品牌信用度的提高一方面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有效地降低消費者的選擇成本,消費者“趨利避害”的本性使得在任意價格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線右移;另一方面使得品牌商品的需求彈性變小,需求曲線變陡峭。需求曲線的變動構成了品牌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換言之,價格和品牌一起,在社會範圍內分配稀缺資源,因而價格和選擇成本約束著參與者的欲望並協調他們的行為。本文還認為品牌信用度的提高通過改變需求曲線的位置影響市場均衡的變動,提高了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同時將會增加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提高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因此,通過品牌建設提高品牌信用度,使需求曲線改變位置,即使在價格提高的條件下,需求數量也會增加。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品牌經濟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