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4个条目

危機傳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危機傳播[1]

  危機傳播是指針對社會的危機現象如何採取大眾傳播及其他手段,對社會加以有效控制的信息傳播活動。它的目的在於,按照社會傳播和新聞傳播的規律,對危機處理過程進行干預和影響,促使危機向好的方向轉化。

危機傳播的主要特征[2]

  國外對於危機傳播的研究有著相當長的歷史,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危機傳播研究髮端於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它被用來預測假設的政治形勢,其目的是防止類似危機的發生,並預測採取措施的價值。1962年在泰勒(TY101)案例中,危機傳播研究領域從政治領域拓展到商業、企業領域。1989年埃克森(ExxonValdez)石油泄漏事件使危機傳播計劃廣泛應用在商業和企業管理,並開始進行危機傳播的次一級學科研究。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危機傳播研究迅速發展起來。其中,1996Valujet飛機案例是綜合應用各種理論的代表。倫斯(Reinsch)形象地把危機和組織傳播研究稱為多樣的、正在進化的領域。

  我國對危機傳播的研究,在2003年SARS疫情爆發前,主要局限於企業公關領域,更多地是以管理科學為核心的多學科研究。而在SARS危機出現後,每一個中國人親歷了政府主管部門從被動應對到主動化解危機的過程,從而親身感受到了處理危機傳播的重要性。正是從這個時期開始,以傳播學為核心,系統探討危機傳播的基本規律及應對策略的成果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一些成果也直接應用於政府、企業和社會相關單位應對危機的實踐,極大豐富了危機傳播的實證研究。其中2004年第四屆亞太地區媒體與科技和社會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美、澳、英、中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位專家、學者和管理界人士,就科技和媒體在重大危機應對中的地位、作用、規律和有效措施展開研討,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危機傳播研究的系統化規範化

  綜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從危機事件產生髮展的基本過程看,危機傳播主要呈現4個方面的主要特征:

  1.突發性。美國學者斯蒂芬.巴頓認為,危機是一個會引起潛在負面影響的具有不確定性的大事件,這種事件及其後果可能對組織及其人員、產品服務資產和聲譽造成一定的損害。危機事件往往具有突然性和不可預見性。例如我們對地震等災害還無法準確預報,對SARS這樣的新型傳染病也無法預先認識,對類似美國911事件那樣的恐怖襲擊也很難絕對嚴密防範。而這種事件本身的突發性決定了危機傳播過程的突發性。在很多時候,危機的出現不可預知,在事件發生的初期,相關事實的人際傳播、言語傳播、大眾傳播、組織傳播等傳播鏈條的形成,往往並不以事件主體的意志為轉移。

  2.聚合性。危機雖然就其本意來說是危險和轉機並存的一種狀態,但危機早期所呈現的則是其破壞性甚至是災難性,如果不能及時控制,將可能演變為更大範圍的社會危機,影響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全局。當前,危機事件存在著規模和頻率上升,組織性、暴力性、危害性加強的趨勢。俗話說: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里。危機的傳播,常常會導致事態嚴重惡化,並且呈現熱點聚合的效應。與該危機事件有關的方方面面的情況都會成為人們關註和議論的熱點。

  3.迅捷性。現代社會中,由於交通通訊和各種社會生產、配送設施的高度發達,人類交流活動日益頻繁,使得危機的擴散往往非常迅速,演變非常迅速,時間非常緊急,危機一旦爆發,常常勢不可擋,既具有突發性,又具有快速擴散性。特別是現代社會網路的高速發展,使得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的新聞都能為世界其他地區的人們所知曉,藉助網路媒體的介質,現代社會危機傳播中的信息傳遞速度和廣度超越了以往任何的時代。比如,今年的蘇丹紅一號事件,一則新聞波及世界所有的區域;而同樣我國一個媒體報道啤酒甲醛超標事件甚至導致一些國家迅速將我國啤酒下架禁售,等等。

  4.牽連性。危機的牽連性是指危機之間具有相互依存、互為因果的關係,對於某一個危機事件的報道往往會影響到相關的領域,一個危機的爆發可能由於多米諾骨牌效應引起連鎖反應。牽連性表現為二方面:一是同質牽連,是指與危機具有相同和類似品質的人、事或者產品受到牽連;二是因果牽連,是指某一種危機導致相關危機的爆發;三是擴散牽連,是指由於危機造成的心理恐慌使得人們把危機人為擴大到那些根本不存在危機的領域。例如,2001年媒體對於南京冠生園食品有限公司用舊餡做新月餅一事曝光,不僅給全國的冠生園月餅帶來了致命打擊,而且對整個中國月餅生產企業帶來了沉重打擊;在2003年5月20日加拿大頂級牛肉的出產省阿爾伯特省確認一頭牛患有瘋牛病後,整個加拿大的養牛業遭受重創,當年牛肉出口下降90%;而2003年爆發的SARS危機對於我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試論政府在危機傳播中的責任擔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1年7月1日
  2. 王想平,宮宇.危機傳播的輿論形態與引導策略[J].求實,200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危機傳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