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霍蘭德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約翰·霍蘭德(John Lewis Holland,1919.10.21-2008.12.27),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心理學教授,美國著名的職業指導專家
目錄 |
約翰·霍蘭德(1919年10月21日- 2008年11月27日),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名譽教授。他是職業發展模式,荷蘭職業主題的創造者,通常被稱為荷蘭法典。
他的父親在他20歲時從英國移民到美國,在基督教青年會當勞工,直到上夜校才成為一名廣告主管。他的母親是一名小學教師。霍蘭德最終在奧馬哈市立大學(現為奧馬哈內布拉斯加大學)學習心理學、法語和數學,並於1942年畢業。
興趣測驗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桑代克於1912 年對興趣和能力的關係進行了探討。1915年詹穆士發展了一個關於興趣的問卷,標志著興趣測驗的系統研究的開始。1927年,斯特朗編製了斯特朗職業興趣調查表,是最早的職業興趣測驗。庫德又在1939 年發表了庫德愛好調查表。
1953年編製了職業偏好量表,併在此基礎上發展了自我指導探索(1969),據此提出了“人格特質與工作環境相匹配”的理論(1970)。不難看出,在Holland職業興趣理論提出之前,關於職業興趣測試和個體分析是孤立的,Holland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
約翰.霍蘭德於1959年提出了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人業互擇理論。這一理論首先根據勞動者的心理素質和擇業傾向,將勞動者劃分為6種基本類型,相應的職業也劃分為6種類型:社會型、企業型、常規型、實際型、調研型和藝術型。
此後,Holland理論經過不斷豐富和發展。1991年,Gati針對Holland的正六邊形模型中有關相鄰職業群距離相等這一假設的局限性,提出了三層次模型。兩年後,Prediger在Ho11and六邊形模型的基礎上加上人和物維度、數據和觀念維度,使職業的類型和性質有機地結合起來。美國大學考試中心在Prediger興趣的兩維基礎上,將職業群體的具體位置標定在坐標圖上,由此得到工作世界圖。
霍蘭德的職業選擇理論,實質在於勞動者與職業的相互適應。霍蘭德認為,同一類型的勞動和與職業互相結合,便是達到適應狀態,結果,勞動者找到適宜的職業崗位,其才能與積極性會得以很好發揮。
霍蘭德的職業興趣理論主要從興趣的角度出發來探索職業指導的問題。他明確提出了職業興趣的人格觀,使人們對職業興趣的認識有了質的變化。霍蘭德的職業興趣理論反映了他長期專註於職業指導的實踐經歷,他把對職業環境的研究與對職業興趣個體差異的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而在霍蘭德的職業興趣類型理論提出之前,二者的研究是相對獨立進行的。霍蘭德以職業興趣理論為基礎,先後編製了職業偏好量表(VocatIonaI Preference lnventory)和自我導向搜尋表(Self-directed Search)兩種職業興趣量表,作為職業興趣的測查工具 霍蘭德力求為每種職業興趣找出兩種相匹配的職業能力。興趣測試和能力測試的結合在職業指導和職業咨詢的實際操作中起到了促進作用。
1.在我們的文化中,大多數人有六種性格類型: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交型、進取型和傳統型。有些人稱之為荷蘭法典或RIASEC。
2.性格相同的人一起工作,創造一個適合他們的工作環境。例如,當藝術家們一起工作時,他們創造了一個獎勵創造性思維和行為的工作環境——一個藝術環境。
剛剛聽完他的講座回來! 為什麼用“生平”這樣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