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8个条目

文化工业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文化工业

  文化工业的概念是法兰克福学派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中提出的,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商品化标准化的现象。文化工业,即大众文化产品的标准化和模式化,所谓的标准化就是缺少独特的内容与风格,但适合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批量生产机械复制,模式代替了一切,雷同代替了个性,平庸代替了高雅,低俗代替了崇高。阿多诺一直对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工业”持批判态度,在他看来,资本主义“文化工业”呈现出压抑性、操纵性、意识形态性特征,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极权统治的代名词,扮演着“社会水泥的阶级统治角色。 

文化工业理论的受众对象

  作为商品文化当然要找到它的消费者。一个消费者只有在一个产品中看到其用处,或者以为在一个产品中看得到用处的时候才会消费这个产品。一个艺术家,或者围绕着这个艺术家的机构必须合乎这个消费者的口味才找得到他的产品的消费,因此他必须适应他的消费者的口味。这样一来文化就丧失了它在这会儿中的批评作用,而成为了社会的结合体。同时文化的对象对文化并不提出创新的要求,而是让文化来为他服务。阿多诺认为这样一来文化就成为了消遣的一部分。而消遣只不过是一个人工作过程之间的休息恢复过程,因此是工作过程的一个服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应该尽量少化力气。文化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少化人的力气。

文化工业提出的观点

  ――文化工业所生产的文化产品,丧失了文化本该具有的批判和否定精神。

  ――文化工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将无法实现艺术的超越性,降低了文化产品的艺术价值。

  ――文化工业使人的个性趋于消亡,不可能实现自由创造。

  ――文化工业的商品化生产是标准化、程序化或复制性的,这会丧失传统艺术的“韵味”(aura)破坏传统民族语言既有的优美和纯洁。

  ――文化工业产品消费者的独立判断能力日渐丧失。

文化工业的特征

  根据阿多诺的阐述,文化工业具有以下特征:

  1、艺术生产的工厂化、工艺化或制作化,因此可量身定做、机械复制、批量生产,艺术不再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由的精神生产”;

  2、艺术作品的商品化、消费化,因而艺术从精神领域蜕化成只具使用价值的器物,从而剥夺艺术本应具有的任何反抗和批判功能;

  3、文化工业的大众传播形式使其传输给大众的信息具有两重性,表层信息往往是自由、平等、幸福,反抗不公和极权主义等等,深层隐藏的信息却传播给大众适应与接受现实秩序的必然性;

  4、文化工业的升华是伪升华,它不断地供应文化快感和幸福承诺,用伪审美假升华遮蔽人性压抑的真实,无限期地延长支付它开出的快乐支票。“文化工业不是纯化愿望,而是压抑愿望。”(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启蒙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131页。)

  5、文化工业还具有伪个性主义特征。“个性化”是它倾销文化商品的典型伎俩,大众常常被款待得像主人一样,似乎它的产品只为您一个人生产。而且它总是给文化商品打上天才的独创性和独特个性的迷人光辉,以掩饰其情感与形式的标准化、格式化以及风格的千篇一律性。

  文化工业的伪个性主义,不仅是由于生产方式的标准化,更是由其意识形态本质所决定的。它按照社会所喜欢所需要的样子塑造所谓的个性,“个性被归结为普遍的能力,偶然性,只有当它完全具有普遍的特性时才能存在下去。”1967年阿多诺说得更直截了当:“文化工业的绝对规则不再与自由有任何共同之点。它宣示于众的是:你应该循规蹈矩,即使是在未被告之任何规矩的情况下;应该与任何已经存在的东西保持一致。像其他任何人那样思考。”(注:《文化工业再思考》,《文化研究》第1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04。)

  6、文化工业使工具理性完全凌驾于价值理性,使使用价值彻底臣服于交换价值。在后期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商品要保持纯粹使用价值的幻想,就必须被纯粹的交换价值所取代。文化工业不仅把对于效用的精确计算放在首位,而且充分利用拜物教使文化商品笼罩上一层厚厚的偶像光晕。凭借偶像化这一最原始也最有效的手段,在文化商品的交换过程中达到最大限度的价值增殖。

文化工业的思想对消费者的影响

  阿多诺相信文化工业对其消费者有操纵的作用。不过这个操纵作用并不是有目的性的、受控制的、有方向性的,而是潜伏的。虽然如此这个潜伏的操纵对整个社会施加影响。阿多诺认为这个操纵作用有两个结果:

  1个人被文化工业退化;

  2文化工业向其消费者提供通俗的、表面的无意义的事物;

  因此文化工业是一个由上层阶级领导的文化影响,而不是一个大众文化,也不是一个民族文化。

  阿多诺认为这个“上层社会”并不是一个阴谋的主导人。他们并不是因为文化的批评作用而想要控制文化,将文化变成陈腐的琐事,他们是资本主义的主导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试图将一切变成商品。

  文化要成为商品必须受到其消费者的欢迎,文化工业必须向他提供他所想要的、他明白的、不使他迷惑的货物,比如简单的、优美的旋律、简单的侦探小说和电影。这是消费者与文化工业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关条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Lin,寒曦,陈cc.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文化工业"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