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報告分析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口語報告分析法是指是一種由被試大聲地報告自己在進行某項操作時的想法來探討內部認知過程的方法。口語報告多半在操作時進行,也可以在操作後通過回憶來敘述。在口語報告實驗時,要求被試大聲如實地報告操作時自己思考的詳細內容,使內部的思維過程外部言語化,但不要他們解釋情境或思維過程。被試所報告的應主要是短時記憶中保留的很快就會消失的信息。內克森和西蒙等人採用這種方法,在認知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口語報告分析法已經被許多信息加工心理學家所接受和採用。
口語報告分析法雖然本質上是一種內省法,但是,它在理論基礎、實施程式、分析方法等若幹方法都與各種傳統的內省法(如早期聯想主義學派的“經驗的內省”、構造主義學派的“實驗內省法”、符茲堡學派的“系統實驗內省法”、格式塔學派的“經驗的觀察”、行為主義學派的“言語報告法”)不同,傳統的內省法的主要不足在於客觀性和可重覆性差,即由其所得的研究結果因人而異、因實驗室而異,主觀性強且難以重覆,缺乏檢驗內省結果正確性的有效方法。口語報告分析法則不同,首先,它採用了現代化的錄音技術,對被試的口語報告進行完整的實時記錄。在把錄音記錄轉換成文字以後,研究者就可能根據課題需要,分析心理過程的任何一個部分,同時也可能系統地考察口語報告數據的可靠性程度;其次,認知信息加工模型理論的,,為口語報告數據的採集、加工、編碼和分析提供了充分的理論依據;第三,根據口語報告的分析數據,可以進行電腦模擬研究,看其能否再現人類的認知加工過程,這樣就有了檢驗口語報告分析法的可靠性、有效性的手段與方法。近二三十年來的大量研究結果一致表明,由於具有上述特點,口語報告分析法是客觀的、有效的。
在心理和教育科學的研究中,口語報告分析法特別適合於研究被試認知活動的實際過程和特點。口語報告分析法的適用範圍廣泛,可應用於目的各異的眾多研究。它既可用語對其他數據進行補充、說明,還可用於檢驗有關假設,建立人類認知加工過程的心理模型。
根據被試口語報告的時間劃分,口語報告分析法可分為當時口語報告分析法和追述口語報告分析法兩種基本類型。根據被試口語報告的方式,將口語報告分析法分為有結構口語報告分析法和無結構口語報告分析法。
口語報告分析法的設計與實施步驟包括:第一,明確研究目的,選擇恰當的口語報告方式;第二,選擇任務、設計問題;第三,實施。