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營運噸天生產量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平均每營運噸天生產量,簡稱噸天產量,是指船舶在營運期內平均每噸位在一晝夜內完成的周轉量。其計算公式為:
μ=/D定T營 (噸海裡/噸天)
在上述公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D定L)和(D定T航 ),則得:
μ=/D定T營=(/D定L)×(D定L/D定T航)×(D定T航/D定T營)=ε航
式中:Ql——貨物周轉量
L——航行總里程
T營——船舶的營運時間
D定——船舶定額噸位
T航——一定時期內各航次航行時間
α——船舶載重量利用率
——平均航行速度
ε航——船舶航行率
因此,常把運距載重量利用率,平均航行速度和航行率指標稱為單位指標,把生產率指標稱為綜合指標。噸天產量指標不僅反映出生產技術設備的利用程度,同時也反映出整個運輸生產的組織管理水平。[1]
平均每營運噸天生產量的分析[2]
噸天產量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受很多因素影響。噸天產量與其他指標之間的關係可表示為:
影響航行率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①船舶到港後是否及時裝卸,裝卸完畢是否及時起航;
②港口裝卸效率的高低;
③船舶技術作業時間的長短;
④各種非生產性停泊時間的長短;
⑤氣象因素;
⑥船舶航行速度的高低;
⑦運輸距離的遠近。
影響平均航行速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①船舶每噸排水量所能得到的主機功率;
②船體外形和所受阻力的大小;
③船底以下部分的光滑程度;
④航道的深度和寬度,有無淺灘、暗礁、彎道、橋梁、船閘等情況;
⑤風向、風浪、潮速、流速、上下水等情況;
⑥駕駛技術(如選擇經濟航線,充分利用流速等);
⑦科學合理的駁船隊形。
影響船舶載質量利用率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①客貨流的分佈情況和平衡程度;
②船舶與貨種的適應程度;
③配積載和裝艙技術;
④航道水深情況;
⑤船舶運行組織管理水平;
⑥是否有多角運輸和改道航行現象。
影響平均每千瓦拖帶量的因素,除影響載質量利用率的各項因素之外,還包括以下幾點:
①輪的牽引效率;
②空駛和拖空程度;
③是否做到“拖得足,拖得快”;
④所拖駁船科學合理的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