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化生存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用戶主動生產的數據,是他們與他人互動的一種方式。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表演。
表演是社會互動的基本策略。網路中的人際互動中,人們的行為都具有“表演成分”。頭像、昵稱、交流手段、自我披露的程度,都是表演的策略。表演不僅存在與人際互動中,在網路的群體互動和其它各種平臺上,表演也是用戶的一種常態。
虛擬性是網路空間表演的前提。網路中的用戶表演是基於數字化的虛擬空間。在這樣的空間里,很多時候人們可以不透露個人的真實身份,進入“匿名”狀態。
角色自由是網路空間表演的特點。用戶的“表演”總是以對角色的設定為基礎的。角色扮演是表演的主要過程。相比於現實,網路用戶基於角色的表演要自由得多。其一,是角色獲得的自由,人們可以在網路中進行多重角色設置。其二是角色表演中的自由,網路環境確保表演空間多樣化,即便表演失敗,也可以轉移到其它空間。其三,角色轉換的自由,角色獲得的輕易性、角色的多重分化可能,都意味著虛擬空間中角色轉換的自由。
表演背後的心理動因:
(1)維持認知平衡,心理學家費斯廷格認為,人們的觀點態度、行為等之間具有一種一致和平衡的趨向,即兩個認知元素之間要達到一致趨向。
(2)印象管理。戈夫曼認為,個體不僅通過特定的表演向對方表現自我,還努力進行特殊的印象管理通過控制自己表現出來的行為來傳達某種信息,以求在一定的社會場景中給人們留給某種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