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地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統計地圖(Statistical Map)
目錄 |
統計地圖是運用統計數據反映製圖對象數量特征的一種圖型。可形象地反映、揭示統計項目和同一項目內不同統計標準間的同一性和差異性,以分析它們在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中的分佈特征。主要表現各種社會經濟現象的特征、規模、水平、結構、地理分佈、相互依存關係及其發展趨勢。
目前統計地圖廣泛應用於人口、工業、農業等各種社會經濟部門,並採用電腦輔助製圖方法。世界上不少國家首先發展了統計製圖的軟體系統,如symap系統、geomap系統、cart系統等。它們的功能一般包括統計資料的選取,統計數據的處理、分級以及圖形輸出等部分。
統計地圖,包括分級統計圖、圖表統計圖、定位統計圖。
1、分級統計地圖
分級統計地圖是按行政區劃或經濟區劃,以不同深淺的顏色或疏密不等的暈線表示現象相對指標差異的圖件(圖1)。分級統計地圖是等值區域製圖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形式。其原始數據是比率量表的形式,為了某種需要把它處理成間隔量表的形式。
分級可用等差、等比、標準差或任意分級方法,統稱分級比值法。它只表示各統計單位之間差異,而不反映統計單位內部的差別。統計單位愈大,表示現象分佈的程度就愈概略;統計單位愈小,顯示的現象分佈就愈接近實際。
1)分級數目
分級數目主要取決於讀者閱讀能力能夠辨認的等級數。單色地圖3~5級,多色地圖7~9級。在選擇分級數時,還要看區域單元的數量和數據的分佈特征,只是一般不要超過上述級別。
2)分級方法
A、固定系列或等梯度
最簡單的分級方法是等梯度的固有系列,即找出數據集中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將二者之差被擬定的分級數去除,得到每一級的級差,按此級差構成的分級序列。
第二種固定系列是利用一個正態分佈參數來構成的,即對一個數據集求其平均數X和標準差S,以平均值為中心加減差若幹標準差即構成分級數列的界限。
第三種固定系列稱為嵌套平均值。其基本方法是先用總平均值將原始數列分成兩部分,再求每部分的平均值將其各自又分為兩部分,再求每部分的平均值將其各自又分為兩部分依此類推,達到需要的級數,各平均值即為分界極限。
B、分級間隔有系統的朝量表的高端或低端變小
根據數據的分佈狀態,如低端包括的單元數較多,則把低端的間隔變小,反之亦然。可以採用下麵的6種方式之一:
- 按某一恆定速率遞增
- 按某一加速度遞增
- 按某一減速度遞增
- 按某一恆定速率遞減
- 按某一加速度遞減
- 按某一減速度遞減
若採用算術級數,其增減速度是穩定的;若採用幾何級數,就會造成加速或減速。
C、不規則的梯級的分級界限
不規則的梯級分級是根據每一級中包含的單元數由製圖者制定分級界限,既有意識的將低端的單元數多一些,然後逐漸減少,也可以掌握使中間的單元數多一些,兩端都比較少,其分級界限不一定遵循變化的固定規則。
2、圖表統計地圖
以圖表、圖形顯示各統計單位內現象的總和以及內部結構的圖件(圖2 )。
3、定位統計地圖
以統計圖表表示相應點的特殊現象和變化規律(圖3)。一般有柱狀圖表、曲線圖表以及玫瑰圖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