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產業聯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產業聯動(Industry Linkage)

目錄

什麼是產業聯動

  產業聯動是指在一個區域的產業發展中,不同地區通過產業結構戰略調整,形成合理的產業分工體系,實現區域內產業的優勢互補,實現區域產業協同發展,從而達到優化區域產業結構、提升產業能級、增強區域產業競爭力的目的。在實踐中,產業主體之間的相互聯繫和合作表現為多種形式。在生產要素上,表現為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的相互流動或形成一些統一的要素市場;在企業層面,表現為企業跨區域的投資併購經營活動,企業之間基於產業鏈的垂直聯繫或基於聯合技術攻關、市場開拓等共同目標的水平合作;在政府層面,表現為為了區域的共同發展而採取的共同制定產業規劃、產業政策等產業合作行為;在社會層面,一些產業社會組織為了整體產業利益而採取的制訂共同的產業標準、行業規範等行為。

產業聯動與產業集聚[1]

  自競爭戰略波特1990年提出產業集群理論Industry Cluster Theory)以來,產業集聚現象就受到世界的廣泛關註。新世紀以來,藤田克魯格曼等人開創新經濟地理學,提出空間經濟集聚理論,把人們對於產業集聚問題的關註推向了空前高潮。波特的“鑽石理論”認為,產業集群,是特定產業中互有聯繫的公司或機構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種現象。新經濟地理學給出的解釋是,產業的空間集聚,可以使企業獲得更多知識、信息和技術的溢出效應,分享和產生更多資源與信息集聚的外部性,可以促進專業投入和服務的發展,為專業技能工人提供更加集中的市場

  具體而言,當集聚行為發生於某一行業時,由於處於同一行業不同產業鏈上的企業佈局在同一地區,他們可以通過共同安排生產活動,如,調配原材料、裝運產品、共用信息等,節約運輸廣告及市場交涉等交易成本,形成地方化經濟;而當集聚行為分散髮生於各行業時,由於不同企業位於相同地區,他們可以節約各種各樣的移動成本和交易成本,企業之間可以更好地進行面對面的互動交流,從而實現信息共用和節約交易成本,形成城市化經濟。可見,不管是行業內的集聚,還是行業間的集聚,產業集聚強調的都是因空間、地理區位上的集中而帶來的交易成本降低和產業專業化過程。

  此外,產業集聚,還能改變一個地區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企業的集聚和交流,會產生促進產業集聚的地方性網路,例如,有更多銀行、更加便利的企業審批程式等。反過來,經濟全球化和地方網路化,也使產業空間集聚對區域發展產生更多的依附性與根植性。例如,植根於地方支持網路的公司,往往能夠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從而形成產業集聚與區域發展的良性互動。

  產業聯動強調的是,產業之間的互補、合作與相互作用的關係。產業聯動,也是區域產業政策的重要內容之一。與產業集聚的微觀主體推動不同,產業聯動的發展,一般是在地方政府直接政策的推動下進行的。在區域產業的聯動發展中,區域的產業分工往往是重要依據,區域的產業集聚通常是重要載體。可以說,沒有產業集聚,就難以實現產業的聯動發展。如果一個區域的產業實現了聯動發展,它一定已經形成了相當規模的產業集聚。

  兩者的關係,可以在長三角區域發展的過程中找到見證。上世紀90年代,在製造業向長三角地區集聚的初期階段,長三角區域內,產業同構化嚴重,惡性競爭劇烈,即使政府致力於推進產業聯動,產業聯動發展的步伐始終緩慢;上世紀90年代後期以後,隨著產業集聚規模的不斷增大,產業集聚效應開始顯現,區域的產業聯動政策和聯動發展效應隨之逐漸明顯。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調整轉型的不斷深入,產業空間集聚引致的地方性增長,引起了日益廣泛的關註。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如日本、芬蘭、瑞典、愛爾蘭等,政府正在制定相關政策,以期通過產業集聚,刺激地方經濟發展,增強全球競爭力。區域產業集聚的成功經驗表明,產業集聚不僅能夠促進產業聯動和區域聯動發展,還有助於推進區域商業創新網路的形成和發展。隨著長三角區域合作發展的不斷深入,區域產業集聚將在長三角經濟聯動中,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長三角全球化和地方化同步發展的背景下,無論是區域的聯動發展,還是產業的聯動發展,都應該把區域產業集聚作為主要手段,併在此基礎上,不斷推進區域的協調發展。

產業聯動對新型工業化的推進作用[2]

  (一)產業聯動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無錫地區資本技術、高技術密集型工業發展較快,同時輕紡工業、普通機械等勞動、資本密集型產業仍保持著較高的發展水平,但面臨日益嚴重的資源環境約束。而徐州地區日益改善的基礎設施條件、產業配套環境、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豐富的土地、農副產品及礦產等資源就具有了比較優勢,在市場主導和政府推動的合力作用下,無錫部分勞動、資本密集型產業向梯度較低的徐州轉移也就成為必然趨勢,從而加快徐州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區域產業聯動,促進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有助於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客觀上增強了各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根據產業梯度轉移理論,發達地區將一部分對欠發達地區仍具有比較優勢的邊際產業轉移到欠發達地區,把資金、技術、管理、人才優勢與欠發達地區的資源優勢(土地、勞動力、能源、自然資源等)以各種具體方式有效結合起來,互動互補,通過投資乘數效應、技術擴散效應示範效應、模仿和學習等途徑,促進欠發達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有利於維護生態平衡, 減少環境污染,促進資源的節約和使用效率的提高,實現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的和諧發展。但是,欠發達地區必須警惕產業轉移中的污染轉移,樹立科學發展的聯動理念,消除片面追求政績的利益衝動,合理限制高消耗、高污染產業的轉移,增強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產業聯動提高區域信息化水平

  產業聯動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過程,客觀上有助於提高聯動區域(特別是欠發達區域)的信息化水平。通過產業聯動,一方面,發達地區工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工業發展的技術含量得以提升,必然促進區域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通過技術擴散和跟蹤學習,欠發達地區的信息化水平也能得到逐步提高。

  無錫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工業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處於江蘇省先進行列,在南北掛鉤合作的框架內,徐州要加快與無錫的科學技術、信息化建設軟硬體、先進管理經驗等稀缺性要素的雙向交流與合作,提高工業信息化科技含量和高新技術產業比重,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

  (三)產業聯動提升區域人力資源開發的層次、規模和效益

  產業聯動的過程也是要素流動的過程。要素流動包含資金、技術、人才和信息流動。人才是創新的主導因素。通過政府間合作和欠發達地區發展環境的改善,產業聯動可以改變人才單向流動(主要流向發達地區)的格局,加快欠發達地區人才培養、引進和對口交流的速度和效率,提高合作區域人力資源開發的層次、規模和效益。

  為強化產業聯動成效,進一步推進南北產業聯動發展,蘇南與蘇北應互派幹部掛職交流,以加強對蘇北經濟建設的支持。2006年,江蘇省委、省政府從蘇南選派幹部到蘇北市、縣黨政機關任職。勞動力轉移方面,蘇北積極為蘇中、蘇南轉移產業培訓勞動力,使蘇北勞動力向蘇南轉移。幹部交流和勞動力的合理和有序轉移,客觀上增強了徐州、無錫等地區的幹部綜合能力和勞動力素質,提高了聯動區域人力資源開發的層次、規模和效益,促進了區域創新。

參考文獻

  1. 王紅霞.產業集聚是否就是產業聯動
  2. 簡曉彬、沈正平、劉寧寧.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Dan,Yixi,连晓雾,Tracy,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產業聯動"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