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創造性思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創造性思維的朴素理解
經常在網路上看到介紹創造性思維的文章,也有專門研究創造性思維的書籍。在實際生活中卻常聽到抱怨中國教育無法培養出創造性性思維,中國的體制或是文化壓抑人民的創造性性等等。難道這些學者們推崇的創造性思維的研究與培養與實際生活脫節了嗎?創造性思維到底是什麼?到底是怎麼一個思維過程呢?非專業人士能做到創造性思維嗎?
這些問題如果讓愛因斯坦來回答肯定是最有說服力。讓他把他的思維過程描述出來,再讓一個心理學家分析總結出規律來,普及民眾。也許我們現在看到的論述創造性思維的研究也是這樣得來的吧,可這些研究性的文章看多了,讓我覺得我離創造性思維越來越遠了。在本文里,我以朴素的實際的觀點來重新論述這個問題。 我首先重新定義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一種跨界思維。界就是時間,空間,有限與無限,實體與虛擬,或是不同概念之間的區分。如果思維能夠突破界限框架就是創造性思維。是不是聽起來有點玄之又玄的,下麵舉幾個形象的例子。
時間是什麼?時間是看不見摸不著但能切實感覺到存在的一種變數。人們用沙漏,鐘錶,日曆(太陽),農曆(月亮),元素衰變周期等這些非常實在的東西來丈量時間。人的大腦是一個體積有限的容器,但卻能裝下無限多的信息,大腦就突破了有限與無限的界。信息是什麼?實體存在的東西或過程在大腦或者電腦中以虛體的信號存在。
再講一個也許很多人都聽過的古代小故事。說有一個先生他有三個學生,他想考試這三個學生,就給他們每人一文錢,讓他們去市場買東西,要求是買到的東西要裝滿整個房間。第一個學生去集市上看了看,沒有發現任何價值一文錢的東西能裝滿整個房間,他就把錢還給了先生。第二個學生把一文錢給了自家的僕人,要他把自家的稻草搬來,裝滿整個房間。第三個學生用一文錢買了一根蠟燭,點亮起來,光亮裝滿了整個房間。最後一個學生就是跨界思維,他放棄了使用實體的東西來裝滿房間,而使用光這種虛的物象。
看了上面幾個具體的例子,是不是覺得我對創造性思維的定義就沒那麼晦澀難懂了吧。下麵就以我對創造性思維的重新定義來討論下如何產生創造性思維,即如何讓思維突破界限。要想突破界限,首先要意識到界限的存在,然後再反向思維(到界限的對立面去),或者發散思維(尋找其他的更多的界),這樣思維的方向變化了,也就是突破界限了。在上述過程中,最難達成的環節是意識到思維的界限,人貴在自知。如何意識到界的存在呢,意識不到是因為思維陷進去了。我的方法論是在一件事情或是思考過程進入死衚衕或者僵局時,人應該停下來,檢視一下自己的思維過程,找到思維的起點或是路線,也就是思維界限存在的地方。找到屆以後再突破就相對容易了。
下麵就以例子來演示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就拿上面說到的用燭光裝滿房間的學生吧。我推測思維過程如下:在市場上發現一文錢買到的東西不是太小就使太少,遠不夠填滿房間,先生又只給了一文錢,陷入僵局了。怎麼辦?停下來檢視自我思維過程,如果發現思維的起點是想用固化的東西來裝滿房間,就反向或是發散性思維,考慮非固化的東西有哪些呢?陽光空氣水都是常見的非固化的東西。一支蠟燭的光芒,一縷香茗的味道,一隻蛐蛐的鳴叫都能盛滿房間。
上述例子是我臆斷推測的,可能大家覺得不夠真實,就舉一個生活化的例子。一個小孩在很高興地玩耍,一不小心頭撞在桌子上,孩子哇哇大哭。媽媽立即過來安撫:寶貝,是不是磕疼了,沒事的,一會兒就好了,別哭了,抱一抱等等。有時候這些撫慰的好話說遍都沒用。停下來檢視思維,媽媽思維的出發點是孩子哭是因為覺得疼,換個思維出發點,孩子哭不是因為疼,而是因為驚嚇,本來玩得很開心,突然被沒看到的東西傷到了,快樂過程中斷,未知的疼痛原因帶來恐懼。媽媽可以跟孩子解釋事情發生的原因,孩子跑得太快沒看到桌子,與桌子撞上了。下次看著點,就不會撞上了。
也許大家覺得把這種小事情都上升到創造性思維,有點小題大做了。那我再說一個莊子的故事。說某國有一個人特別善於種葫蘆,他得到了御賜的葫蘆種子,可以種出世上最大的葫蘆。收穫季節到了,他果然得到了超大的葫蘆。他想用葫蘆裝水或者酒,發現葫蘆的皮太薄了,一磕就碎。他認為這葫蘆沒有實際用途,要丟棄。莊子告訴他,可以把葫蘆的口封上,然後把葫蘆綁在腰間,作為浮漂到水裡游泳。這個人就試試,果然好用。莊子說,你只想著把水裝在葫蘆裡面,沒想過把水裝在外面。莊子的思維非常灑脫地突破了裡外的界限,甚是讓人敬仰。
我想說的是大家可以嘗試將這種思維過程運用到身邊所有的問題上,感受思維的變化與奇妙。另外,我認為這種創造性思維與佛教提倡的放下有異曲同工之妙。放下那種直撞南牆的思維邏輯,自省重新檢視思維的過程,找到思維的界限,突破這個界限,創造性性的方法就會出來了。當然,能夠做到這樣一個過程,必然是思維長期修煉的過程。在這個思維修煉的過程中,人的思維越來越有創造性性,與之配套的方法也超乎想象。希望我們能夠在創造性性思維的道路上越跑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