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板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天花板效應(ceiling effect)
目錄 |
天花板效應又稱高限效應:當要求被試完成的任務過於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數量)的自變數都獲得很好的結果,並且沒有什麼差別的情況時,我們就說實驗中出現了高限效應。
【例1】老師為了測試一下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出了一份卷子,如果這份卷子過於簡單,結果是學生普遍取得了高分。從而無法從分數中檢驗出學生的學習水平。那麼這種現象就叫“天花板效應”。
【例2】假設有一個研究者想要比較游泳和跑步的減肥效果。他找來兩個肥胖的人作被試,首先用一架台秤秤他們的體重,發現兩個被試的體重正好都是 300 磅 。然後,這兩個被試開始減肥計劃,一個通過跑步減肥,另一個游泳。幾個月後,兩個人又一次用同一架台秤稱體重,結果發現兩個人的體重都是 250 磅 。研究者認為兩個人都減重 50 磅 ,因此斷定跑步和游泳的減肥效果一樣好。但是研究者忽視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它所用台秤的量程是 0 ~ 300 磅,不能稱出這兩個人的確切體重。(如果用一個範圍足夠大的秤去稱的話,一個被試是 300 磅 ,而另一個是 350 磅 。通過跑步減肥的被試減重 50 磅 ,而通過游泳的被試減重了 100 磅 。)由於兩個被試的體重都已經到達了反應指標量程的最頂端,致使他們各自的減肥效果沒有真正地體現出來。這就是一個天花板效應的問題。
天花板效應都阻礙了因變數對自變數效果的準確反映,在選擇反應指標時應努力避免。那麼該怎樣避免呢?通常的方法是:
嘗試著先通過實驗設計去避免極端的反應,然後再試著通過測試少量的測試者來考察他們對任務操作的反應情況。如果被試的反應接近指標量程的頂端或底端,那麼實驗任務就需修正。
例如,在一個記憶實驗中如果記憶成績太好,那就可以增加呈現的材料以降低作業水平。與此相似,如果被測試完成得太糟糕,幾乎記不住任何東西,那麼就要通過減少實際材料、放慢呈現速度等方法使任務變得容易些。設計實驗任務和反應指標的指導思想是應使被試的反應情況分佈在指標量程的中等範圍內。那麼,操作自變數時,被試反應水平的提高或降低都能被觀察到。謹慎的研究者在實施可能被天花板或地板效應污染的實驗前,先做好預備實驗。預備實驗能使研究者瞭解到實驗中存在的有關設計或實驗程式方面的問題。
“天花板”用作測驗中的最高得分或完成某項作業的限度。天花板效應用來指:
①在測驗中,當受測驗者到理論上的上限時所獲得分數的實際限度。
②在行為研究中,表示受試在表現中已使用最大能力。
③在藥理學中,指能產生所期望效果的藥物的最大劑量。
講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