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人假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所謂的“綠色人”就是從人的自身角度出發提出的一種關於人性的假設,人之所以追求經濟利益、追求社會地位和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等目標,人之所以通過努力學習、辛辛苦苦的工作去實現上述目標其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一種長期的、可持續的和高質量的幸福生活。[1]
綠色人假設的特點[1]
由此可見,“綠色人”假設具有以下特點:
1.“綠色人”假設是從人自身的身心健康出發提出的一種關於人性的假設,而不是從組織追求績效的角度提出的。
2.人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條件下確實存在追求經濟利益、社會地位和自我價值的實現,但這些都是人為了獲取高質量幸福生活的手段。
3.人所追求的“高質量的幸福生活”是長期的可持續的,不是短暫的圖一時的“幸福”。而這種生活質量首先的而且必須的是健康的身心。健康的身心是是“高質量幸福生活”的基礎和核心部分。
綠色人假設的內涵[1]
根據“綠色人”假設的概念和特點,要實現這種長期的可持續的高質量生活和健康的身心需要滿足四個條件,而這四個條件也就是“綠色人”假設的內涵:
1.個人是“綠色的”,即人的自我和諧。自我和諧就是一個人身心的和睦、協調,即人的生理和諧與心理和諧的統一。由此可以看出,人的自我和諧首要的是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追求自我和諧是“綠色人”假設的核心和基礎。只有擁有了健康的身心,人,才能夠可持續的被開發和利用;人,才能夠成就自己的事業;人,才能夠實現自己事業和生活的“雙贏”;人才能夠幸福。這一切也正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和“幸福中國”的基礎和前提,也正是“綠色人”所追求的目標。
2.人與人關係是“綠色的”。即人與人之間要公平公正、要誠實守信、要互助互愛。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中,員工與管理者、基層管理者和中層管理者、高層和中層以及員工和員工之間的關係都應該是公平公正、誠實守信、互助互愛的。試想在一個沒有任何欺騙、沒有任何不公正、沒有任何怨恨的環境中工作,人的心情是愉快的。雖然工作要花費人的腦力和體力,但是人是工作著並快樂著。每一個人追求的是“work smart”基礎上的“work hard”,而不僅僅是“work hard”。
3.人與自然的關係是“綠色的”。人生存的最基本需求——衣、食、住、行無不來自自然界,人發展所需要的絕大部分資源也來自於自然界,因此,人要善待自然,要保護自然環境,要節約自然資源,否則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懲罰。實際上,現在人類已經受到了自然界的懲罰:能源的短缺、空氣質量的下降、食物鏈的斷裂、全球氣候變暖、地震、海嘯等等。人類要想幸福的生活就必須還自然界以本來面目。在現代社會的各類組織中,組織間的競爭日益加劇,與此同時“公地悲劇”也越演越烈。因此我們現在所應該做的同時也是“綠色人”所追求的,就是不要為了短期的利益而虐待地球、破壞我們的家園,否則的話電影《20l2》中的情景真的會變成現實,即使一個人得到了他“日思夜想”的財富和權力也不能得到高質量的幸福生活,這顯然與人追求的終極目標相違背的。
4.人與社會的關係是“綠色的”。“綠色人”還追求與社會的“綠色”關係。我們知道: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而人同樣離不開社會而存在和發展。人的任何行為或是促進社會的發展或是阻礙社會的進步,而人的行為又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表現出來的,因此,社會中人類共同的行為構成了整個社會的行為,社會要持續發展需要“綠色”,社會中的人也必須是“綠色”的,人與社會的關係也必須是“綠色”的。具體的說,人與社會的“綠色”關係是指:一方面,社會要為人提供“綠色”的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每一個人都要為其在一定社會環境中表現出的行為負責,不僅要對行為本身發展,更要對其行為產生的後果負責,即承擔社會責任。這樣才能保證社會和人都是綠色的而且是可持續的“綠色”。
如何才能做到“綠色”,組織是社會的單元,而組織又是由人構成的,社會中所有的組織是綠色的,那整個社會也是綠色的。因此,在各類組織的管理中,首要的而且非常必要的是要把其管理對象視為“綠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