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願總需求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意願總需求[1]
意願總需求是一定時期內,在一定的價格水平下,國民經濟各部門願意並且能夠購買的社會產品總量。意願總需求也必須同時具備兩項條件:一是具有貨幣支付能力;二是具有購買的願望。貨幣支付能力的大小取決於潛在總需求,而購買力的意願受到消費者習慣、各經濟主體對未來的預期以及價格、利率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意願總需求一般也不等於潛在總需求,兩者之差為“沒有購買意願另外,“強制替代”形成的需求也是購買者自主行為,也可包括在意願總需求之內。
意願總需求是巨集觀經濟短期調控的對象[1]
長期來看,潛在總供給會隨著生產要素情況的變化和技術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不斷增長。但是從短期來看,由於影響潛在總供給的主要因素變動較小,所以,它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個定量。因此,分析短期的經濟波動和進行短期的巨集觀經濟調控時,必須把重點放在意願總供求上。
總供需的失衡是供需雙方不對稱運動的結果,糾正失衡時也必須從供求兩方面人手。儘管潛在總供給在短期內是一個定量,但意願總供給卻是一個可以調節的變數。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對不合理的價格體系進行調整、改善微觀經營機制、整頓經濟秩序等,都可能在很短的時期內就對意願總供給發生作用。經濟體制改革以來,我國的農業和輕工業通過改革,推行各種形式的經營責任制,在既定的技術條件下使供給效率顯著提高,總量迅速增長,很短的時期內改變了以往長期存在的消費品嚴重短缺的局面,就是意願總供給可以在短期內進行調控的一個例證。
意願總需求和意願總供給的調控有著不同的特點。對意願總需求的調控,一般是首先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全社會的貨幣支付能力即潛在總需求進行調控,進而再對意願總需求發生影響。需求管理政策的具體效應在數量上比較容易測定,其調控的力度也比較容易掌握。對意願總供給的調控則有所不同,各種政策措施對於供給能力的影響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發揮作用,在短期內所能影響的只是“供給願望”。供給管理政策的具體效應在數量上較難測定,調控的力度也比較難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