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0个条目

人格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Character Management)

人格管理(Character Management)

目录

人格管理简介

  人格管理是许多企业的管理盲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逐渐超越了埋头苦干的“劳动力”范畴,成为企业“智慧资本”的重要载体。于是,企业界对存在于人脑海中的知识价值有了崭新认识。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点也从贡献劳动力的员工身上转移到贡献智慧的员工身上。如今,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尽管已广泛流传,但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仍存在一些“盲区”,例如对“知识员工”的人格管理不重视,企业未能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格管理的理念、原则和方法体系。

  不少国内外学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应加强对员工人格管理的探索,尤其要重视对企业经营者、高层管理者的人格管理。人格管理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需要重点探讨的课题。

  现代社会的进步已由重数量转为重质量。人的素质正是决定事物质量的根本因素。笔者认为,人的素质既与他的知识、能力和悟性有关,也与其人格密不可分,并以人格为中轴线。因此,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事业和社会活动的效果和成败。

  从内涵的角度看,人格主要是指人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个性特点和进取精神。由此进一步产生了4个重要的人格特征——使命感和责任心、敏感性和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有目标的行为强度。人格的外延则是指,因重要的人格特征结构而产生的个人形象,以及对周围人的影响力。人脑海中智慧的释放不仅需要组织的物质动力,更需要来自他人和群体的精神感召与激励。

  人格本身便是一种有价值的力量。作为组织的管理者只有依靠其人格所产生的威望(地位和权力难以产生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员工。因此,组织领导者既是组织人格化的体现,也代表了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水平。对高科技企业而言,管理者的人格优劣对企业的成败尤其重要。实践证明,导致高科技企业失败的诸多要素,无不与人的品质(人格)有关。所以,有学者认为,未来的企业管理将会以人格管理为核心。

人格管理的组成及注意点

人格魅力

  有关人才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然而,在具体落实措施中,大家似乎只局限于物质利益的手段,忽视了精神力量的作用,更没有将精神领域的措施细分化和具体化。本文论及的人格管理,其意义不但有利于人才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还在企业总体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著名的企业管理学者已经预言,未来的企业管理将以人格管理为核心。

  人格是指人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个性特点和进取精神,人格特征表现为使命感和责任性、敏感性和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有目标的行为强度,从而形成个人形象、对周围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由于人格具有影响力和感召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格魅力,因此人格就成了有价值的力量。

  对团队的号召力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地位产生的吗,不是;是权力带来的吗?也不是,号召力只能从人格魅力中来,企业领导人的威望也只能从人格魅力中来。

  因此,企业领导人的人格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其人格威望或人格缺陷和障碍将直接影响到企业。

诚信

  现在人们十分看重诚信,诚信当然也是人格的范畴,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每日三省吾身” 中的第二省即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交而不信乎?”富兰克林除了最早讲时间就是金钱外,还讲了信誉就是金钱。大丈夫“一语既出驷马难追”式的一诺千金是企业家应有的素质。

  因此,西方管理学者切斯特·巴纳德认为,企业总裁的真正任务是塑造并管理企业的价值观,他发现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位出类拔萃的有个性魅力的企业家,如IBM、宝洁、埃默生、强生和达纳公司等。所以,人格管理首先着眼于企业家的人格形象。

  具有优秀人格的企业家必然也是尊重员工人格的企业家。由美国市民评选出来的一百家最受欢迎的公司中,有一家英格拉姆计算机批发公司,其董事长有一个专用的24小时畅通的800免费电话,欢迎员工随时与他沟通。美国联信公司董事长劳伦斯·博西迪除了每月给员工写信外,还要举行好几次早餐会,邀请的员工是计算机随机挑选的。微软的盖茨在公司的每次重大事件发生时都要用电子邮件与全体员工交流看法,并把总部召开的会议在网上直播。松下幸之助最喜欢在与员工的交谈中来获取灵感。

  人格魅力可以从一些数字来体现,韦尔奇能说出1000名高级管理人员的名字和职务,熟悉公司3000名经理的表现。美国CDW公司首席执行官每月要同25名员工共进午餐,每位员工会收到5个贴好邮票的信封,以鼓励员工提出意见。

  海外成功企业在强调人格平等的同时,还喜欢用能力强的人,希望下属的水平超过自己。人格平等是人格管理的重要基础,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尊重下级,从而发挥下级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大名在全球企业界中是如雷贯耳的,然而韦尔奇有个嗜好,不喜欢大家叫他老总。在通用公司,从上到下都直呼其名,大家绝无尊卑之分,互相之间关系融洽、亲切。公司最高首脑欢迎职工随时进入他的办公室反映情况,并对职工的来信来访进行妥善处理。公司还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员自由讨论会,职工在公司感到生活在大家庭中,心情非常舒畅。

员工满意度及“厂务公开”

  现在,国内不少企业开始注重推行ES (员工满意度)活动,企业还根据要求进行厂务公开,其实这都是人格管理的范畴,首先要解决人格平等的思想基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集思必有广益。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人与人之间贵在尊重,员工感到自己的人格得到了尊重,反倒觉得自己欠了老板一份情,非想报答不可。其实,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平等的,再说劳动者的智慧已经为老板带来了利润,现在无非是再创造一份超额利润。如果人与人之间等级森严,大家连避之也不及,积极主动的态度从何而来呢,创新的兴趣又从何而来呢。

  企业领导应该要树立威信,但这个威信要靠领导本人的德、才和人格魅力才能树立。人格魅力的定量化表现为一个分值,其分子是他的德和才,而分母是他名义上的标识,如果名义上的标识(如厂长、经理、主任等)与其分子上的内涵不相称,则对他的声望反而不利。事实上,一个人越有水平则往往越谦虚。

  就广大职工来说,由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最了解,提出的见解往往具有价值,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能人隐匿在人群之中,也就是藏龙卧虎之说。封建时代的帝王尚且能做到礼贤下士,在经历十五世纪人文主义启蒙半个千年以后,企业中还要强化级别观念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企业中造成等级森严有时倒并非是领导所为,有的管理人员不把精力放在工作上,而是放在讨好上级的各种心计上,这是人格管理的大忌。

企业文化

  人格管理还与企业文化有关。上一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企业管理的范畴中出现了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 的提法,很快地引起了东西方企业界的重视,并且把它列为继泰罗的科学管理梅奥的行为科学、“管理职能丛林”之后企业管理发展的第四阶段。对企业文化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从狭义来说,是指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基本精神和凝聚力及全体职工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广义角度看,还包括企业中具体人员的文化素质、结构及有关文化建设的措施、组织制度,由企业的环境、价值观、企业中的英雄、仪式和文化网络这五大要素组成,具有导向、约束、凝聚、融合、辐射五个功能。其实,企业文化除了来源于西方企业新经验外,也有我国企业的探索和我国文化的渗透,如《孙子兵法》中的警句成了国外一些企业的治厂格言;《菜根谭》亦为人们津津乐道;“鞍钢宪法”中的“两参一改三结合”被日本企业引进;我们还曾有过“孟泰精神”和“铁人精神”,这些也都与人格管理有关。

如何实施人格管理

  企业的管理者除了要在理念上理顺管理与人格之间的关系,还应借助具体策略,实现对员工的人格管理。对企业而言,笔者觉得,目前可以从以下4方面着手实施人格管理:

充实考评内容

  一直以来,企业对员工的考核与评估过多着眼于其工作表现和业绩,而几乎不关注员工个人智力价值的发挥与实现、心理素质的养成,以及人格的塑造。实质上,从人格的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考察、评价员工行为,并积极引导和发掘他的优良品质,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正是企业重要的社会责任之一。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立足长远战略,通过人格塑造和针对性的评估,以建立不带浓重政治色彩的员工人格档案。同时,管理者要避免空洞说教与强制性灌输,运用心理学技巧,对员工进行个性化的成才设计、形象策划和挫折咨询等辅导。

纠正观念偏差

  目前,我国企业界在员工的选聘与任用上,常常侧重从企业短期目标导向出发,只偏重员工的文凭与知识,因此把人才价值等同于专业技能,却很少深入到人格层面考察他们,因此难免失之偏颇。最新理论研究表明,个人的专业技能与知识结构同其人格发展成正比关系——良好的人格有助于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发挥。因此,企业应修正自身的人才观念,在招聘、日常管理和人才培养等环节,充分考虑人格因素,建立相关测评体系。

拓宽培训视界

  目前,众多跨国企业已开始从人格塑造的深度,研究、培养员工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完美的人格。企业员工培训与学校教育本质的不同在于,学校仅让学生知道别人也知道的知识,因此学校教育期间只需要学生具有一般的人格;而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往往要求他们学会别人尚未掌握的知识,所以需要特殊的人格培养。企业培训的特点决定了“学习型企业”并不等于“学校式企业”,其培训功能不能局限于知识的灌输,高科技企业也不例外。

  企业对员工的人格教育与培训不能完全以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企业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办法:

  “以会代训”。通过会议向员工传输新知。

  “以责代训”。通过轮岗、承担项目等形式授权赋责。

  “阶段性转换角色”。通过角色转换,培养、锻炼和提高员工能力。

  “以教代训”。安排老员工承担培训新人的任务,让其得到特殊的培训,提高纵观全局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超前关注人格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支持教育发展视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发展机遇,并将某些学校的学生视为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企业在经济资助之余,要刻意提前介入学校教育,超前关注企业未来员工的人格教育,以本企业的理念适度地影响和改变相对封闭、抽象的学校教育。其中,企业对独生子女的心理素质的系统培养更是当务之急。

  此外,企业从学校直接招聘员工,应从学校得到毕业生人格成长与现状的材料。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大中专毕业生的评语、鉴定只有寥寥数行文字,且有很多雷同的套话,无法反映学生的心理素质与人格特征。因此,如果企业不超前介入学校教育阶段,对学生施加适度影响,将增大学生毕业后的管理难度。

人格管理的IVIS模型

  IVIS模型(Insight—Vision—Interact—Stakeholders)

  人格管理与建构自我是相通的。人格管理的目的在于不断完善自己、追求和谐﹑变得更加纯粹……等等,建立自我的过程是追求和谐,实现超越的过程。境界的核心在于超越,审美的人生态度需要良好的自我意识指导,宏大刚健的君子品格更多依赖后天的培养和塑造,精神气度需要在不断吸收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知识的滋养,在不断的修为,反省和实践中培养。

  (1)洞见。

  首先正确认识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真实、准确的自我认识是获得幸福和成功的必要前提,一个适应良好的人体应当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而那些头脑中常存错觉、不能清醒认识自我的人往往容易受到心理疾病的侵扰;其次要正确认识周围的环境,客观认识社会,社会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应作为复杂性认识,形成正反馈机制或良性循环的前提是形成正确客观的认知,也是良好心态的前提。

  提高洞见能力,重在培养文化敏锐性,做到文化自觉自我图式既是非常人格化和个性化的,也是社会化的,受个体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影响。

  (2)愿景

  在洞见的基础上,对各种信息加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判断,结合自己的兴趣与社会发展需要,就会对自己和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定义,愿景的建立不仅仅是个人问题,以认知判断为前提,包含眼光胆识因素又有情感与社会价值取向在里面。愿景规划综合体现了一个人的分析、谋划能力。

  愿景规划的过程就是建构自我和自我提升的过程。①在愿景规划时,既要立足现实,又要符合战略意图。要有所顺应,有所坚持,做到现实与目标并重,用行动来支撑战略﹔②要有国际视野大局观,要有好的眼光,并善于创造思维,必要时可以不拘一格、特立独行;③要不断磨练,形成核心价值体系,并坚定自己的经营哲学;④要专注不分散。坚定执著,不轻易随机试错、改变既定方向;⑤要始终牢记提升核心竞争力,不忘获取战略资源。坚持一种思维:找支点,争空间,用关系/文化/能力整合(Integrate)价值与资源;⑥要学会自我超越。不断学习,集中精力,培养耐心;⑦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改变(完善)心智模式才能够提升我们的意念,精神境界和规划水平;⑧要善于系统思考。利用一种思考模式和语言来描述和理解约束着系统行为的力量和关系;⑨要重视组织(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核心人物与全员的参与。

  (3)良性互动。

  如果上述洞见与愿景是“知”的话,接下来的良性互动就是“行”的问题。现代系统工程论认为个体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个体发展也必然要求融入环境与环境良性互动,封闭必然带来信息闭塞、沟通缺乏效率、短视、缺少人脉甚至个性紊乱。个体发展对于环境的倚重日益增强,与环境进行物质.信息与能量的交换,这就存在一个学习机制的问题,正反馈机制就是一种良性循环,个人是个系统,具有社会属性有自己的思想情感等,要达到目的,必须以有效的行为支撑。

  自我建构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是要有良好的沟通机制,在开放的系统中,个体与外界进行信息、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在秩序的引导下,在融合适应中坚持与实现自我,在坚持中适应和实现超越。要追求卓越,精诚,开阔,强调与他人/环境的互动,在与环境的互动(Interact)中把握、提升境界。

  (4)利益相关

  人都是环境的产物,教育的产物,遗传与进化的产物,文化的产物与自然选择的结果,选择与谁互动与谁进行能量、信息与物质的交换这个问题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品格决定成败,关系决定成败,文化决定成败,根基决定成败,都是有道理的,都是相通的。环境中的人和事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我们的判断、决定与行为,个体行为导向与期望、自我期许以及内隐动机有关,也与环境对两种可能自我的激发密不可分,至于是“理想的自我”受到激活还是“害怕的自我”受到激活,最终与自我建构的需要及个体品格、境界和人生态度密不可分。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5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16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人格管理"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Haogaiqin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9月1日 16:50 发表

赞成人格管理的应用,确实能收到很明显的积极效果。

回复评论
218.1.21.* 在 2009年9月3日 16:42 发表

人格管理确实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质量”

回复评论
218.8.130.* 在 2009年10月27日 15:24 发表

人格管理是好的,很多观点我也赞同。不太明白的是,人格怎么评价?现在好像还没有这种评价体系。 一个企业乃至社会几十年的文化积淀怎么转变?

回复评论
泛音之巅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4月11日 10:28 发表

关键是健全考核机制,完善评价系统,一定要结合数据进行考核。

回复评论
朱啟兵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7月28日 01:59 发表

人與人之間只有互相尊重﹐才是有效管理。每個人有獨特一面才亦今天丰富人生。

回复评论
cathyshen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8月12日 12:29 发表

corporate culture & character management 是一门管理学会问,应用起来还是有一点难度

回复评论
右边静悄悄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0月6日 05:08 发表

毫无疑问,企业家对人格的要求毋庸质疑。但如何提高员工的人格?好像并没有说很明白。

回复评论
老肚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月11日 14:16 发表

学习

回复评论
Zhilin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3月17日 15:08 发表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人格,很难做到兼顾,此时,人格管理就会发挥出重要的价值!

回复评论
许燕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7月2日 13:45 发表

在当下,底线丧失,更需要唤醒人格!!!

回复评论
许燕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7月2日 14:03 发表

其实经营企业的本质是经营“人心”;如何让员工成为企业的精神共同体是企业家们值得深思的课题;

回复评论
113.77.148.* 在 2011年8月9日 14:23 发表

企业文化,其实是老板的文化

回复评论
82429554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0月7日 11:37 发表

YUM全球的管理机制中就是这样运用的,的确是有很强的效果。当然要配合很出色的KPI机制。

回复评论
202.105.135.* 在 2011年10月8日 16:07 发表

回复评论
顾亚玲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2月8日 12:06 发表

企业所处阶段不同,可能老板关注的内容也不同,目前看我们的KPI依然停留在业绩指标上!

回复评论
M id ebbd8779dccbdba14e2876a74d41b0e0 (Talk | 贡献) 在 2022年8月16日 08:33 · 湖北 发表

人格主要是指人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个性特点和进取精神。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