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成本線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等成本線(isocost curve) 等成本線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的要素價格條件下生產者可以購買的兩種要素的各種不同的最大數量組合的軌跡。由於成本方程式是線性的,所以等成本線必是一條直線。
目錄 |
在現實生活中,各種生產要素都是有價的。例如:雇佣工人,需要支付工人的工資;到銀行貸款,需要支付銀行的利息;辦工廠,需要租用土地,需支付地租等等。廠商要想購買這些生產要素,就必須有一定的貨幣支出,這種貨幣的支出構成了廠商的生產成本。一個廠商若想追求最大利潤,就必須考慮成本。
生產理論中的等成本線也叫企業預算線,是在既定的成本和生產要素價格條件下生產者可以購買到的兩種生產要素的各種不同數量組合的軌跡。等成本線表明瞭廠商進行生產的限制,即它所購買生產要素所花的錢不能大於或小於所擁有的貨幣成本。大於貨幣成本無法實現的,小於貨幣成本則無法實現產量最大化。
假設既定的成本為C,已知的勞動(L)的價格即工資率為W,已知的資本(K)的價格即利息率為r,據此我們可以得到等成本線,如下圖所示。可得成本方程為:
C =WL+ rK
K=-WL/r+C/r
1、由於成本方程式是線性的,所以等成本線必是一條直線。圖中橫軸上的點C/W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購買勞動時的數量,縱軸上的點C/r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購買資本時的數量,連結這兩點的線段就是等成本線。它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所能購買到勞動和資本的各種組合。
2、等成本線的斜率為-W/r,即為兩種生產要素的價格之比為負值。等成本線以內區域中的任何一點(如A點),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用來購買該點的勞動和資本的組合以後還有剩餘。等成本線以外的區域中的任何一點(如B點),表示用既定的全部成本購買該點的勞動和資本的組合都不夠。唯有等成本線上的任何一點,才表示用既定的全部成本剛好能購買到的勞動和資本的組合。
如果兩種投入要素的價格發生變化,那麼等成本線也就會發生變化。設工資上漲,W上升,使得同樣的成本可雇佣的最大勞動數量減少,也就是等成本線在L軸上的截距減小;又由於r不變,等成本線在K軸上的截距不變,這樣,等成本線AB將移動,如下圖:
請問如果等成本線和等產量線相交,那麼企業應該如何調整以達到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