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醫科大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廣西醫科大學(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目錄 |
廣西醫科大學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南寧市,創建於1934年11月21日,是中國建校較早的22所醫學院校之一,是全國最早定點招收外國留學生、港澳台學生和華僑學生的8所醫學院校之一,是教育部批准的有招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英語授課)留學生資格的首批30所高校之一,是廣西政府重點建設的大學之一,是廣西醫學教育、醫學研究、臨床醫療和預防保健的中心,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之一。
學校現設有25個學院(含9個非直屬臨床醫學院),2個教學部,40個研究室、所、中心。已形成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完整的醫學教育培養體系,是廣西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設有高職專業13個、本科專業16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用課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國家級質量工程項目15項等。
學校現擁有醫學、理學、工學、文學、管理學、法學等6大學科門類,是國務院批准的首批碩士、第二批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共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個,博士專業學位培養單位1個,碩士專業學位培養單位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1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專科1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國家聯合地方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1個,廣西人才小高地3個,廣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創新團隊11個等。
20世紀30年代,學院創辦人戈紹龍博士向政府建言:“廣西民眾羸弱,急需高等醫生”。於是,廣西省政府第105次會議通過設立廣西省政府衛生委員會,指派雷殷、戈紹龍、雷沛鴻為衛生委員會委員。負責籌備廣西省立醫學院,並增聘張鎔、李祖蔚、孟憲藎等教授協助。
1934年7月廣西省立醫學院成立,10月開始招收六年制本科生,開創了廣西高等醫學本科教育之先河,是全國建校最早的22所醫學院校之一。此後,校名先後四次變更,校址七次遷移。
1937年2月,廣西軍醫學校先後增設軍醫、司藥、看護和擔架軍士及毒氣療法訓練班等支持抗戰。
1944年春由於學院醫學專家、教授人數規模擴大,教學質量提高,被教育部電令嘉獎,譽為全國第三。
1944年夏,日寇南侵,桂林告急,師生疏散到三江、八步等地。每遷一地就繼續開診、複課,直到1945年8月,日敵簽降,抗戰勝利,於同年10月省令複員回桂。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學校建立新秩序,知識分子進行思想改造,組織土改和抗美援朝醫療隊;學習蘇聯,進行教育改革。1954年,校址遷回南寧津頭村。辦學環境得到改善,師資隊伍不斷擴大,招生人數逐年增長,教學、科研取得新進展。於1961年試行《高校六十條》,學校進入穩步發展階段。
1978年招收碩士研究生和外國留學生,是當時全國9所最早接收外國留學生的醫學院校之一。198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是我國第一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 1984年學院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是廣西高校第一個博士點,1988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2年正式更名為“廣西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