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工貿合作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國際工貿合作[1]
國際工貿合作是指世界上不同的國家或地區政府、國際經濟組織和超越國家界限的自然人與法人為了共同利益,在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內所進行的以生產要素的國際移動和重新合理組合配置或配合為主要內容的生產、貿易協作活動。
國際工貿合作首先是具有出口許可的生產加工方和進口貿易方在一定基礎上的合作。生產的產品是為了進入進口方的國家進行銷售。而流通包括從生產工廠到消費者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動,是為生產的產品而進行服務的,是貫穿於整個產品轉移過程的。只有生產和流通兩者的適時和恰當的配合協作工貿合作才能順利的進行和維持。同時兩者也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密切生產企業與外貿企業的關係,把兩者的優勢結合為商品的競爭優勢,是國際貿易中普遍重視的一個問題。
我國的國際工貿合作是在改革開放以後逐步發展起來,其中最典型的來源於“三來一補”:來樣(圖紙)生產、來料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雖然因此起步較晚,但是我國的國際工貿合作的發展速度卻是不容小覷的,現在己經逐漸向國際化的進程發展,國內很多企業正是由比較初級的國際工貿合作走向比較高端的海外投資。由於民營企業是最有活力,同時在每個國家都占有相當比重的緣故,故民營企業也是參與國際工貿合作的生力軍。他們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在我國的國際工貿合作是很踏實的走下來。工貿合作是生產與流通這兩個環節的有機聯繫。
(1)國際加工裝配
(3)國際服務外包
(4)國際補償貿易
(5)國際租賃貿易
(6)國際合作生產
- ↑ 吳硯峰.民營童車企業的國際工貿合作之路[J].廣西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