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包溝通術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漢堡包溝通術,又稱漢堡包法、“漢堡包”原理、三明治效應
目錄 |
漢堡包溝通術是指與人溝通時,先表揚別人(正面反饋),然後中間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負面反饋),最後再包裹上溢美之詞。強調先表揚特定的成就,給予真心的肯定,然後提出需要改進的“特定”的行為表現,最後以肯定和支持結束。這種方法的目的就是一開始給對方一顆蜜棗,讓他放鬆,然後指出不足,最後再加上溢美之詞,抹平批評時候的尷尬。
漢堡包溝通術另一種相近詞:三明治效應
在批評心理學中,人們把批評的內容夾在兩個表揚之中從而使受批評者愉快地接受批評的現象,稱之為三明治效應。這種現象就如三明治,第一層總是認同、賞識、肯定、關愛對方的優點或積極面,中間這一層夾著建議、批評或不同觀點,第三層總是鼓勵、希望、信任、支持和幫助,使之回味無窮。這種批評法,不僅不會挫傷受批評者的自尊心和積極性,而且還會令其積極地接受批評,並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
為什麼運用三明治式的批評就會產生如此大的效應呢?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是三明治法的去防衛心理作用。在批評之前,先說些親切關懷贊美之類的話,就可以製作友好的溝通氛圍,並可以讓對方平靜下來安下心來進行交往對話。如果一開始就是直接的批評,語氣又十分嚴厲,那麼,對方就會產生一種自然的反射狀的防禦反應以保護自我。一旦產生了這種防衛心態,那就很難再聽得進批評意見了,那怕批評是很對的,也都將徒勞。可見,三明治的第一層就起到了去防衛心態的作用,使受批評者樂於接近批評者。
二是三明治法的去後顧之憂作用。許多破壞性的批評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進行批評,批評結束時還讓人心有餘悸,讓人感到是在受批評還是受罰搞不清楚,因此,總會有後顧之憂。而三明治法的最後一層就起到了去後顧之憂的作用。它常常給予挨批評者的鼓勵、希望、信任、支持、幫助,使受批評者振作精神,重新再來,不再陷於泥潭之中。
三是三明治法給受批評者以面子。批評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批評在於改善行為。因此,如何批評就特別講究。三明治式的批評,既指出了問題,同時也易於讓人接受,而且不留下後遺症。這主要要歸功於這種批評不傷人的感情、不損壞人的自尊心,能激發人向善的良心,使人的積極性始終維持在良好的行為上。
如何正確運用漢堡包溝通術[1]
1.讓對方知道你的處境。一開始,先告知對方你的處境,這樣對方纔能理解你。如:目前我正要出去度假,所以這條信息我就簡單直接了。
2.列出事實觀察。你說出你的觀察,但這觀察不是對別人的橫加指責,而是羅列事實情況,並讓對方知道這些事實會對你造成什麼影響。如:我看了會議網站,發現主題頁上,我的名字拼錯了。
3.表達你的情緒。比如,你告訴對方打錯名字可能導致參會者沒法據此查找更多信息,提醒對方改正名字的重要性。如:我感到有點失望,畢竟我當時給你的材料上名字是拼寫正確的。
4.解釋你的價值觀。如:我覺得,你們需要把我的名字拼寫對,因為參會者可能根據我的名字去查找更多關於我的信息。
5.提出建議。你需要清晰告訴對方要怎麼做,做出改進,推動問題解決。如:我希望有人能把這個錯誤改過來,如果需要的話,我也可以幫忙檢查看看其他信息是否準確。
所以,運用漢堡包溝通法,最重要的是陳述事實問題,並指明問題的嚴重性,而非對別人橫加指責,讓對方自然意識到修整錯誤的必要性。
漢堡包原則最大的好處是給人指出缺點的時候不會讓人有逆反感,從而使人們能更好的工作。
在績效管理中,當需要批評一個人時,就可以用修正性的反饋,也就是“漢堡包”原則。
績效考核後,進行績效面談時,員工一般都會有些緊張,為了緩和員工緊張的情緒,我們可以先對員工進行表揚,讓員工心情舒暢起來,接下來指出員工的不足,最後再對員工的優點進行表揚,使他們能帶著愉快的心情結束談話。“兩塊贊賞的‘麵包’,夾住批評的‘餡’,員工‘吃’下去就不會感到太生硬。”
例如批評某人上班遲到,會如此進行:你一向表現不錯的,最近是否身體不佳?要不然你是不會遲到的。遲到按單位規定是要給你一點懲罰的,你說對不?身體不好的話要早點去看的,如果家裡有事,你可以跟我打個招呼,我們大家都可以幫助你的。小伙子,好好乾吧!而破壞性的批評就會從頭到尾都是火藥味,同樣是上班遲到,這種破壞性的批評就會如此進行批評:臭小子,你看看現在是幾點了,就你遲到,你要不要崗位了,請你給我記住,以後別再給我碰著,要不然,你就別再來上班了!臭小子!這樣的批評怎能不使對方大失面子呢?
案例不太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