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損耗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固定資產損耗是指由於使用、自然力作用或技術進步而使機器設備、廠房建築物等逐漸喪失使用價值或發生貶值的過程。
固定資產的有形損耗首先是由使用引起的。機器設備在運轉過程中由於摩擦,化學反應等會使精度、效率逐漸降低,最終退廢。其次是由自然力的作用而發生的。如鋼鐵部件會生鏽,木料會腐朽,橡膠輪帶、傳送帶會自然老化,這種情況在使用或不使用時都會發生。機器閑置不用往往比使用時的磨損還要大,因使用時要進行日常的維護和小的修理,閑置時則任其自然侵蝕。固定資產的有形損耗程度取決於固定資產在運轉過程中的負荷程度、日常的維護保養情況和工人的熟練程度以及機器本身的耐磨耐腐蝕程度。機器設備負荷的強度愈大,轉動得愈快,持續運轉的時間愈長,磨損的程度就愈大。如能精心養護,及時修理,磨損程度就會相對減少;工人技術水平高,操作熟練也可以減少機器磨損。採用新材料可增加機器的壽命,如球墨鑄鐵的零部件就比普通鑄鐵件耐磨。
固定資產的無形損耗有兩種:①由於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同類性能的機器設備,能以更少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生產出來,從而引起原有固定資產的貶值。②由於科學技術的發明和發現,出現了新的性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機器設備,繼續使用原有機器設備很不經濟,不得不提前退廢,從而引起的價值損失。無形損耗的程度主要取決於技術進步的快慢。在機器設備的自然壽命已定時,生產同類機器設備的勞動生產率提高的愈多,原有機器設備貶值就愈大。發明創造愈多,機器設備更新換代的周期愈短,無形損耗也愈大。
研究固定資產有形損耗的目的是為了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損耗,在固定資產退廢之時能夠及時在價值上得到補償,實物上得到更新,以便保持生產的連續性和技術的先進性。
減少固定資產損耗的辦法主要是使用合理,既要充分利用,又不超負荷運轉;提高工人的熟練程度,按技術操作規程辦事;加強日常的維護修理工作;儘量減少設備的閑置時間,長期不用的設備及時處理,設計與生產新的設備時要註意耐磨的適度性,既要堅固耐用,又要在技術迅速進步的情況下不引起過多的無形損耗。
為了及時更新,在確定更新周期和折舊率時,既要考慮到固定資產的有形損耗,又要考慮到固定資產的無形損耗。考慮到無形損耗,可以促進人們合理地確定折舊率,更加重視機器設備的有效使用和及時更新,從而促進技術進步,提高企業現代化的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經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